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李

勃李又稱鵓鴿李鄉,位於山東省濱州市陽信縣最西側,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發達。勃李西北與德州市樂陵市相鄰,西南與濟南市商河縣接壤,距離縣城陽信30km,距離惠民縣城20km,距離商河縣城28km,距離樂陵縣城23km,距離慶雲縣城28km。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勃李商業的蓬勃發展。經過30年的發展,現在的勃李形成了以裝飾材料批發為主體的大型商業綜合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勃李
  • 外文名稱:BoLi
  • 別名:鵓鴿李
  • 行政區類別:工貿園區
  • 所屬地區:濱州陽信
  • 政府駐地:洋湖鄉
  • 電話區號:0543
  • 郵政區碼:251813
  • 地理位置:陽信最西端
  • 面積:43.2平方千米
  • 人口:2.1萬(1997)
  • 方言:陽信方言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勃李商業步行街
  • 機場:濟南遙牆機場
  • 火車站:陽信站,商河站
  • 車牌代碼:魯M
  • 汽車站:勃李汽車站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文化,

建制沿革

勃李,又稱鵓鴿李鄉。據傳在很早以前,曾是方圓幾十里的荒坡野地,一條東西大道在此穿過。路邊有座小廟,廟裡養著一群鴿子,人們習慣稱鵓鴿廟。廟裡住著一個叫靜清的和尚,因地廣人稀,廟裡煙火少,他靠耕種廟前的幾畝地來維持生活。
有一天,一個賣藝人路過這裡時,天已經黑了下來。他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突然間發現了這座鴿子廟,喜出望外,他便領著兩個孩子進了廟。
這個賣藝人叫李藝飛,這兩個孩子那個男孩叫國生,是他的徒弟;女孩叫李花,是他的女兒。三人進了廟後,便向老和尚討了間屋住下來。
這個賣藝人叫李藝飛,這兩個孩子那個男孩叫國生,是他的徒弟;女孩叫李花,是他的女兒。三人進了廟後,便向老和尚討了間屋住下來。
第二天早晨,太陽還沒出來,他們起來謝過和尚要走。老和尚向李藝飛問道:“施主,你去哪裡?依我之見,你流落江湖,還不如在這裡長久住下。你看這兒幾十里荒坡無人開墾,只要肯下力氣,保你有吃有喝。”李藝飛一想也對,便住了下來。
幾年後,老和尚病重。臨終前,老和尚把李藝飛叫到跟前:“這鴿子是吉祥鳥,通人性,是臨下山時師父送給我的。我就要不行了,你要保護好它們。別看這個廟裡香火少,我靠著給過往路人行方便,攢了些供奉,悄悄鑄了個銀鴿子,把它交給你,為鎮廟之寶。到時替我給佛祖上上香、拂拂塵,積功德,必有厚報。”李藝飛滿口答應,跪謝長老對自己的信任。很快,老和尚圓寂而去。
李藝飛說到做到,廟房上的鴿子越來越多,廟堂里的香火也越來越旺。他在廟的東面蓋起了三間房子,給女兒做主,將她許配給了自己的徒弟。成親後,他們起早貪黑地開荒種地,還在周圍栽上了樹,過起了幸福日子。後來,不少無家可歸的人,也在這裡定居,多少年過去,這裡形成了一個村子,就取名“鵓鴿李”了。
1958年建鵓鴿李公社,1964年改為鵓鴿李區,1970年復改公社,1984年正式改為鵓鴿李鄉,現稱勃李工貿園區。

行政區劃

文化

秧歌在勃李有著悠久的歷史。清末,境內傳統的秧歌有,鼓子秧歌(又稱大鼓子)、高蹺、旱船、竹馬(又稱紙馬)風秧歌、武秧歌、獅子舞(又稱玩獅包)、蓮花落、龍燈、車子燈等等十幾余種。鼓子秧歌(又稱大鼓子秧歌),流傳於洋湖、勃李、溫店、商河及惠民城西一帶,系山東三大秧歌之首,本舞蹈節奏強烈深沉有力,舞姿粗獷豪放,在當地長期的流傳過程中形成了風格不同的三種流派,叫“三點子”“五點子”“七點子”秧歌。這三種流派的規模及形隊基本上大同小異,變隊靈活,場面宏偉壯觀,強勁有力,觀眾看後有走樂之感。高蹺是用兩根1.5米左右的木棍安上腳板做成,道具比較簡單,表演者須經過長時間鍛鍊後參演,化妝後扮做戲劇人物邊走邊舞,演的越滑稽越風趣越有水平,必須做出高難動作,如翻跟頭、大劈叉、過板凳、十八羅漢等一些高難動作才能吸引更多的觀眾。建國前文藝活動大都集中於逢年過節,多由村內文藝愛好者自發籌辦,不講任何報酬,而且舞蹈活動異常活躍。每逢婚喪嫁娶大事或年節,處處都有舉辦“民間藝術”的習慣,頗受當地民眾歡迎。做為秧歌之鄉的後人,非常珍惜這一原汁原味的民間藝術
勃李秧歌隊歷經幾十年的發展,仍然保留著原汁原味的氣息,並連續多年在鎮政府、縣政府舉辦的文化藝術節中奪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