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度反應譜(acceleration response spectrum)是1988年公布的地球物理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加速度反應譜
- 外文名:acceleration response spectrum
- 所屬學科:地球物理學
- 公布時間:1988年
加速度反應譜(acceleration response spectrum)是1988年公布的地球物理學名詞。
加速度反應譜 加速度反應譜(acceleration response spectrum)是1988年公布的地球物理學名詞。公布時間 1988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 《地球物理學名詞》第一版。
反應譜理論考慮了結構動力特性與地震動特性之間的動力關係,通過反應譜來計算由結構動力特性(自振周期、振型和阻尼)所產生的共振效應,但其計算公式仍保留了早期靜力理論的形式。反應譜分為加速度反應譜、速度反應譜和位移反應譜。式中...
偽加速度反應譜 偽加速度反應譜(pseudo-acceleration response spectrum)是1988年公布的地球物理學名詞。公布時間 1988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 《地球物理學名詞》第一版。
一般來說,隨周期的延長,位移反應譜為上升的曲線;速度反應譜比較恆定;而加速度的反應譜則大體為下降的曲線(下圖)。一般說來,設計的直接依據是加速度反應譜。加速度反應譜在周期很短時有一個上升段(高層建築的基本自振周期一般...
標準反應譜是由於地震的隨機性,即使是同一地點、同一烈度,每次地震的地面加速度記錄也很不一致。因此需要根據大量強震記錄算出對應於每一條強震記錄的反應譜曲線,然後統計求出最有代表性的平均曲線作為設計依據,這種曲線稱為標準反應...
因為工程結構抗震設計需考慮的是將來發生的地震對結構造成的影響,由於地震的隨機性,即使同一地點不同時間發生的地震絕不會完全相同,因此地震反應譜也將不同。為了便於工程抗震設計,規定設計反應譜。地震係數k,實質上是以重力加速度為...
根據 《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 》GB18306-2015的定義,地震動加速度反應譜特徵周期:規準化的加速度反應譜曲線下降點所對應的周期值。根據《建築抗震設計規範》 GB50011-2010(2016年版)的定義,設計特徵周期: 抗震設計用的地震影響...
再計算加速度反應譜,得譜速度的平均值Sv,則 Tg=2PiSv/Sa Pi為數學公式中計算面積的pi。設計分組 編輯 A.0.1 首都和直轄市 1 抗震設防烈度為 8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20g: ...
中國地震動峰值加速度 中國地震動峰值加速度A按下法取得:首先計算加速度反應譜,得加速度的平均值Sa,則A=Sa/B B為動力放大係數 再計算加速度反應譜,得譜速度的平均值Sv,則 Tg=2PiSv/Sa Pi為數學公式中計算面積的pi。地震加速度...
計算 中國地震動峰值加速度 中國地震動峰值加速度A按下法取得: 首先計算加速度反應譜,得加速度的平均值Sa,則A=Sa/B B為動力放大係數 再計算加速度反應譜,得譜速度的平均值Sv,則 Tg=2PiSv/Sa Pi為數學公式中計算面積的pi。
峰值地面加速度地震動峰值加速度(seismic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與地震動加速度反應譜最大值相應的水平加速度。以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動反應譜特徵周期為指標,將國土劃分為不同抗震設防要求的區域。作用 a)抗震設防要求高於本...
為了彌補缺少同上海地區地質條件類似的地震記錄,採用美國西部基岩場地的地震記錄用作輸入,進行土層地震反應分析。在統計反應譜平均值時,在高頻段、中頻段和低頻段分別採用記錄的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和峰值位移來標定加速度反應譜,使得在...
