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福尼亞海獅(學名:Zalophus californianus):體長1.8-2.1米,體重100-350千克。頭骨長330毫米,呈凸形,頭的上外廓直線形。外耳殼小;吻端圓。利用前肢作為滑槳前進,後肢則被動地拖在身後。成年雄性頸部具有擴大的鬃毛,通常頂上為白色毛皮,背部為深棕色,腹部和側面著色較淺,而雌性則可以看起來更為棕褐色。
海棲,成群活動。白天在海中度過,晚上到岸上睡覺,可下潛100米。聽覺、嗅覺特別好。主食各種水生動物。約5歲性成熟,分布於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加利福尼亞海獅外觀差異很大, 雄性比雌性大得多。體長1.8-2.1米,體重約100-350千克。頭骨長330毫米,呈凸形,頭的上外廓直線形。外耳殼小;吻端圓。雄性海獅利用前肢作為滑槳前進,後肢則被動地拖在身後。其嗅覺、聽覺特別好。
成年雄性頸部具有擴大的鬃毛,通常頂上為白色毛皮,背部為深棕色,腹部和側面著色較淺,而雌性則可以看起來更為棕褐色。 小仔生來就是一件黑褐色的外套,一個月後就會變成棕色外套。 這件外套在四至五個月後脫皮,會長成獸的皮毛。 在墨西哥發現的加利福尼亞海獅似乎比加利福尼亞州發現的體型小。
棲息環境
海獅群繁殖發生在偏遠島嶼的沙灘和岩石區域,那裡容易進入樹蔭,水冷並有大量食物。並經常聚集在諸如碼頭和碼頭的人造建築物上。有的加州海獅也可以生活在淡水流域,如在哥倫比亞河附近的邦納維爾壩。在美國舊金山三十九號碼頭(漁人碼頭)外,人們常常可以近距離看到不少加州海獅享受日光浴。
生活習性
加利福尼亞海獅是一種高度群聚的物種,是最大型的海洋哺乳動物群之一。成群活動,一般集小群,但有大量的食物存在時會集大群。白天在海中度過,晚上到岸上睡覺,潛水通常持續約兩分鐘,但可持續長達十分鐘,平均深度為26-98米,最深潛水達200米。聽覺、嗅覺特別好。通常在太平洋海岸的開放水域捕魚。經馴服後,可被用作表演或軍事用途。
主食各種水生動物,例如北方鰣魚、太平洋鱈魚、鯖魚,也取食頭足類動物魷魚等海鮮,偶有機會亦會捕食海鳥。平均壽命為15至24歲,年齡在4-5年時間達到性成熟期。
分布範圍
分布於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從加拿大南部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到墨西哥的下巴,包括加利福尼亞灣。 加利福尼亞海獅主要在南加州海峽群島南部到墨西哥的離岸島嶼上生長。
繁殖方式
繁殖季節從5月開始,成年雄性開始爭取領地,這期間會發生爭鬥,大多數雄性不成功,撤退到海邊或附近的單身海獅海灘。成功的雄性海獅守衛自己的領地,並保持界限,日常會頻繁的吠叫以展示自己的雄風。根據其他雄性競爭對手和脂肪儲備,雄性可以在自己的領地占據長達45天。雌性在5-6月期間生下一隻小海獅,並且在分娩後28天準備再次交配。墨西哥的種群這一時間間隔較大。雌海獅在出生後的第一個星期與它們的小海獅一起度過,然後開始在海上2-3天,在陸地上1-2天進行交替的餵養哺乳,直到小海獅斷奶,這個期間大約10-12個月。母親和小海獅在分離後通過聲音和嗅覺識別。
繁殖季節在8月份結束,此後大多數雄性遷徙至北部,雌性和幼海獅分散,但保持靠近繁殖的群島。平均壽命為15至24歲,在4-5年時間達到性成熟期。一般雄性海獅通常不會持有領土,直到年紀較大後。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分化。
種群現狀
加利福尼亞海獅面臨的主要生存問題是漁網纏擾、海洋廢棄物和偷獵導致的死亡率。在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期間,可獵取的食物量大大降低,在這些時期出生的大量幼崽死於飢餓,所有年齡段的動物也較弱。
加利福尼亞海獅的食物鏈累積多種污染物,過去排放的大量滴滴涕和多氯聯苯在包括這一物種的沿海海洋食物鏈中繼續積累。加利福尼亞海獅偶爾死於由甲酸引起的癱瘓貝類的中毒,一種由硅藻綻放產生的生物毒素,其通過諸如鯡魚和沙丁魚的沉積魚類進入食物鏈。疾病也加劇了加利福尼亞海獅的死亡率,這包括來自一些從陸生動物體內的類似鉤端螺旋體病,一種具有急性疾病定期流行病的流行性疾病。與野生和家養的狗和其他陸生動物的接觸可能使該物種暴露於其他疾病如布魯氏菌病,這可能導致流產。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5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