動態超高壓技術(dynamic ultra-high pressure technique)極強的衝擊波(即激波)在介質(主要指固體)中傳播時,會使介質的壓力、密度、溫度等狀態參量發生急劇變化。這種狀態稱為動態超高壓狀態,產生強衝擊波的技術稱為動態超高壓技術。動態超高壓技術及其理論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發展成熟的。它的任務通常是研究固體靶在動態超高壓(壓力達100千巴以上,1巴等於105帕)條件下的力學性質。在這種情況下,靶材料的剪下剛度對它們力學回響特性的影響可忽略不計。
產生強衝擊波的方法主要有:①接觸爆炸法;②高速碰撞法;③能量快速沉積法;④衝擊波馬赫反射法。
利用爆轟的高溫高壓產物對其周圍介質的膨脹做功,產生巨大的衝擊作用。化學炸藥與固體靶接觸爆炸(裝置見圖1[化學炸藥的接觸爆炸裝置示意圖])時,在靶中能產生數十千巴到數百千巴的衝擊壓力。核爆炸比化學炸藥爆炸猛烈得多。在封閉式核爆炸條件下(裝置見圖2[封閉式核爆炸的高壓裝置]),核爆炸的高溫產物也對周圍介質產生巨大的衝擊壓力。一個兆噸級TNT當量的核爆炸,在鄰接爆室壁的被研究樣品中約可產生數兆巴到20兆巴的衝擊壓力。另外,如果用核爆炸產生的中子去引發相距不遠的U,也可以在貼緊鈾塊的固體材料中產生強衝擊波。美國的C.E.拉根(第三)等就用這方法在鉬樣品中產生了20兆巴壓力的衝擊波(裝置見圖3[拉根(第三)等設計的核爆高壓裝置])。
高速彈丸與靜止靶相碰,可以在靶中產生強衝擊波。當靶材料一定時,碰撞面上的壓力p同彈丸密度ρ、彈丸速度v的關係如下: p∝ρv。加速彈丸的方法主要有氣炮加速法和爆炸加速法。
氣炮裝置一般由高壓室、快門機構(活塞頭或膜片)、發射管、彈丸等組成(圖4 [氣炮結構示意圖])。
實驗時,先向高壓室充氣,達到預定壓力時,快門機構迅速打開,高壓氣體隨之進入發射管,彈丸作加速運動,最後平穩地與靶相碰。工作氣體通常為空氣或氮氣,彈丸速度在每秒2000米以下,靶壓力在數百千巴以下。如果改用火藥推動的活塞壓縮高壓室中的氣體,然後驅動發射管中彈丸,還能進一步提高彈丸的速度。這種裝置稱為二級輕氣炮(圖5[二級輕氣炮結構示意圖]), 工作氣體為氦氣或氫氣,固體靶中壓力可達6~7兆巴。如果用金屬箔電爆炸產生的高壓蒸氣代替高壓室氣體,就成為一種電炮裝置(圖6 [電炮結構示意圖])。
在這種裝置中,飛片(即彈丸)由金屬蒸氣推動,經過幾毫米長的發射管加速,也可以得到每秒幾百米到一萬多米的速度。電炮的飛片很薄,所以靶內衝擊脈衝作用時間較短。化爆加速飛片的典型裝置如圖7 [化爆加速飛片裝置示意圖]所示。
飛片在爆轟產物的推動下,在數十毫米長的飛行空腔內充分吸收爆轟產物提供的能量,最後達到穩定速度,其值為每秒近一千米到一萬多米。聚能裝藥是一種產生高速射流(可視為無數彈丸的集合體)的裝置(圖8[聚能裝藥裝置和射流形成過程示意圖]之a)。在爆轟波作用下,金屬罩發生軸向運動,在軸線處相碰,並形成一股沿軸線運動的高速射流以及後隨的低速杵體(射流形成過程見圖8[ 聚能裝藥裝置和射流形成過程示意圖]之b)。頭部射流速度可高達每秒20千米以上,但是射流形狀和速度不易嚴格控制。此外,還有靜電加速和電磁場加速彈丸等方法。這些方法驅動彈丸的質量較小,彈丸性能也難以精確控制,較少採用。
在雷射、電子束或核爆炸產生的強X射線等高功率輻照源的照射下,固體靶表面的一薄層物質會在能量快速沉積作用下迅速加熱,因而產生一個向深處的“冷”靶內傳播的強衝擊波(見粒子束爆炸)。已發表的資料多數是脈衝電子束的實驗結果,其壓力從數十千巴到一兆巴左右。另外,根據美國的R.J.特雷納等人的分析,利用雷射裝置Shiva(能量10焦耳,雷射脈衝半寬度1納秒),可望在氘、氫化鋰、鐵和鈾中產生50~100兆巴的衝擊壓力。
如果採取措施使利用上述方法產生的強衝擊波形成馬赫反射(見空中爆炸),可以提高衝擊壓力。蘇聯的..阿爾特舒勒等人提出了如圖9 [平面衝擊波馬赫反射高壓裝置]所示的高壓裝置。
實驗中,用 420千巴的平面入射衝擊波,在鐵靶中發生馬赫反射,產生1.71兆巴的高壓(在馬赫波區);當入射波壓力提高到1.7兆巴時,鐵靶中馬赫波後的壓力為6兆巴。法國的德博蒙等人還設計成錐形會聚衝擊波的馬赫反射高壓裝置(圖10[錐形會聚衝擊波馬赫反射高壓裝置]):銅飛片在爆轟產物推動下,同時撞擊一錐形靶表面,在靶中產生錐形會聚衝擊波,並在中心軸的部位上發生馬赫反射。他利用這個裝置,分別在鈾和銅中產生15兆巴和12兆巴的壓力。
動態超高壓技術在物態方程測量、人工合成新材料(如金剛石)、地球內部結構研究、衝擊引爆機理、隕石成坑及對空間飛行器的破壞,以及穿甲、侵徹、爆炸加工等研究工作中是一項重要技術,被廣泛套用於固體物理、天體物理、地球物理、固體化學、爆炸力學、軍事科學等學科以及許多工業技術的研究工作中。
R.S. Bradley,ed.,High Pressure Physics and Chemistry,Vol.2,Chap.9,Academic Press,New York,1963.
P.C. Chon and Hopkins,ed.,Dynamic Response of Materials to Intense Impulsive Loading,Chap.8,p.405,U.S.A.,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