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哈德劫掠者部隊

加拉哈德劫掠者部隊是在遠東美軍建立了與英軍的“神犬部隊”相類似的特種部隊,即第5307聯合大隊(美英聯合)。這支部隊編制3000 人,由梅里爾準將指揮,綽號為“梅里掠奪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加拉哈德劫掠者部隊
  • 部隊編制:3000 人
  • 指揮:梅里爾準將
  • 綽號梅里掠奪者
部隊經歷
5307 大隊是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部隊。在緬甸戰場,它進行過大小戰鬥20 余次,使日軍大傷腦筋。它曾突破到日軍防線後方的緬北地區,與“神犬部隊”一同支援中國部隊重新打通滇緬公路的行動。它曾在莽莽原始森林中進行了長達數百公里縱深的襲擊作戰,消耗了日軍預備隊的主力,並且奪取了密支那機場。為奪取日軍頑固堅守的密支那城,雖然士兵皆已染病而且精疲力竭,但緬甸戰場美軍總指揮史迪威將軍仍不顧一切地將他們投入戰場,甚至命令醫院中凡是站得起來且拿得起槍的士兵都必須參戰。史迪威承諾,攻下密支那後他們就可以馬上回到醫院,可是那些疲病交加的勇敢的士兵們幾乎全部陣亡,只有極少數人生還。這些倖存者被授予標有“密支那”字樣的榮譽獎章。5307 大隊此後改制為第475 步兵團。當時,在緬甸戰場之外很少有人知道這支部隊所遭到的不幸,否則在美國將引起軒然大波,成為一件醜聞。
第475 步兵團後來加入了由美國第124 騎兵團、第612 野戰炮兵團和中國遠征軍第1 步兵團聯合組成的“戰神”特遣部隊,在緬北戰場繼續作戰。
這是一群最頑強、最富作戰經驗的士兵,他們在險惡的叢林中與日軍周旋,出生入死,歷經艱辛書寫了二戰史上傳奇的一頁,他們擁有一個更為人們熟知的名字“梅里爾突擊隊”。
遠東的叢林向來以險惡“詭譎”著稱,1944年的“遠東”面對精於叢林戰的日軍,只有那些最頑強、最具作戰經驗的士兵才能倖存下來。在緬甸戰區,同樣有一位精於叢林戰的美軍指揮官,他就是弗蘭克D梅里爾準將,他所率領的是第5307混合支隊。關於這支作戰部隊,官方的正式代號是“格拉海德”,而它還有一個為人們熟知的名字“梅里爾掠奪者”或者“梅支隊”。
自從1931年起,日本挑起了一系列戰爭並且連連取勝,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掠奪者”應映而生。在中國東北日軍控制了當地的鐵路運輸,大肆掠奪中國礦產,截至1938年初,日本已經控制了中國的海岸線以及多數大城市。
1941年春天,日本的“東方閃電戰計畫”已經箭在弦上,日軍直逼馬來半島,目標鎖定新加坡,英軍一味堅守交通幹線而日軍卻穿越叢林從側翼包圍了對手的主防線,英軍退到了新加坡。1942年2月15日,駐守馬來群島的英軍,在萬般無奈之下向日軍投降,13萬英軍被迫放下武器,這是英將軍事史上最大的災難和恥辱。日軍繼續向緬甸境內推進,並嚴重威脅到中國的生命線一一滇緬公路,緬甸首都仰光遭到了狂轟濫炸。
