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拿摩提(?~約515年),中印度高僧,博學多聞,記憶力極好,能背頌一億首偈語,又善“五明”,道術高超。他於北魏永平元年(公元508年)到嵩山少林寺,被跋陀安排...
勒那摩提,意譯“寶意”。古代印度僧人。據《續高僧傳》卷1、《歷代三寶記》卷9載,為中天竺人。精於禪法。北魏宣武帝正始五年(508)來洛陽,與印僧菩提流支、...
菩提流支與勒那摩提分別培養出了一大批《地論師》,形成了在北朝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地論》學派。而兩人的門下又各成派中之派,菩提流支門下被稱為道北...
其後宣武帝(499—515)時大興佛教,有不少外國僧人來到洛陽,帝為立永明寺,房舍一千餘間,共住外國沙門千餘人,其中有著名的譯師曇摩流支、菩提流支、勒那摩提、...
《妙法蓮華經論優波提舍》是勒那摩提創作的宗教哲學類書籍。...... 《妙法蓮華經論優波提舍》是勒那摩提創作的宗教哲學類書籍。書名 妙法蓮華經論優波提舍 ...
譯者提菩流支和勒那摩提原來都是世親一系的學漢者,世親和安慧的著述最初由他們傳到中國。《歷代三寶紀》依《寶唱錄》說此論原來是流支和摩提分別翻譯,後人合...
【僧實】 (476~563)北周僧。六學僧傳卷二十九作僧成。鹹陽(陝西)靈武人,俗姓程。二十六歲出家,師事道原法師,復從勒那摩提習禪法,得其真傳。精通戒、...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有大批外國僧人到中國弘法,其中以求那跋摩、求那跋陀羅、真諦、菩提流支、勒那摩提比較著名。此時,中國也有一批佛教信徒去印度遊學,如法顯、...
地論宗——始於北魏菩提流支及勒那摩提譯出世親所著《十地經論》,屬唯識學派。後併入華嚴宗。攝論宗——被法相宗取代,始於南北朝梁、陳之際,在南方的真諦...
十九、《究竟一乘寶性論》,元魏·勒那摩提譯,全五卷(十二冊)。以上與龍樹中觀學有關之五部論典,歐陽漸於卷首總敘曰:「龍樹《中論》,大小染淨,三科十二支...
當時受帝室供養的印度、西域僧人多到七百人,內有著名學者勒那摩提(意譯寶意)、佛陀扇多(意譯覺定)等;但在翻譯佛典方面,留支被推尊為領導人物。...
《法華論疏》,佛典註疏。隋吉藏撰。三卷。是古印度世親造、北魏菩提流支譯《妙法蓮華經優婆提舍》的注釋書。參照北魏勒那摩提、僧朗等異譯本,將論文分為...
關於《十地經論》的傳譯,在勒那摩提和菩提流支間,有不同的見解,從而勒那摩提的弟子慧光和菩提流支的弟子道寵之間,也顯出師承的不同。這樣《地論》的弘揚,以...
【七種禮佛】 [出法苑珠林] 謂天竺勒那三藏。睹此方俗。不習禮佛之儀。遂傳此七種之法。雖通雲禮佛。而有是非淺深不同。蓋欲令人知我慢求名二種之非。...
其後,因菩提流支及勒那摩提之弟子間,見解有異,本宗遂分為相州南道、相州北道二派,即:慧光承勒那摩提之說,於相州(河南安陽)南部弘法,稱相州南道派,又稱南...
他於北魏永平初年來洛陽,住永寧大寺,與勒那摩提等創譯《十地經論》,後隨東魏遷鄴。前後20餘年,譯《楞伽經》、《金剛經》、《無量壽經》、《大寶積經》、...
1520 26 妙法蓮華經論優波提舍 1卷 元魏‧勒那摩提 、僧朗等譯1521 26 十住毘婆沙論 17卷 後秦‧鳩摩羅什譯1522 26 十地經論 12卷 後魏‧菩提流...
據《善見律毗婆沙》記述,在阿育王時代,佛教第三次結集後,曾派大德摩訶勒棄多至臾那世界(原注:漢地);派末世摩至雪山邊國。西藏多羅那他《印度佛教史》稱...
疏講。北魏勒那摩提也曾弘講此經,又劉謙之精研此經,制《華嚴論》六百卷。這時菩提流支又譯出了《十地經論》,由於《地論》的弘通,此經更得到相應的發揚,地...
1611 31 究竟一乘寶性論 4卷 後魏‧勒那摩提譯1612 31 大乘五蘊論 1卷 唐‧玄奘譯1613 31 大乘廣五蘊論 1卷 唐‧地婆訶羅譯...
慧光因受勒那摩提影響,所以他的地論學屬於勒那摩提系統。地論學派著作 慧光著作很多,註疏的經論除了《地論》外,還有《華嚴》 、 《涅盤》、 《維摩》、 《地...
1611 究竟一乘寶性論【後魏 勒那摩提譯】 1612 大乘五蘊論【世親菩薩造 唐 玄奘譯】 1613 大乘廣五蘊論【安慧菩薩造 唐 地婆訶羅譯】 1614 大乘百法明門論【...
本論另一個同名異譯本為北魏勒那摩提譯《妙法蓮華經論》一卷,侍中崔光、僧郎等筆受,與菩提留支譯本文字略有出入,且缺少歸敬偈。兩種譯本均為歷代大藏經所收,...
相州北派,中國佛教地論學派支派之一。亦稱“北道”。相傳北魏菩提流支和勒那摩提對《十地經論》理解不同,後其門下分為兩派。一派以菩提流支的弟子道寵為...
《十地經論》的內容主要是說明阿賴耶識為真如法性與自性清淨義,該論由北魏菩提流支、勒那摩提、佛陀善多三人翻譯並傳入我國,後來慧光法師合譯為一,比較接近勒...
來自天竺的三藏大師勒那摩提和菩提流支也先後來到洛陽,受到皇家的供養和禮重。永平元年(508年),宣武帝把這兩位三藏大師及佛陀扇多禪師組織起來,配上精通義學的僧...
其後宣武帝(499—515)時大興佛教,有不少外國僧人來到洛陽,帝為立永明寺,房舍一千餘間,共住外國沙門千餘人,其中有著名的譯師曇摩流支、菩提流支、勒那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