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遂身退,指功成名就之後就退隱不再做官。同“功成身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功遂身退
- 拼音:gong sui shen tui
- 釋義:指功成名就之後就退隱不再做官
- 同義詞:功成身退
相關信息,出處,
相關信息
如果你擁有什麼並超過了自己的需求,不如停下來。如果什麼東西被錘鍛得很尖銳鋒利,這種狀態就不可能長期保持。即使你的金玉堆滿了屋子,也不可能守得住。如果你由於富貴而變得驕橫,就會給自己種下災禍。功成身退,這才是順應天道
出處
《功遂身退》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九章。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道德經》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為道教經典,所以有學者認為《道德經》被分為八十一章有明顯的道教的九九歸一的思想,在內容的分割上未免牽強。但道德經前三十七章講道,後四十四章言德,簡單說來,道是體,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慣例而分《道德經》為六十八章,相對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譯文:積累到了滿溢,不如及時停止,顯露鋒芒,銳勢難以保持長久。你擁有的財富太多,別人就會嫉妒,終究不能“長保”。人一旦地位顯赫富可敵國,往往會狂妄自大,禍根萌生。所以功成名就,就該思考全身而退,這是自然規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