英軍駐緬甸軍隊總指揮為亞歷山大將軍,美國將軍約瑟夫·史迪威率領中國第5軍、第6軍和第66軍進入緬甸,配合亞歷山大保護滇緬公路,但是秉性“尖酸”,人稱“醋喬”的史迪威並未能阻止日軍的瘋狂進攻,日軍勢如破竹。
1942年3月5日,亞歷山大將軍決定放棄仰光,由陸路撤退到印度。“醋喬”史迪威和18名美軍軍官一起撤退,史迪威的隨行參謀是弗蘭克D梅里爾少校。這位年近不惑的軍人,面部黝黑,帶著眼鏡,但脾性溫和。在20世紀30年代,梅里爾曾是駐日陸軍武官,能講一口流利的日語,對日軍的作戰方式也極為了解。當年5月20日,史迪威一行抵達印度邊境英帕爾,結束了這次艱難之旅。
由於在緬甸撤退中表現優異,梅里爾抵達印度後被攫升為陸軍中校,並獲得一枚傑出服務獎章。對於緬甸大撤退,史迪威表示:“此次撤退令我軍掩面視鏡,我想我們應該找出各種原因,重新奪回緬甸”。然而,說遠比做簡單,現在要想進入中國,唯一的方法便是飛越喜瑪拉雅山,整個航程超過550英里,途中需要穿越海拔20000多英尺的山脈,但是崇山峻岭並非唯一障礙,從緬甸北部起飛的日軍戰鬥機就守在中途,為免遭襲擊,運輸機只能轉飛西藏東南,然後進入中國偏遠的西部省份雲南的昆明。
1942年間穿越“駝峰航線”的運輸機僅運送軍需物資4000噸,較之中國抗戰所需猶如九牛一毛,降落在雲南昆明的運輸機,返航時還要承擔軍隊運輸的重任,飛機場運載的是中國軍隊,他們將前往印度受訓,為收復緬甸作準備。駐守印度的殘餘力量以及飛行在“駝峰航線”的部隊組成了一支新的中國軍隊,即中國駐印軍,這支軍隊的指揮官正是“醋喬”史迪威,他們的使命是從日軍手中奪回緬甸。
在緬甸,叢林本身就是一個強大而又可怕的敵人,廣闊的湍流設定了一道道難以逾越的天然屏障,連綿的群山依附在世界最高山脈喜瑪拉雅山的周圍,當地氣候變換多端,十里不同天,從高溫酷暑到季雨不一而足,當地的沼澤為蚊子提供了理想的棲息地,霍亂、腳氣、斑疹、傷寒以及瘧疾等疾病在叢林部隊中肆虐,就是在這片土地上他們將和慣於叢林戰的日軍展開殊死搏鬥。
1943年初英軍組建了一支遠征軍突擊隊,以便深入叢林作戰,對於這支部隊的指揮官陸軍準將奧德·溫蓋特,人們也是褒貶不一,他率領的部隊正是我們所熟知的“奇迪特突擊”,這是奇澀意思的口誤,奇澀是把守緬甸神廟入口的石獅。1943年2月,“奇迪特突擊隊”及第77印度步兵旅穿越欽敦江進入緬甸,他們既定的任務是襲擊日軍前哨,切斷鐵路線以及炸毀公路橋樑等。“奇迪特突擊隊”的軍需補給均採用空投方式,在溫蓋特看來,他率領的7個編制分別為500人的奇迪特縱隊,有足夠的給養深入敵後作戰。最初,日本確實遭遇了出其不意的打擊,但是,日軍迅速集結部隊發起了反擊,奇迪特縱隊繼續向緬甸境內推進,但是前面危機四伏,於是3月15日,溫蓋特不得不命令:“奇迪特縱隊各自行動撤出緬甸”。
此次撤退持續了一個月,這無疑是一場噩夢,在撤退過程中很多人都飽受痢疾以及其它熱帶病的折磨,傷員不得不留在後面。4月底疲憊不堪的奇迪特突擊隊返回印度,雖然他們只摧毀了一小段鐵路,打死了幾百名日本兵,但是,奇迪特突擊隊這次遠征之旅,極大地鼓舞了廣大官兵的士氣,他們徹底打破了日軍在叢林戰中不可戰勝的神話 。
