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加涅的信息加工學習理論
- 類型:學習理論
理論內容,學習階段,
學習模式
八個階段
(1)動機階段。學習者的學習是受動機推動的,學習者的動機或期望對整個學習過程都有影響。加涅認為,通過學生內部形成一種期望,可以使學生形成動機。期望是指學生對完成學習任務後將會得到滿意結果的一種預期。加涅指出,理想的期望只有通過學生自己的體會才能形成,光憑外界條件是不行的。形成動機或期望,是整個學習過程的預備階段。
(2)領會階段。有了學習動機的學生,首先必須注意與學習有關的刺激。例如,在閱讀教材時,必須注意句子的意義,而不是字型或版面設計。當學生把所注意的刺激特徵從其他刺激中分化出來時,這些刺激特徵就被進行知覺編碼,貯存在短時記憶中。這個過程就是加涅所講的選擇性知覺。
(3)習得階段。只有當學生注意或知覺外部情境之後,學習過程才真正開始。習得階段涉及到對新獲得的刺激進行知覺編碼後貯存在短時記憶中,然後再把它們進一步編碼加工後轉入長時記憶中。
(4)保持階段。學生習得的信息經過編碼過程後,即進入長時記憶貯存階段,這種貯存可能是永久的。加涅認為,相對於其他階段,我們對保持階段了解得最少,因為最不容易對它進行調查。
(5)回憶階段。即信息的檢索階段,學生習得的信息要通過作業表現出來,信息的提取是其中必需的一環。在這一階段中,提取線索很重要,提供檢索的方法和策略有利於回憶。
(6)概括階段。學生提取習得信息的過程,並不始終是在與最初學習信息時相同的情境中進行的,況且,學習需要舉一反三,因此,學習過程中必然有一個概括的階段。這裡的概括,就是指我們通常所講的學習遷移。一般說來,學生學習某件事情時經歷的情境越多,就越容易遷移。在教學中提供有利於把學習內容用於新情境的提示,或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學習,都有利於遷移的發生。
(7)作業階段。學習過程需要有作業階段是很明顯的,因為只有通過作業才能反映學生是否已習得了所學習的內容。一般說來,僅憑一次作業是很難對學生做出判斷的,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幾次作業才能對學生的成績做出推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