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裝甲

動力裝甲

動力裝甲(Powered Armor),是一種科幻性質的人類士兵戰鬥裝甲。概念最早提出是在羅伯特·海因萊因執筆的科幻小說《星船傘兵》中。動力裝甲類似於動力外骨骼,但是除了要求能夠增強人體能力的基本功能外,還要求具有良好的防護性、複雜環境的適應性以及輔助火力、通信、偵查支持等軍事功能。動力裝甲可以大幅提升士兵的防護力,運動能力與生存性。動力裝甲作為一種科幻的軍事裝備,曾出現在許多電影、遊戲、小說、動畫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動力裝甲
  • 外文名:Powered Armor
  • 詞條屬性:軍事裝備名
  • 概念提出:科幻小說《星船傘兵
裝備介紹,概念構想,技術發展,影視角色,遊戲角色,動漫影視,

裝備介紹

動力裝甲是《星船傘兵》原著中地球聯邦軍機動步兵部隊的標準重裝備,使用者穿著後身高超過2米,全備重量將近1噸,具備動作同步式驅動系統與核生化防護系統的動力裝甲服,外殼覆以輕合金,能有效防護輕兵器或炸彈破片的攻擊。由於能同步運動再加上動力增幅,所以大幅提升士兵的防護力,運動能力與生存性。

概念構想

最早提出是在1959年出版、由羅伯特·海因萊因執筆的科幻小說《星船傘兵》(Starship Troopers)。羅伯特·海因萊因提出的影響深遠的“動力裝甲”這一超前概念,直到51年後的今天,這一概念依然是武器開發商和遊戲製作者所參考的基本設計理念。
海因萊因借主角之口描述了他心目的動力裝甲概念:“我們的動力服能給我們更敏銳的眼睛,更機警的耳朵,更強壯的後背以攜帶沉重的武器和更多彈藥,更快的腿腳,更聰明,更強大的火力,更持久的忍耐力,還有,更不容易受傷。動力服不是太空服——儘管它也有這個功用。它也不僅僅是裝甲——儘管連圓桌騎士都不像我們捂得這么密實。它不是坦克——但如果真有人愚蠢到用坦克來對付機動步兵團的話,一個機動步兵就可以對付一小隊這些玩意兒,無需別人幫助他就能將它們掀翻在地。動力服也不是飛船,但是它能飛,只不過距離很短——從另一方 面來說,不管是飛船還是大氣層內的戰鬥機都無法對付一個穿著動力服的士兵,除非對他所處區域進行飽和轟炸。反之,我們能做很多各種船——無論空中、海中或是太空中的船——無法做到的事。”
簡而言之,海因萊因認為動力裝甲應當同時賦予穿戴者超越普通步兵的火力、機動性、觀測與通訊能力以及防護能力。 動力裝甲部隊的火力無法與戰艦相比,但是一個動力裝甲小隊所配備的武器就足以對敵人發動精確打擊並構成致命的破壞;動力裝甲部隊無法穿越大氣層飛行,但卻可以進入飛行器、坦克無法通行的複雜地形執行作戰任務——翻越山區、空降月球甚至進入曲折的地底隧道進行作戰;動力裝甲的觀測與通訊設備能讓他們對自己的作戰區域——通常是以平方英里為單位來計算——了如指掌;最後,動力裝甲提供的防護能力使得士兵們得以在極度惡劣危險的環境下安全地執行任務,並且抵禦大多數的反步兵武器。在之後50餘年的時間裡,大多數遊戲中的動力裝甲都沿用了這些概念。

技術發展

美國洛克西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旗下的伯克利仿生科技公司(Berkeley bionics)自2000年起就在開發軍用外骨骼“eLEGS外骨骼系統”。他們的目標是“讓士兵在戰鬥中能夠額外攜帶200磅的負重,並以10英里每小時的速度高速行進”。2009年2月26日,伯克利仿生科技公司公布了他們的產品HULC(人類通用型負重外骨骼,Human Universal Load Carrier),我們離動力裝甲的夢想又近了一步。

影視角色

遊戲與影視作品中出現的動力裝甲

遊戲角色

戰錘40000:星際戰士、戰鬥修女
孤島危機3:先知
戰國basara:本多忠勝
使命召喚:高級戰爭
輻射系列
星際爭霸2:陸戰隊員
喪屍圍城4:弗蘭克·韋斯特
紅色警戒3:特斯拉步兵、化學部隊、冰凍軍團

動漫影視

超人:萊克斯·盧瑟、佐德將軍
殺戮輪迴:桐谷啟二(電影版:威廉·凱奇)
雄兵連:韋老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