3個月後,英國首相邱吉爾,與美國總統羅斯福在魁北克參加了三巨頭會議,會議期間盟軍參謀聯席會議接受了溫蓋特的建議,決定發起大規模的“奇迪特行動”,以配合盟軍在緬甸的新攻勢,參加此次會議的海軍上將路易斯 蒙巴頓後來成為了東南亞盟軍最高指揮官。
蒙巴頓及其參謀長一致同意組建一支3000人的盟軍支隊,代號為“格拉海德”,以應對日軍的叢林戰。經過一番激烈爭論史迪威從溫蓋德手中接過了“格拉海德”突擊隊的控制權 ,隨後,他又將指揮權交給了弗蘭克迪·梅里爾準將。和溫蓋德一樣,梅里爾的體格也不算健壯,他近視,偏平足,更要命的是他的心臟還有問題,這也使他在戰鬥中吃盡了苦頭,但他平易近人,樂觀自信,這種性格深深地感染了周圍的每一個人。
1943年9月,美國戰爭部開始為“格拉海德”突擊隊徵募善於叢林作戰的士兵,這些士兵大都參加過瓜達爾、卡達島叢林戰,他們被告知:“要參加一次極度危險的軍事行動”。
梅里爾在西點軍校的同學陸軍中校查爾斯N 亨特,成為“格拉海德”突擊隊的副隊長。
1943年9月21日,志願者集結舊金山,亨特是少有的幾個確切知道前往何處、參與何種任務的人之一,從一開始這支突擊隊就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三周后,志願者抵達印度孟買,在那裡來自澳大利亞和新喀里多尼亞的志願者加入了進來。不久,蒙巴頓前往訓練營視察,梅里爾的“格拉海德”突擊隊和一些'“奇迪特”隊員被抽調出來協助梅里爾傳授叢林作戰經驗以及生存之道。
同時受訓的還有尼泊爾的部落戰士廓爾喀人,每個廓爾喀人都隨身攜帶一把鋒利的反須刀,刀出鞘必見血,這是他們的作戰信條,哪怕割的是自己的血,廓爾喀人是日軍的死敵。和“奇迪特”一樣“格拉海德”也把螺子作為運輸工具,一名突擊隊員後來回憶說:“如果有人覺的騾子在陸地上都很困難控制,那么他應該帶他淌過一百碼寬的河流”。突擊隊的運輸隊員不遺餘力地學習如何使騾子盡其用處,然而,這並非是一件簡單的工作,另外,梅里爾手下還有一批美籍日裔部隊,他們在翻譯以及刺探竊聽日軍情報方面發揮了極端重要的作用。
1943年底,蒙巴頓和副手史迪威確定了清剿緬甸北部日軍的最後行動方案;在諾開沿岸地區,由早期出師不利的英國第14軍負責對日發起攻擊,這是他們血洗前恥的好機會。在緬甸東部,中國駐印軍部隊挺進密支那、孟拱,“梅里爾突擊隊”提供支持,他們不久就被以“掠奪者”之名為人們所熟知。
“奇迪特”的幾支縱隊也參加了該計畫,他們負責在敵人後方發起軍事行動,空降叢林作戰,最後,中國駐印軍東向迂迴奪取日軍在密支那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這是一個相當複雜的作戰計畫,各國部隊只有密切合作才能打敗最兇惡的敵人一一日本。
英國第14軍首先發動進攻,進軍孟都和迪當。但是日軍發起了代號為“Z行動”的側翼攻勢,對盟軍的交通線形成了嚴重威脅。在納科多克山口雙方展開激戰,英國皇家空軍的轟炸機和戰鬥機猛襲日軍據點,以此同時英軍坦克開進納科多克山口,後來這裡被英軍重新命名為;“奧科多克山口”,儘管遭遇日軍的瘋狂阻擊,但是在空軍力量的掩護下,數量占優勢的英軍,依然對此次戰役的勝利充滿信心,英軍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2 月底奧科多克山口重新開放,對英軍來說諾開戰役已經勝券在握。
