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比亞沙漠

努比亞沙漠

努比亞沙漠,非洲東北部蘇丹東北角沙漠。西以尼羅河谷地與利比亞沙漠相隔,北鄰埃及,東瀕紅海,南又以尼羅河谷地為界。有別於利比亞沙漠,努比亞沙漠雖是一些沙丘,唯多岩石且崎嶇不平;它面向紅海,自紅海海岸,緩緩向西傾斜。

該沙漠向東止於陡峭的紅海高地(雅伯爾艾巴山〔Jabal Erba〕,海拔2,217公尺〔7,273尺〕)。基本上是一砂岩高原,有許多乾河谷散布其間,而在延伸至尼羅河之前即已消失。氣候乾燥,年雨量不足125毫米(5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努比亞沙漠
  • 定義:砂岩高原
  • 年雨量:不足125厘米(5寸)
  • 地貌:廷埃爾特石漠
  • 植物夾竹桃、海棗和百里香
  • 居民:易遭桑哈亞人
簡介,地貌,氣候,景觀,動植物資源,居民,經濟,

簡介

北非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在蘇丹東北角。西界尼羅河,東接紅海丘陵。海拔350-1,000米,自東向西呈階梯狀下降。大部為裸露岩丘和礫漠。
多乾谷,少植物。居民主要從事遊牧業。非洲東北部蘇丹東北角沙漠。西以尼羅河谷地與利比亞沙漠相隔,北鄰埃及,東瀕紅海,南又以尼羅河谷地為界。有別於利比亞沙漠,努比亞沙漠雖是一些沙丘,唯多岩石且崎嶇不平;它面向紅海,自紅海海岸,緩緩向西傾斜。
該沙漠向東止於陡峭的紅海高地(雅伯爾艾巴山〔Jabal Erba〕,海拔2,217公尺〔7,273呎〕)。基本上是一砂岩高原,有許多乾谷散布其間,而在延伸至尼羅河之前即已消失。氣候乾燥,年雨量不足125公釐(5吋)。

地貌

類型多種多樣。由石漠(岩漠)、礫漠和沙漠組成。石漠多分布在撒哈拉中部和東部地勢較高的地區,主要有大片砂岩、灰岩、白堊和玄武岩構成,或岩石裸露或僅為一薄層岩石碎屑。如廷埃爾特石漠、哈姆拉石漠、莎菲亞石漠等。

氣候

炎熱乾燥。然而,令人迷惑不懈的是:在這極端乾旱缺水、土地龜裂、植物稀少的礦地,竟然曾經有過繁榮昌盛的遠古文明。沙漠上許多綺麗多姿的大型壁畫,就是這遠古文明的結晶。

景觀

1、位於北回歸線兩側,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乾熱的下沉氣流,且非洲大陸南窄北寬,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的範圍大,乾熱面積廣。
2、與亞洲大陸緊鄰,東北信風從東部陸地吹來,不易形成降水,使北非更加乾燥。
3、海岸線平直,東側有衣索比亞高原,對濕潤氣流起阻擋作用,使廣大內陸地區受不到海洋的影響。
4、西岸有加那利寒流經過,對西部沿海地區起到降溫減濕作用,使沙漠逼近西海岸。
5、地形單一,地勢平坦,起伏不大,氣候單一,形成大面積的沙漠地區。

