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門吟》是宋浩浩所作的一首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劍門吟
- 作者:宋浩浩
- 文學體裁:古體詩
《劍門吟》是宋浩浩所作的一首詩。
《劍門吟》是宋浩浩所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蜀天之上縈絕道,劍門中開雲綿邈。群峰聳翠巒疊嶂,高崖崢嶸勢欲倒。盤旋飛鷹不敢下,險隘破虹利如刀。金牛佳人入相迎,諸葛出祁伐魏曹。姜公一戟抵萬軍,壯士守此意氣豪。天下寂寞雄關處,秋風...
《幸蜀西至劍門》是唐代詩人李隆基於至德二年(757年)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詩。全詩先描寫劍閣之高峻險要,高到雲層之上,險到兩壁千仞,筆法凌絕,然後筆鋒突然轉折,由寫景色到發議論,這透露出詩人跌宕起伏的心理反應,表達自己複雜的情懷。作品原文 幸蜀西至劍門 劍閣橫雲峻,鑾輿出狩回。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
《入劍門》是唐代戎昱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原文 入劍門¹ 劍門兵革²後,萬事盡堪悲。鳥鼠無巢穴,兒童話別離。山川同昔日,荊棘是今時。征戰何年定,家家有畫旗。詞語注釋 劍門:唐縣名,治所在今四川劍閣東北。兵革:指戰爭。作者簡介 戎昱(約744—約800),唐詩人。荊南(今湖北江陵)人。舉進士不...
《自蔚州南入真谷有似劍門·因有歸思》是一首七言絕句,作者是唐代詩人雍陶。原文 自蔚州南入真谷有似劍門·因有歸思 我家蜀地身離久,忽見胡山似劍門。馬上欲垂千里淚,耳邊唯欠一聲猿。作者 雍陶,字國鈞,成都人(約公元八四四年前後在世)。工於詞賦。少貧,遭蜀中亂後,播越羈旅,有詩云:“貧...
《劍門看雲》是清末至民國楊圻創作的一首詩 。作品原文 一心入劍門,到此忽色變。危石傾萬卷,青天割一線。仰視雲爭趨,首尾皆不見。亦知雲東來,卻疑石西旋。西湖如美人,門隙窺半面。窺見巨靈人,驅石與雲戰。憶昔幼年時,英邁腰腳便。伏而蛇行入,少肥不得轉。中途崩巨石,當腰血幾濺。眾呼不聞聲,...
《暮春登劍門關用溫飛卿韻與諸君同賦》是詩人陳仁德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雄關古道對斜輝,劍閣雲深樹色微。信有放翁豪氣在,欲呼太白醉魂歸。高吟幾處悲風起,痛飲千樽壯思飛。難得今生同此樂,登樓一笑共忘機。作者簡介 陳仁德,1952年生,重慶忠縣人。四川大學畢業,報紙編輯。四川省詩詞學會、重慶詩詞...
行子吟 行子在江海,飄飄無固蹤。有如芒碭野,朔風卷飛蓬。朔風無休時,飛蓬日千里。散落天地閒,寧復有歸理。胡雁西北來,一叫三徘徊。何時別沙漠,昨夜宿陽台。同群一相失,羽翮常低摧。人物有殊性,奈何罹此哀。昨夜客游初,結交重豪邁。高冠湛盧劍,志若輕四海。白首悔前圖,蹉跎天一隅。寒冬劍門道...
《劍門吊姜伯約墓》是當代詩人熊盛元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一閣摩天萬劫塵,殘碑冷落掩荒榛。劇憐孱主終銜璧,難挽頹陽獨愴神。謀泄長嗟家破碎,祚移空負膽輪囷。憑君莫詡雄關險,說到陰平淚滿巾。作者簡介 熊盛元,江西豐城槎市(今江西樟樹張家山街道)人,1949年元宵出生於南昌。字復初,號晦窗主人,...
《劍門蜀道詩選》是1989年7月巴蜀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賈映斌、雍思政、王浩生、魏相朝。內容介紹 人們面對關山,緬懷往事,且不說辭賦名篇,方誌佳作,就是那上起西晉、下迄晚清的無數墨客騷人所描寫這一古道的膾炙人口的詩句,也會自然而然地湧上心頭。唯惜其未有人收集整理,致使這些驛道明珠,或埋沒於荒草...
依王湖益先生韻詠劍門 自劍門關下古劍溪橋 如夢令·劍門關翠屏湖 浣溪沙·題姜維塑像 霜天曉角·劍門秋意 醉花間·題五丁塑像 南歌子·劍門關上觀景台 浪淘沙·劍溪橋 浪淘沙·梁山寺 浪淘沙·姜維墓 江月晃重山·雷鳴谷 踏莎行·記學會首次採風劍門關 踏莎行·劍門關上蕩舟 小重山·游劍門後山 破陣子·偕諸...
夏銘,清代同治和光緒年間鎮江詩人。字子盤,號劍門。簡歷 性好讀書,喜歡吟詠。家境原本不錯,但突遭變故,連生計都成了困難。加之流離遷徙,避下河、避沙洲,生活很不安定,辛苦異常,然吟詠不止。光緒初年,他籌到一些錢,歸回故居築屋,在旁邊又營造了一個小園,開始過上比較安閒的日子。詩文 他的詩繼承了...
游虞山記,清代沈德潛作品。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游虞山記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沈德潛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游虞山記 虞山去吳城才百里,屢欲游,未果。辛丑秋,將之江陰,舟行山下,望劍門入雲際,未及登。丙午春,復如江陰,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詭云:“距劍門二十里。”仍未及登。壬子正月八日,偕...
”《劍門賦》開篇寫道:“西蜀之北,劍門控塞。卓天塹之嵯峨,儼方城之刻劃,壘百雉之崇墉,削兩崖之峭壁;亘如列障之屏,利若排空之柵,實險固而莫逾。”用排比的句式,形象的比喻,突出了劍門之險,讀來氣勢逼人。整篇賦寫了劍門之險要、劍門之閉塞、劍門之得名、劍門之歷史和遊歷劍門之感慨,是難得的...
常熟舊有“虞山十八景”之說,指書台積雪、破山清曉、辛峰夕陽(一說應為降龍古澗)、昆承雙塔、桃源春霽、維摩旭日、劍門奇石、拂水晴岩、秦坡瀑布、藕渠漁樂、福港觀潮、西城樓閣、普仁秋爽、星壇七檜、湖甸煙雨、湖橋串月、吾谷楓林、三峰松翠。概況 虞山十八景,形成於明、清,正式得名當在光緒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