一直為地震科技人員所關注。實際地震反應譜在計算地震荷載時,計算的依據是常規反應譜理論,然而,當質點間出現剛體移動時,用常規反應譜理論計算會出現奇異點。如利用相對加速度進行計算,將常規反應譜理論進行修正,所得結論將更加安全。
其中有反應譜理論和地震反應時程分析兩方面:反應譜理論。20世紀30年代初期,美國首先提出了反應譜概念。1943年M.A.畢奧發表了以海倫娜等地地震為例的幾條加速度譜曲線,美國海倫娜地震(1935EW)加速度反應譜是其中之一,用扭擺模擬方法...
振型分解反應譜法是用來計算多自由度體系地震作用的一種方法。該法是利用單自由度體系的加速度設計反應譜和振型分解的原理,求解各階振型對應的等效地震作用,然後按照一定的組合原則對各階振型的地震作用效應進行組合,從而得到多自由度...
並從美國、日本、中國、印度、秘魯等國家收集了震級大於4.5、最大加速度A≥30gal的303條水平強震記錄,將得到的各強震記錄的加速度反應譜,用其最大加速度值進行了規一化處理,按場地分類求出平均譜。最後得出了Ⅰ、Ⅱ、Ⅲ、Ⅳ四類...
《建築抗震設計規範》第5.1.4條採用加速度反應譜計算地震作用。取加速度反應絕對最大值計算慣性力作為等效地震荷載F,F=αG,α為地震影響係數,G為質點的重力荷載代表值。規範中用曲線形式給出了α的確定方法,α曲線又稱為地震反應...
一般來說,隨周期的延長,位移反應譜為上升的曲線;速度反應譜比較恆定;而加速度的反應譜則大體為下降的曲線(下圖)。一般說來,設計的直接依據是加速度反應譜。加速度反應譜在周期很短時有一個上升段(高層建築的基本自振周期一般...
採用反應譜理論計算地震荷載時,用以反映單質點彈性結構的動力特性的係數。中文名 動力放大係數 該係數是套用於抗震設計中,它表示單質點彈性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最大水平加速度反應與地面最大水平加速度的統計平均值的比值。
“兩圖”定義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地震動加速度反應譜最大之相應的水平加速度;定義地震反應譜特徵周期為地震動反應譜開始下降點的周期。“一表”為“地震反應譜特徵周期調整表”,它採用四類場地劃分。
設計地震動參數 設計地震動參數(design parameter of ground motion)是2014年公布的建築學名詞。定義 抗震設計用的地震加速度(速度、位移)時程曲線、加速度反應譜和峰值加速度。出處 《建築學名詞》第二版。
地震動參數劃分,是以國土為背景,按照不同的地震強弱程度,以一定的標準(包括時間年限、機率水準、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地震動反應譜特徵周期等地震動參數標準),將國土劃分為不同抗震設防要求的區域,並以圖件的形式表示出來。地震動參數...
3.5設計加速度反應譜 3.6加速度時程 3.7設計功率譜 3.8豎向地震作用 第4章抗震設計分析方法 4.1抗震設計方法的選擇條件 4.2抗震設計分析方法 4.3抗震設計分析計算方法的選擇 4.4抗震設計用靜力計算分析方法 4.5採用靜力驗算法...
反應譜理論 20世紀30年代初期,美國首先提出了反應譜概念。1943年M.A.畢奧發表了以海倫娜等地地震為例的幾條加速度譜曲線, 用扭擺模擬方法繪製,橫坐標為單質點體系的自振周期,縱坐標為體系質點的最大加速度值,這就是加速度反應譜。...
①反應譜理論。20世紀30年代初期,美國首先提出了反應譜概念。1943年M.A.畢奧發表了以海倫娜等地地震為例的幾條加速度譜曲線,美國海倫娜地震(1935EW)加速度反應譜是其中之一,用扭擺模擬方法繪製,橫坐標為單質點體系的自振周期,縱坐標...
(三)在地震作用部分:對設計加速度反應譜進行了修訂,計算常數取值由2.25改為2.5,取消了譜比函式的概念。對動水壓力部分進行了修訂。(四)在抗震分析和驗算部分:對延性抗震設計計算方法做了較大幅度修訂,以達到更為合理和便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