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學史
加州鱝最初由吉爾(Gill)於1865年描述並命名為Myliobatis californica。吉爾(Gill)也將該物種稱為Myliobatis californicus。英文名Bat Ray(蝙蝠鱝)來源於其類似蝙蝠翅膀的長胸鰭。
形態特徵
出生時幼魚的體盤寬度為30-36厘米,體重約為1千克。雄性成熟時體盤寬度約為67-68厘米,體重為5千克,而雌性成熟時體盤寬度大於雄性,體重至少為23千克。身體扁平,頭部突出,眼睛大。
牙齒由一個細長的內側齒和兩側的三個外側齒組成。下齒板平整,上齒板凸出。牙齒呈六角形,排列在非末端側位。這些板用於粉碎和研磨獵物。鞭狀尾巴與身體寬度一樣長或更長,底部有一個
背鰭,身體的後方面有倒鉤狀的脊椎。皮膚光滑,呈深棕色或黑色,下面變成白色,沒有其他明顯的斑點。剛出生的幼魚都是先有尾巴,
胸鰭卷過身體。
生活習性
加州鱝棲息於泥濘和沙質的底灣、岩石底和海帶森林中。主要生活在淺水區其深度可在1-46米範圍內。有時候單獨遊動,有時候和同種或鳶鱝組成大型群體活動。加州鱝在一天中較冷的時間向溫暖的近岸水移動,而在較溫暖的時間向較冷的深水移動,其晝夜運動模式可歸因於行為熱調節。還會跳出水面,並在水面上滑行很長一段時間。
加州鱝主要以雙殼類、多毛類、蝦和螃蟹以及小型骨性魚類為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的洪堡灣進行的一項研究檢查了超過500條加州鱝的胃內容物,其中蛤蜊是主要的獵物。這項研究還表明,加州鱝的攝食習性隨著體型的增大而改變,獵物種類越多,消耗的獵物也越多。加州鱝用它的鼻子從沙質的底部挖出無脊椎動物。它還通過快速揮動胸鰭移動沙子來捕獲暴露的獵物。軟體動物首先被加州鱝壓碎,貝殼被吐出,軟體組織被吃掉。
分布範圍
海域範圍:分布僅限於從俄勒岡州(美國)南部到加利福尼亞灣的東太平洋以及加拉帕戈斯群島(厄瓜多)附近。
國家地區:墨西哥(南下加利福尼亞州、下加利福尼亞州)、美國(俄勒岡州、加利福尼亞州)、厄瓜多。
繁殖方式
雌性的成熟年齡為5至6歲,雄性為2歲。交配發生在春季或夏季,導致隨後的春季或夏季出生。雄性找到合適的伴侶,在雌性後面緊緊遊動,背部觸碰雌性的下側。可能會反覆嘗試在她的泄殖腔插入一個扣環,直到成功。在交配過程中,兩人一起遊動,同時移動胸鰭。
多個雄性可能會追逐同一個雌性,導致雄性之間發生爭鬥。雌性形成較大的交配聚集體,阻擋不成熟或已經交配的雌性。懷孕8-12個月後,雌性進入淺水區分娩。產仔數取決於母體的大小,從2-12隻幼崽不等。壽命至少為23年。
保護現狀
主要價值
加州鱝容易被人工飼養,通常在公共水族館展出。有時被漁民以蝦、蛤蜊或螃蟹為誘餌,用重型釣具瞄準。
物種危害
儘管該物種沒有商業性捕撈,但被認為對牡蠣養殖者構成威脅。結果,牡蠣養殖者多年來一直在誘捕加州鱝,以免損失巨額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