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和介入CT

動態CT是快速血管注入造影劑後對感性趣區域靶管官定平面掃描或連續逐蹭掃描。它可提供詳細有關的血流動力學和血供方面的信息;也可有效地增加病灶與正常組織之間的對比。近年來,動態CT在肝臟檢查的套用更為多見。 介入性CT(Interventional CT)是繼介入性X線診療後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亦是介入放射學的一部分。雖然介入性超聲也同時展開,但超聲對含氣多的部位以及骨絡多的部位如肺,顱腦等受到極大的限制。介入性CT主要達到兩個目的,一是CT引導下的診斷。二是CT引導下的治療,用於診斷目的的常見部位和器官有顱腦,肺,縱隔,肝,胰,腎,腎上腺,後腹膜,盆腔腫塊或淋巴結,深部肌肉及骨絡組織的穿刺活檢。用於治療目的的常見部位和疾病有顱內,胸,腹,盆腔器官血腫或膿腫的穿刺引流和腔內藥物注射,亦可在CT引導下經皮穿刺切割治療椎間盤脫出,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基本介紹

  • 名稱:動態和介入CT
  • 所屬分類:顯微鏡檢查
正常值,臨床意義,注意事項,檢查過程,相關疾病,相關症狀,

正常值

造影無異常情況出現。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通過造影可以對顱內,胸,腹,盆腔器官血腫或膿腫等常見部位和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需要檢查的人群:患顱內,胸,腹,盆腔器官血腫或膿腫的患者。

注意事項

不合宜人群:嚴重心、腎功能衰竭的患者以及對碘及造影劑過敏的患者。 檢查前禁忌: (1) 檢查前須將詳細病史及各種檢查結果告知CT醫生,如有自己保存的X線片、磁共振片和以前的CT片等資料需交給CT醫生以供參考。 (2) 要向醫生說明有無藥物過敏情況,是否患有哮喘、蕁麻疹等過敏性疾病。 (3) 去除檢查部位衣物包括帶有金屬物質的內衣和各種物品:如頭飾、髮夾、耳環、項鍊、玉佩、錢幣、皮帶和鑰匙等。 (4) 需增強者檢查前禁食4小時。 (5) 如作CT增強掃描或兒童、神志不清者,需有健康人陪同。 (6) CT增強掃描如用離子型造影劑,需作靜脈注射造影劑碘過敏試驗,20分鐘後無反應,方可進行檢查。 (7) 1周內不服含重金屬的藥物,不做胃腸鋇劑檢查。已做鋇劑檢查的病人,須待鋇劑排空後;急於作CT檢查者,應在給予清潔灌腸或口服緩瀉藥使鋇劑排完後,再行CT檢查。 檢查時要求: (1) 檢查時聽從技術人員的指導,保持體位不動,配合檢查進行平靜呼吸、屏氣、不吞口水、不眨眼睛等。 (2) CT機上配有對講機,在檢查中如有不適,或發生異常情況,應立即告知醫生。

檢查過程

(1) 動脈性靜脈造影CT:指經腸系膜上動脈插管造影,以60%碘液70-100ml,1.2-1.5/s速度注入,從注射造影劑20-25s後開始掃描。造影劑經腸系膜上動脈,毛細血管,腸系膜上靜脈,門靜脈,肝臟血黷,到肝靜脈和下腔靜脈。這種技術對小肝癌的檢出率高,它優於MRI,常規CT及一般性延遲CT。因原發性或轉移性肝癌的血供多來自肝動脈,正常肝實質主要由門靜脈供血,故在CTAP上癌灶呈低密度改變。依據CTAP上病灶的形態及密度能較好的區分良惡性病變。  (2) 連續CT動脈造影掃描(CCTA):指經肝動脈插管注射造影劑3秒鐘,注射造影劑量約10-20ml後,在同一層面上連續掃描24秒,依次逐層用相同方法進行檢查,據稱該方法對肝轉移瘤的敏感性達98%,特異性達81%,顯著高於超聲和常規CT掃描。  (3) 雙相CT:為了維持造影劑在掃描器官內的恰當濃度。把造影劑的總量分成兩個期相,以不同的速度進行靜脈注射,第一期注射速度快,30-50ml造影劑,1.3-1.5ml/s,注藥開始後20-30s作CT掃描。第二期注藥速度較慢,50ml造影劑,0.5ml/s注入。雙相CT掃描,能較好地反映病灶和正常器官的血流動力學變化,這種技術需備有自動壓力注射器,才能獲得滿意的增強CT圖象。  (4) 碘油CT:經肝動脈注入碘油後CT掃描,碘油將進入癌灶區域,呈圓形或卵圓形高密度腫塊,其陽性率可高達96%,陰性者與癌灶的少血有關,在一組100例小肝癌分析中,僅1例直徑<3.0cm的肝癌呈少血型,CT上無碘油造影劑的畜積。

相關疾病

蝶骨腦膜瘤的眼眶病變,顱後窩血腫,縱隔膿腫,腹膜後膿腫,肺膿腫

相關症狀

盆腔膿腫,腦膿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