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馬鎮

勒馬鎮

勒馬鎮是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下轄鎮,位於睢陽區西南,距商丘市區25公里。北與臨河店鎮郭村鎮相接,東與毛堌堆鎮相鄰,南與柘城縣搭界,西與寧陵縣接壤。全鎮總面積76平方公里,下轄23個社區、村委會,106個自然村,208個村民組,總人口4.4萬人。

勒馬鎮歷史悠久,相傳漢光武帝劉秀曾逃亡至此,在此勒馬北逃,故此地改稱勒馬,此地亦有 “勒馬回頭望張弓,喜謝酒仙餞吾行,如夢翔雲三十里,濃郁香味陣陣沖”之說。

勒馬鎮境內棗冢廟(天齊宮)規模龐大,為商代大將黃飛虎祠;鎮區周圍有護城河遺存;商周運河流經鎮區,北街存有真武大帝廟。

勒馬鎮交通便利,省道327(馬開線)橫穿東西,吳大路縱貫南北,鎮政府所在地東距商周高速出路口僅2公里。

勒馬鎮地理區位優勢凸顯,物流南北,貨暢東西,自古至今均是商丘西南一區兩縣(睢陽區、寧陵縣、柘城縣)結合部重要的物資商品物資集散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勒馬鎮
  • 外文名稱:Lema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
  • 下轄地區:23個社區、村委會
  • 政府駐地:勒馬鎮327省道
  • 電話區號:0370
  • 郵政區碼:476000
  • 地理位置:睢陽區西南部
  • 面積:76平方公里
  • 人口:4.4萬人(2016年)
  • 方言:中原官話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棗冢廟(天齊宮)、商周運河、真武大帝廟等
  • 機場商丘觀堂機場
  • 火車站商丘站商丘南站商丘新區站
  • 車牌代碼:豫N
  • 鎮名由來:漢光武帝劉秀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自然資源,人口民族,經濟概況,歷史文化,風景名勝,

建制沿革

1958年建勒馬公社。
1983年改勒馬鄉。
2017年3月9日,睢陽區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九次會議,公布了勒馬鄉撤鄉設鎮。

行政區劃

勒馬鎮下轄北街、南街、劉樓、楊莊、曹莊、王樓、朱吳、王龍、開荒店、趙紀樓、曹樓、宋瓦房、大王莊、宋小橋、林堂、劉漢珠、閆莊、孔莊、尤莊、徐莊、袁樓、焦莊、李橋等23個社區、行政村。

地理環境

勒馬鎮是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下轄鎮,位於睢陽區西南,距商丘市區25公里。北與臨河店鎮郭村鎮相接,東與毛堌堆鎮相鄰,南與柘城縣搭界,西與寧陵縣接壤。全鎮總面積76平方公里,下轄23個社區、村委會,106個自然村,208個村民組,總人口4.4萬人。
勒馬鎮交通便利,省道327(馬開線)橫穿東西,吳大路縱貫南北,鎮政府所在地東距商周高速出路口僅2公里。

自然資源

現種植花木80畝,品種20多個,花木產值40餘萬元,年純收入近10萬元。1997年以來,他承包村裡的耕地50畝,搞起了花木種植。由於他精心管理,加大投入,重視科技,現花木面積已發展到80多畝,擁有大葉黃楊、紅葉小檗、紅花木槿、金葉紅貞、金邊水臘等名貴品種,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了學習花木技術,他跑了20多家科研機構和花木公司拜師學藝,自費訂購了《花卉報》、《河南科技報》等多份報紙,每年兩次到外地考察,注重引進最新技術和優良品種。在花木銷售上,他專門開通了花木銷售熱線電話,及時反饋信息,利用各種關係促進花木銷售,多次引來外地客戶直接到苗圃基地購買花木。在他的帶動下,全村種植專業戶已達197戶,其中栽植花卉的達90%以上,戶均增收1500—2500元。

人口民族

截至2016年底,全鎮總人口4.4萬人。

經濟概況

勒馬鎮地勢平坦,土層易於深耕細作。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大豆、紅薯等;經濟作物主要有花生、 芝麻、棉花、蘋果及各類雜果;林木資源豐富,林木蓄積量全區第一,曾被評為“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鄉(鎮)” “全國造林綠化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該鎮最具特色的泡桐、楊木資源聞名全國,大型優質楊木示範基地已成 為當地一道亮麗的風景。這裡勞動力資源充足。近年來,隨著農業機械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逐年增 加,鄉黨委政府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力度,定期對民眾進行知識、技能培訓,農民素質大幅度提高。全鄉赴廣 東、福建、浙江、江蘇、北京、上海等地的打工有1萬餘人。

歷史文化

勒馬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民風淳樸。相傳西漢末年,漢光武帝劉秀曾在此停馬駐足,飲酒賦詩曰: “勒馬回頭望張弓,喜謝酒仙餞吾行,如夢翔雲三十里,濃郁香味陣陣沖”勒馬由此而得名。除此之外,勒馬 名勝還有馳名蘇、魯、豫、皖的千年古剎--棗冢廟。該廟別具風格,三節九院、十殿三閣、青磚藍瓦、琉璃生輝、布局嚴密、規模壯觀,2006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對於研究商丘一帶的道教發展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風景名勝

勒馬鎮境內棗冢廟(天齊宮)規模龐大,為商代大將黃飛虎祠;鎮區周圍有護城河遺存;商周運河流經鎮區,北街存有真武大帝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