東北部中國駐印軍開始迂迴,對日軍占領的密支那和孟拱發起進攻,在敵軍左翼梅里爾部更是勢不可擋,梅里爾突擊隊出生入死,早已經歷了戰火的洗禮。1944年初,史迪威將該支隊部署在駐胡岡谷地的中國軍隊東翼,以配合奪取密支那。
在戰鬥中梅里爾突擊隊與緬甸北部克欽邦的士兵互相協作,殘遭蹂躪的克欽邦居民對日軍早已很之入骨,熟悉當地地形的克欽士兵,成為了梅里爾突擊隊的嚮導和忠實的盟友。
1944年2月24日,新組建的“梅支隊”正式參戰,他們的任務是沿胡岡谷地和莫岡谷地向南挺進。在接下來的兩個月里中,“梅支隊”接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驗,他們將穿越500英里的叢林,隨時可能都有人員傷亡。梅支隊所面臨的敵人,正是由日軍大將田中慎一率領的作戰經驗豐富的第18師團。在前線中國軍隊遭遇日軍瘋狂阻擊,梅支隊按原計畫深入叢林從側翼襲擊日軍後方,在亞洲大陸美日軍隊之間的第一場激戰就此拉開了序幕。
梅支隊有兩個主要使命:一是穿越500英里的叢林,二是與日軍展開叢林戰,最終梅支隊進入叢林之中。
軍備補給同樣採用空投方式,如何接受補給是一難題,空投救急物資如,食品彈藥等,需要開闊的叢林地,而開闢叢林空地往往會把己方暴露給敵人,任何軍備物資,從血漿到75毫米榴彈炮,均需空投到戰場,如果得不到軍備補給,叢林戰就無法展開。叢林本身也極其危險,如果被水蛭咬傷,傷口很快就會發展為潰瘍,如果不及時治療,後果不堪構想,而約一英尺長的大水蛭,更是能夠鑽入人體中,那些被空運出來的士兵無疑是幸運的,及至第二個任務結束時,原本3000千人的梅支隊,已經傷亡一半,士氣已遭受沉重打擊。
不過突擊隊的隊員有時也會忙裡偷閒,同他們的克欽邦盟友打成一片。梅里爾向屬下承諾;完成第二個任務之後,突擊隊將完全撤退。但“醋喬”史迪威卻為梅支隊下達了新的命令,史迪威要求梅支隊,全力配合中國軍隊以奪取日軍控制的密支那,梅支隊話別了克欽盟友迅速投入到戰鬥之中。現在梅支隊有了一個更為響亮地名字“梅里爾掠奪者”,這個稱呼最早源自於一名美國戰地記者。
盟軍運輸機空投了大量的軍備物資,梅支隊深知,第三個戰鬥任務在等著他們。精疲力盡的突擊隊員們,很少有時間休息,同時還飽受疾病的折磨,對他們來說配合奪取密支那,無疑是一個艱巨的任務。對梅里爾來說進入密支那,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在執行第二個軍事行動時,他心臟病發作,不得不將軍隊指揮權交給陸軍上校亨特。當突擊隊在1944年4月底執行第三個戰鬥任務時,梅里爾仍在康復之中,儘管如此,他還是對梅支隊配合中國軍隊奪取日軍占領的密支那充滿了信心。
