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插圖戰爭史》的作者是傑弗里·帕克,由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本書生動詳細地記述了從古到今到西方有關的戰爭。它在同類著作中是獨一無二的,因為該書不但圖文並茂,而且提出了一個在西方社會裡頗有爭議的論點;戰爭以其獨特的方式為西方在全球的優勢地位奠定了基礎。
基本介紹
- 書名:劍橋插圖戰爭史
- 作者:傑弗里·帕克
- 譯者:傅景川
- ISBN:9787806037775
- 頁數:426
- 定價:48.00
- 出版社:山東畫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7-1
- 開本:平裝
內容簡介,賣點,特點,結語,
內容簡介
從古希臘的馬拉松戰役到現代的海灣戰爭,《劍橋插圖戰爭史》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向人們敘述了西方戰爭史上歷次重要戰事的來龍去脈——涵蓋了陸海空戰役的所有方面:武器和技術,謀略和防務,風紀和諜報,僱傭兵和常備軍,騎兵和步兵,騎士團和游擊戰,閃電戰和核武庫等。本書追問了戰爭何時演變為現代意義上的全球化,探討了戰爭的社會後果,特別是戰爭與政治和經濟的關係,為我們展現了高度組織化、秩序化和高度恐怖性、毀滅性的人類戰爭行為的綜合畫卷。
賣點
·由世界一流的權威學者專家聯台撰稿,資料翔實,視野開闊;
·文字言簡意賅,並擁有三百多幅珍貴的插圖(包括繪畫、照片、地圖、示意圖),圖文互動, 相得益彰;
·擁有詳細的年表、術語表、參考書目,完備的人名索引、地名索引和其他名目索引;
·經過反覆校勘、修訂、書價面向廣大中低收入讀者。
戰爭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它涉及幾乎所有的學科門類和歷史時期。有關戰爭的著作如鯽魚過江,但由耶魯大學教授、戰爭史專家傑弗里·帕克領銜主編的《劍橋插圖戰爭史》在同類著作中卻是獨一無二的,值得中國讀者尤其是中國的軍人、戰爭史研究者和愛好者一讀。
雖然這本書名叫《劍橋插圖戰爭史》,但其實它不是一本“世界戰爭史”。準確地說,它是一本完整的西方戰爭通史。所以,它名副其實的書名應該是“劍橋插圖西方戰爭史”。那么為什麼把一本西方戰爭史冠以籠統的“戰爭史”呢?帕克先生的理由是,用一冊單卷本的圖書無法包容廣泛多樣的全球戰爭史;如果把主要筆墨用來敘述西方戰爭史,而對亞洲、非洲和美洲固有的軍事傳統做輕描淡寫的介紹,可能會掛一漏萬甚至歪曲有關地區的歷史。另外,作者認為,無論其結果如何,有一點是不爭的事實,即戰爭的西方模式主導了近代以來的整個世界。有鑒於此,作者把這本50萬言的《劍橋插圖戰爭史》鎖定在了“西方戰爭史”的這個範疇。
特點
它採用了圖文並茂的表現形式。別的戰爭史,多數是純文字,表現手段單一,往往不能很好地反映戰爭歷史的豐富內涵和具體細節。許多場景,特別是像戰爭形勢圖、工事堡壘圖、軍械裝備示意圖以及激烈的戰鬥場面等,單純的文字描述,總沒有圖片來得簡潔明了和生動形象。毫不誇張地說,本書中的296幅插圖都是經過作者和編者精心挑選的,它們是與文字內容同等重要的第一手史料。插圖使本書錦上添花,更加生動好看了。
作為一本西方戰爭的通史,這本書視野開闊,資料翔實。翻一下書前的“目錄”便不難發現,它從公元前490年的古希臘的馬拉松戰役一直寫到公元1990年的海灣戰爭,囊括了西方歷史上的主要戰事,理清了它們的來龍去脈。在按時間順序梳理西方戰爭史的發展線索時,本書介紹了不同時期武器裝備和軍事技術、戰爭謀略等眾多的戰爭專題。作者們具有很強的駕馭問題的能力,能夠把浩繁的戰爭史料處理得詳略得當。
男性讀者大多喜歡看戰爭題材的電影,感覺戰爭電影緊張刺激,有特殊的魅力。但銀幕上的戰爭和真實發生的戰爭不是一回事。讀這本書的過程中,西方戰爭的觀念和實踐使我對戰爭產生了極大的恐懼,加深了對西方人所說的“戰爭是男人與死亡交流的一種方式”這句話的理解。自古以來,西方人的戰爭法則就是摧毀敵人的有生力量,奪取包括迫使敵人無條件投降的決定性勝利。在西方人看來,軍人是國家的戰爭工具,上了戰場的軍人就是殺人的屠夫,不能對敵人存在絲毫的憐憫。發生在印度的打7年仗也不殺死7個人,或在中國不戰而勝的戰爭,在西方人看來簡直就像天方夜譚。所以,清末來到中國的西方人看到清軍官兵性情溫和、缺少軍人特有的剛毅氣質時,他們都感到匪夷所思。本書作者沒有深入探討西方軍人在戰場上何以殘忍血腥,只是申說這是西方軍事傳統使然,而且它很少受到宗教信仰和其他意識形態的干擾和影響。這個軍事傳統在基督教傳入歐洲之前就已經存在,依然如故。古代,希臘重裝甲步兵和羅馬軍團士兵的殘暴曾遭到經典作家的譴責;到了近代,殘酷無情的西方戰爭模式和戰爭觀念更受到許多有良知的西方人士的強烈反對。經過20世紀的兩次血腥的世界大戰,西方世界對自己的戰爭傳統進行了一定的反思,對戰爭的遊戲規則做了一些限定,但即使如此,西方戰爭模式的毀滅性還是它的一個明顯特徵。
結語
在本書中,作者始終貫穿了這樣一個論點——戰爭行為造就了西方文明在全球的優勢地位。雖然這個觀點仍然存在爭議,但大家至少都接受這樣一個共識:西方的武力在“西方的崛起”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換句話說,在過去的2000多年中,使西方稱雄戰場的不是其資源或價值觀的優勢,也不是其經濟結構,而是它占有優勢地位的陸海空軍事力量。這種軍事優勢,意味著西方很少為其成功的攫取付出過高的代價。來自亞非地區的軍隊很少能夠侵入歐洲本土,即使薛西斯、漢尼拔、阿蒂拉、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的軍隊一度成功地侵入過歐洲,但也都是短暫的。至今,還沒有一個入侵者從整體上摧毀過西方。筆者贊同這樣的觀點,即戰爭手段是西方文明向全球擴張的開路先鋒。無論是早先的“利劍加十字架”,還是後來的“大棒加美元”,武力解決始終是西方擴張的一張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