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五苓湯(《醫方類聚》)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加味五苓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方類聚》卷一四三。主治伏暑熱氣,及胃濕泄瀉注下,或煩或渴,或小便不利。

基本介紹

  • 名稱:加味五苓湯
  • 別名:《重訂嚴氏濟生方》卷五引作“加味五苓散”
  •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四三
  • 組成:赤茯苓、澤瀉、木豬苓、肉桂、白朮、車前子
  • 主治:伏暑熱氣,及胃濕泄瀉注下,或煩或渴,或小便不利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赤茯苓(去皮)、澤瀉、木豬苓(去皮)、肉桂(不見火)、白朮各一兩,車前子半兩。

用法用量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加生薑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沮服,不拘時候。

主治

伏暑熱氣,及胃濕泄瀉注下,或煩或渴,或小便不利。

附方

名稱:加味五苓湯
組成:當歸10g,牛膝3g,赤芍6g,白芍10g,燈芯6g,桃仁10g,甘草3g,梔子6g,生地黃10g,龍膽草3g,木通3g,車前子3g,部金3g,麝香0.1g
用法:諸藥共煎加水900ml,煎至400ml,去滓,一日三次,空腹時服用
主治:小便帶血,煩渴欲飲,小便不利,舌紅苔黃,脈數
出處:《中醫百病症治大全》
功用:清熱化結
名稱:加味五苓湯
組成:豬苓10g,茯苓30g,桂枝10g,澤瀉12g,蒼朮12g,海螺蛸30g,炙甘草6g
主治:慢性宮頸炎
出處:《方藥傳真: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精選》
名稱:加味五苓湯
組成:白芍15g,桂枝15g,杏仁10g,茯苓10g,澤瀉10g,豬苓10g,白朮10g
用法:諸藥共煎加水800ml,煎至400ml,升去滓,一日三次,空腹服用
主治:小便不通,小腹滿痛
出處:《中醫百病症治大全》
功用:利水滲濕,濕陽化氣
名稱:加味五苓湯
組成:茯苓30g,豬苓15g,澤瀉15g,桂枝18g,桃仁9g,琥珀9g
主治:硬外麻或腰麻手術後之排尿困難
出處:《中醫骨傷證治》
功用:化氣利水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論
1、《醫方類聚》:“加味五苓湯:治伏暑熱氣及胃濕,泄瀉注下,或煩或渴,或小便不利。赤茯苓(去皮)、澤瀉、木豬苓(去皮)、肉桂(不見火)、白朮各一兩,車前子半兩。右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醫方大成一盞,生薑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或進來復丹亦可。”
方論選錄
1、《覆載萬安方》:“加味五苓湯《嚴氏》治伏暑二氣,即胃濕泄瀉注下,或煩或渴或小便不利。赤茯苓、澤瀉、木豬苓、肉桂、白朮各一兩,車前子半兩。上㕮咀。每服四五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或加肉豆蔻二兩尤佳。”
2、《重訂嚴氏濟生方》:“加味五苓湯治伏暑熱二氣及胃濕泄瀉注下,或煩、或渴、或小便不利。赤茯苓去皮、澤瀉、木豬苓去皮、肉桂不見火、白朮各一兩,車前子半兩。右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或進來復丹亦可。”
3、《張仲景方劑學》:“《嚴氏濟生方》‘加味五苓湯,治伏暑熱二氣及胃濕泄瀉注下,或煩、或渴、或小便不利。即本方加車前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