梅支隊分為三個縱隊代號分別是;H、K 以及M,他們原本的使命是對日展開叢林作戰,而今卻要承擔攻城的重擔,抵達密支那之前,梅支隊首先需要穿越海拔6000英尺的枯梅嶺。禍不單行,當地季雨已提前來臨,突擊隊員和騾子舉步為艱,誰也不知道隱藏在叢林中的日軍會在哪個角落裡出現,敵暗我明,梅支隊必須提高警惕。前方發現日軍前哨部隊,梅支隊拿出一門小型野戰炮,隨之機關槍和迫擊炮開火了,突擊隊發起了致命一擊!又一個機槍陣地被突擊隊端掉,在密支那的道路上類似的日軍據點不計其數,一旦被梅里爾突擊隊發現日本兵就在劫難逃,相比英勇善戰的梅支隊,日軍已經不再是叢林戰的主人,這場短兵相接的戰鬥使他們嘗盡了苦頭,他們遇到了真正的對手。看,這一顆子彈剛好打在水壺上,好險!這一顆更危險,打在了槍托上,一名突擊隊員不幸被擊中,在叢林中轉移傷員是一件極端困難的工作,梅支隊必須按原計畫行事,很多突擊隊員已經處於崩潰的邊沿,被包圍的日軍巡邏隊試圖渡河而逃,但僅有少數人僥倖逃脫。
梅支隊和他們的騾子穿行於險惡的叢林中,兩者都筋疲力盡,,騾子的球節處已經嚴重發炎充血,到目前為止,每名突擊隊員至少減輕了25磅體重。儘管受到阿米巴瘧疾、恙蟲病、瘴氣、痢疾以及戰鬥疲勞症的折磨,梅支隊的隊員們仍然以苦為樂,頑強的戰鬥在第一線。日軍方面傷亡極為嚴重,現在不管是日軍,還是梅里爾的突擊隊都已經接近臨界點。
不過梅支隊正在逼近密支那,5月中旬梅支隊H縱隊抵達密支那,對於日軍這個據點,克欽嚮導以及盟軍情報人員早已經作了詳細的偵察,梅支隊的突襲使日軍措手不及。
陸軍上校亨特將進攻日期定為5月17日,盟軍首先對日軍發起了空襲,第10航空大隊的戰鬥轟炸機,在預定時間內趕赴轟炸地點。日本方面極少成功起飛的戰鬥機很快就被盟軍擊落,盟國空軍牢牢地掌握了制空權 ,日本在叢林以及空中都喪失了優勢。
第10航空大隊的轟炸過後,梅支隊不失時機地發起了進攻,此次進攻猶如一場軍事演習,梅支隊攻占機場之後,陸軍上校亨特發出了先前預定的暗號“威尼斯商人”,要求滑翔機及時提供支援。由於擔心日軍破壞機場,盟軍航空工程兵嚴陣以待,準備隨時搶修跑道。但從亨特發來的訊息看機場並未遭遇破壞,亨特希望儘快獲得步兵以及軍備物資支援,以便在日本援軍趕到之前,攻占密支那,但滑翔機運來的卻是防空部隊。印緬陸軍航空部隊指揮部這一舉措,看似謹慎,卻直接導致了密支那戰役無限期推後。儘管如此,梅支隊攻占密支那機場的訊息還是令盟軍司令部興奮不已,對英國人懷有成見的史迪威,對奪取密支那的計畫,密而不宣,南亞戰區總指揮官蒙巴頓並不知情。
梅支隊成功的攻占了機場,然而在作戰計畫上盟軍總部卻出現了嚴重分歧,以此同時溫蓋特率領的“奇迪特”突擊隊也採取了行動,上校飛利浦 科西南率領第一空中突擊隊運載奇迪特第77旅,進入代號為“百老匯”的叢林,深入敵後防線。科西南突擊隊的每架戰機都牽引著兩架滑翔機,運載士兵的戰機將在崎嶇不平的“百老匯”著陸,在著陸時有不少士兵傷亡。工程兵迅速修建百老匯簡易機場,以便運輸機和戰鬥機安全降落,噴火式和戰斧式機成功著陸,運輸機將火炮運至戰場以應對日軍連續的反攻。
第一空中突擊隊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空戰,此時,奇迪特又建立了兩個戰略據點,其中一個代號為“懷特城”,橫跨密支那鐵路,日軍對英軍據點發起反攻,但是損失慘重,而奇迪特除了具備充足的軍備外,還有盟軍提供的空中掩護。
3月24日晚,奇迪特突擊隊指揮官溫蓋特在視察前線戰場時,不幸墜機身亡,在“百老匯”據點,奇迪特依然實現著溫蓋特將軍的叢林作戰理論。
