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布里埃爾·博諾·德·馬布利(Cabriel Bonnot De Mably,1709年3月14日生於法國格勒諾布爾,1785年4月2日死於巴黎),有時也被稱作馬布利神甫,法國哲學家和政治家。他出生於格勒諾布爾的一個正教家庭,與其胞弟,著名哲學家埃坦·博諾·德·孔狄亞克(1715年9月30日-1780年8月3日)一樣擔任聖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加布里埃爾·博諾·德·馬布利
- 外文名:Cabriel Bonnot De Mably
- 出生日期:1709年3月14日
- 逝世日期:1785年4月2日
- 職業:作家
背景
馬布利是18世紀最為流行的作家之一,但在20世紀,他變得幾乎默默無聞。他的著作對後世的兩個概念,共產主義和共和主義,貢獻良多。他最知名的著作是《福基昂對話錄》,於1763年首次刊行,此書介紹了他成熟的思想。不過,他於身後出版的另外兩本著作也對1789年關於三級會議的早期討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兩本著作分別為早期著作《法國史》(1765)的擴充版本和《論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後者寫於1758年,但馬布利一直保留手稿並安排其遺囑執行人在他死後再予以出版。該書於1789年5月付梓後深受民眾歡迎,而政府則宣布查禁此書,沒收了大量副本。不幸的是,後來大革命果然發展至他在書中警告過的那種情況。
著述
馬布利的著作包含這樣一對矛盾:兼具對柏拉圖式精英主義的仰慕,以及人類自然平等的開明斯多噶信條。馬布利超越斯多噶學派人人具備靈光(divine spark)的觀點,也超越了自由主義人在法律前平等的信條,主張需要的平等(equality of needs)。他相信美德遠比物質財富重要。他在人類平等上的立場異常堅定,反對不事生產和懶惰的行為,這使他與那些對貴族不勞而獲地享有財富和特權感到憤怒的人立場一致。他主張廢除私有財產,以便人類反社會的自私天性不至於壓倒同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