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雲(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

劉鳳雲(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

劉鳳雲,哈爾濱市人,歷史學博士。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曾應邀到日本東海大學、香港理工大學作訪問研究員,並進行合作研究。曾任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鳳雲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哈爾濱
  • 主要成就: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 代表作品:《清代三藩研究》、《吳三桂傳》
  • 職稱: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
研究範圍,清代政治,明清城市,著作,

研究範圍

清代政治

政治制度與歷史人物

明清城市

18-19世紀的中日都城比較等

著作

《清代三藩研究》、《吳三桂傳》、《明清城市空間的文化探悉》等學術著作,先後發表學術論文有《試論清初封建異姓王》、《清代督撫與地方官的選用》、《清代督撫及其對地方官的監察》、《清康熙朝漢軍旗人督撫簡論》、《試論康熙中期官僚集團的黨爭—從四起彈劾案談起》、《清康熙朝的捐納及其對銓選制度的影響》、《清代文人官僚與城市私家園林的興衰》、《明清城市的坊巷與社區—兼論傳統文化在城市空間的折射》、《清代的茶館及其社會化的空間》、《清代滿族房屋建築的取暖及其文化》、《日本江戶時代的城下町與中國明清都市之比較-兼論十七、十八世紀中日封建文化之差異》等數十篇。
明清城市空間的文化探析點評
就劉鳳雲教授的新作《明清城市空間的文化探析》,王思治先生做如下簡評:
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作為人們生存居住的空間,大體可以分為城市和鄉村兩種形式。城市曾為近代西方社會的重心,在那裡孕育了近代文明並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搖籃。傳統中國社會以農業為主,早期城市的主要功能是政治和軍事的中心。然而,在中華民族五千餘年的文明史中,城市同樣積澱起厚重的歷史文化,是一有待於充分發掘的文明寶庫。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社會發展步伐,人們對於在人類生活中起著主導作用的城市及其有關問題的研究日益重視,城市研究已成為一門綜合性學問。因此,劉鳳雲著《明清城市空間的文化探析》(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1年出版)一書的出版,應當說是恰逢其時。
這本書選擇了“明清”和“城市”為時空兩大坐標,對中國封建社會最後的兩個朝代、上下近六百年的歷史,從城市空間的分布與結構,包括城市空間的建築組合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探索,研究的內容有城牆池濠、坊巷社區、官衙、民居、市廛、寺觀、茶館、會館、園林等等。而這些領域的以往的研究,傳統史學僅限於方誌的記載和描述,現代史學只注重城市歷史的沿革,均未給予應有的重視。因而,本書的寫作帶有一定的前沿性,並呈現出創新的特點。
對明清城市空間進行文化的研究,是一項難度較大的課題。文化所涉及的內容廣博,而城市又千姿百態,性質類型各異。這些問題的研究所依據的資料既非常零散,又缺乏可資借鑑的研究成果,從資料到觀點幾乎都要從最基礎的做起。作者積數年之力,在大量史料的基礎上,提煉出有關城市空間的文化內容與思想,實為不易。尤其是作者提出的某些具有創見性的理論思考頗具新意,又能給人以思考的空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