此時,日軍發起了預謀已久的攻勢,在印度東北部邊境,日軍兩個師團正向英帕爾方向進發,北部70英里處,日軍一個師團的兵力正在逼近柯西瑪。盟軍緊急調譴諾開前線駐軍,應對日軍發起的進攻,在這場戰役中,盟軍的空運能力再次大顯身手。在柯西瑪英軍和印度的衛戍部隊緊緊連成一體,他們一次又一次地瓦解了日軍的攻勢,在戰鬥中雙方均遭受重創。
駐守柯西瑪的英印軍隊一直堅守陣地,盟軍戰機空投了包括彈藥、食品以及藥品在內的大量軍備物資,兩周之後英印軍隊的防禦能力至少比以前增加了3倍。4月底,,由於雨季迫近,奇迪特放棄了“懷特城”和“百老匯”兩個據點,很多隊員都已撤退,而留守隊員移師北上,後來納入史迪威揮下。
在密支那戰役中,史迪威對突擊隊粗暴無情。由於對機場形勢判斷失誤,盟軍錯失占領密支那的良機,此時,日軍已大大加強了防禦能力。突擊隊已處於崩潰的邊沿,他們曾被許諾僅在緬甸作戰三個月,而今時間已經過去六個月,但距離戰爭結束,仍然遙遙無期。
雖然中國軍隊獲得了大量的火炮裝備,但駐守密支那的日軍依舊負隅頑抗,完全沒有投降的意思,人員傷亡日漸加劇。百分之八十的突擊隊員都患有瘧疾,每天空運出戰場的病號多達一百人,士兵倒頭睡在崗哨上,而他們的指揮官弗蘭克迪 梅里爾,再次心臟病發作。
5月25日,陸軍上校亨特指責史迪威虐待他的突擊隊員,並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他強烈要求史迪威解散突擊隊員,但是史迪威反而向戰地醫院下令;病癒著一律返回前線參戰,儘管戰地醫生強烈反對,但處於康復期的病人還是被送往前線,史迪威不想讓突擊隊員有過。
1944年8月初,盟軍最終攻陷密支那,突擊隊的厄運才告結束,而此時驍勇善戰的突擊隊員只剩下200 多人。一個月後,由於在奇迪特問題上無法達成一致,蒙巴頓與史迪威的矛盾進一步激化,然而,蒙巴頓無法拯救突擊隊員的命運,勿庸置疑1944年春,在針對日軍的叢林戰中,兩支突擊隊均發揮了致關重要的作用。
在英帕爾和柯西瑪頑強的英軍最終將日軍趕出叢林,洗刷了他們在馬來亞和緬甸的戰敗之恥,這些勝利連同慘烈的密支那戰役,沉重打擊了日本駐緬甸軍隊的囂張氣焰。至此戰局向盟軍一邊傾斜,不過在1945年日本投降之前,慘烈的戰鬥並沒有結束。一年前在密支那戰役最為激烈之時,史迪威寫道:“泥濘、泥濘、泥濘、斑疹、傷寒、瘧疾以及痢疾,我們處境艱難,那日本人又會怎樣呢?”最終梅里爾突擊隊進入中國,後為梅里爾特遣支隊。
在這場現代的機械化戰爭中,他們徒步戰鬥在世界最險惡的叢林地帶,在叢林以及密支那他們獻出了一切,亨特上校回憶道:“在二戰中,他們參與了最慘烈的戰鬥,卻得不到起碼的公平,他們英勇無敵,卻一無所獲。”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們的指揮官弗蘭克迪 梅里爾卻脫穎而出,成為二戰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英雄之一,他的屬下不是神,但他們是奇迪特突擊隊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