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石窟位於洛河南岸臨河的一處懸崖峭壁上,西距著名的秦直道方家河遺址僅有500米。石窟為單體窟,窟門呈豎長方形,高約1米,兩側雕刻有力士造像,力士身體健碩,肌肉突兀,頭戴寶冠,身著長裙,手持法器,怒目而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力士造像
- 身高:1米
- 年代:金宋時期
- 研究局:陝西甘泉縣文物旅遊局
簡介,相關介紹,
簡介
陝西甘泉縣文物旅遊局在進行第三次文物普查前期摸底工作中,新發現兩處唐代、宋代佛教石窟,為研究唐、宋時期佛教文化在陝北南部地區的傳播提供了新的資料。
其中,唐代石窟位於洛河南岸臨河的一處懸崖峭壁上,西距著名的秦直道方家河遺址僅有500米。石窟為單體窟,窟門呈豎長方形,高約1米,兩側雕刻有力士造像,力士身體健碩,肌肉突兀,頭戴寶冠,身著長裙,手持法器,怒目而立。由於石窟開鑿於崖壁中部,下距河床、上距崖頂各約20米,因而無法進入,窟內的情況不明。但從洛河對岸望去,隱約可看見窟內有一些石刻佛像。根據窟門兩側力士的造型及雕刻風格初步判斷,這座石窟的開鑿年代應為唐代,是甘泉縣境內繼上世紀80年代以來發現的第三處唐代石窟。
相關介紹
宋代石窟位於一石壁上,南距柳洛峪村2公里。由兩個小型石窟和一個造像龕組成。石窟均為方形窟。1號窟深約2米,高約1米,兩側窟壁上雕刻菩薩、佛以及形態各異的16羅漢造像,窟頂雕蓮花紋藻井。2號窟深約1.5米,高約1米,正面窟壁刻一佛二弟子兩組,兩側分別雕刻菩薩、天王、供養人及羅漢造像,窟頂為蓮花紋藻井。佛龕高80厘米,雕刻一尊坐佛,風化嚴重。從石窟的形制、造像組合及雕刻風格,參照甘泉縣境內已發現的有明確年代的石窟特點分析,初步判斷其年代應在宋、金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