動植物資源

植物:整體來說是稀少的,高地、綠洲窪地和乾河床四周散布有成片的青草、灌木和樹。在含鹽窪地發現有鹽土植物(耐鹽植物)。在缺水的平原和撒哈拉沙漠的高原有某些耐熱耐旱的青草、草本植物、小灌木和樹。高地殘遺木本植物中重要的有油橄欖、柏和瑪樹。高地和沙漠的其他地方還發現的木本植物有金合歡屬和蒿屬(Artemisia)植物、埃及姜果棕、夾竹桃、海棗和百里香。西海岸地帶有鹽土植物諸如檉柳(Tamarixsenegalensis)。草類在撒哈拉沙漠則廣泛分布,包括下列品種︰三芒草屬(Aristida)、畫眉草屬(Eragrostis)和稷屬(Panicum)。大西洋沿岸則有馬伴草(Aeluropuslittoralis)和其他鹽生草。各種短生植物組合構成重要的季節性草場,稱作短生植被區。
努比亞沙漠-動物努比亞沙漠-動物
動物:北部的殘遺熱帶動物群有熱帶鮎和麗魚類,均發現於阿爾及利亞的比斯克拉(Biskra)和撒哈拉沙漠中的孤立綠洲;眼鏡蛇和小鱷魚可能仍生存在遙遠的提貝斯提山脈的河流盆地中。
哺乳動物種類有沙鼠、跳鼠、開普野和荒漠刺蝟;柏柏里綿羊和鐮刀形角大羚羊、多加斯羚羊、達馬鹿和努比亞野驢;安努比斯狒狒、斑鬣狗、一般的胡狼和沙狐;利比亞白頸鼬和細長的獴。撒哈拉沙漠鳥類超過300種,包括不遷徙鳥和候鳥。沿海地帶和內地水道吸引了許多種類的水禽和濱鳥。內地的鳥類有鴕鳥、各種攫禽、鷺鷹、珠雞和努比亞鴇、沙漠雕鴞、倉鴞、沙雲雀和灰岩燕以及棕色頸和扇尾的渡鴉。
蛙、蟾蜍和鱷生活在撒哈拉沙漠的湖池中。蜥蜴、避役、石龍子類動物以及眼鏡蛇出沒在岩石和沙坑之中。撒哈拉沙漠的湖、池中有藻類、鹹水蝦和其他甲殼動物。生活在沙漠中的蝸牛是鳥類和動物的重要食物來源。沙漠蝸牛通過夏眠之後存活下來,在由降雨喚醒它們之前它們會幾年保持不活動。

居民

雖然努比亞沙漠不包括尼羅河谷)大如美國,但是它的居民估計只有250萬,每平方公里還不到0.4人。偌大的面積空無一人,但是只要瘦瘠的植被能供養牲畜,或有可靠的水源,散落的人群便會在這世界上最艱困的環境中和岌岌可危的生態環境下生存下去。
考古學上證明,已陸陸續續有形形色色的人在撒哈拉沙漠定居,動植物的培育馴養導致職業的專門化。對外貿易也發展了,模里西斯的銅在西元前2000年就找到其出路進入地中海的青銅器時代文明。
遊牧民的大遷徙方便了他們捲入全沙漠的貿易。沙漠中的綠洲居民易遭桑哈亞人(柏柏爾族)和其他騎駱駝遊牧民的襲擊,他們之中有許多人是為了逃避北非古羅馬末期的混亂和戰禍而進入沙漠。許多餘下的綠洲居民,其中有哈拉廷人(Haratin),被遊牧民所征服。7∼11世紀期間伊斯蘭教擴張至北非激起了更多的柏柏爾人和極欲保持傳統信仰的阿拉伯群體遷入撒哈拉沙漠。伊斯蘭教最終透過貿易路線擴張,成為沙漠中主要的社會勢力。
儘管有相當大的文化差異,人們還是傾向將撒哈拉沙漠的人歸類為牧人、定居的農夫或專業人員(諸如鐵匠、牧工和耕作者)。圖阿雷格人(他們自稱為塔馬什克〔KelTamasheq〕人)以好戰和狂熱的獨立性聞名。他們雖然是伊斯蘭教徒,但保留女族長的組織,且圖阿雷格婦女享有不同尋常的自由。西面的摩爾人集團原先擁有強有力的部落聯盟。提貝斯提及其南部邊境的特達人(Teda)主要是駱駝牧人,以獨立性和吃苦耐勞而著稱。
努比亞沙漠-居民努比亞沙漠-居民
在沙漠範圍之內,固定職業限制在綠洲中,這裡的灌溉情況允許有限地種植海棗、石榴及其他果樹;穀物諸如黍類、大麥、小麥、蔬菜;及諸如散沫花這種特殊作物。水源嚴重限制了綠洲的拓展,在有些地方,水的過量使用已使水位嚴重下降,茅利塔尼亞的阿德拉爾(Adrar)區綠洲的情況即是如此。嚴重的蒸發而造成土壤的鹽化和被侵蝕沙所埋是又一種危害;後者如阿爾及利亞蘇夫(Souf)綠洲情況,需不斷用人工清除。

經濟

地廣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1人。以阿拉伯人為主,其次是柏柏爾人等。居民和農業生產主要分布在尼羅河谷地和綠洲,部分以遊牧為主。20世紀50年代以來,沙漠中陸續發現豐富的石油、天然氣、、鐵、、磷酸鹽等礦。隨著礦產資源的大規模開採,改變了該地區一些國家的經濟面貌,如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已成為世界主要石油生產國,尼日成為著名產鈾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