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成就
書法作品多次在國家級、省級展覽中入選、獲獎。獲甘肅省委、省
政府第十三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甘肅省委、省政府第四屆“
敦煌文藝獎”三等獎,甘肅省第九屆優秀史志成果獎一等獎,甘肅省第五屆中青書法展三等獎,甘肅省第二屆“張芝”書法獎二等獎,甘肅省第三屆“
張芝”書法獎一等獎等。在《
中國書法》、《
書法研究》、《
書法》、《
美術報》、《
書法導報》、《
青少年書法》上發表論文六十餘篇。2009年獲中國書法家協會研究部、《中國書法》雜誌社舉辦的“當代三十年”優秀論文獎。多篇論文入編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書法文庫.名家講堂》、中國書法協會主編的《
中國書法年鑑》、《
當代中國書法論文選》等,出版專著有《書法文集》、《甘肅書法史》(與
張永基合著)。
主要展覽、獲獎情況
時間 | 展覽、獎項名稱 | 等次 |
2003年 | “敦煌國際書法大展”(主辦單位:中國文聯,中國書協) | 入選 |
甘肅省委、省政府第四屆敦煌文藝獎 | 三等獎 |
2004年 | 甘肅省第四屆中青展(甘肅省書協主辦) | 入選 |
2006年 | 甘肅省第二屆張芝獎書法展(甘肅省書法專業最高獎) | 二等獎 |
2007年 | 甘肅省書法晉京展 | 入選 |
2008年 | 甘肅省第五屆中青年書法展 | 三等獎 |
甘肅省首屆青年名家”提名展 | 入展 |
2009年 | 甘肅省第三屆張芝獎書法展 | 一等獎 |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論研究部、《書法雜誌》主辦的“當代三十年”論文優秀獎 | 優秀獎 |
2011年 | 2011《中國書法》年展暨當代書壇中青年60名家提名活動 | 獲獎 |
甘肅省第五屆中青年書法展 | 三等獎 |
2012年 | 甘肅省委、省政府第四屆“敦煌文藝獎” | 三等獎 |
第十三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一等獎 |
甘肅省第九屆優秀史志成果獎 | 一等獎 |
主要理論研究成果
發表時間 | 文章名稱 | 發表刊物 | 期數或日期 |
1998年 | 《關於民間書法的界定之一探》 | 《書法》 | 第5期 |
1999年 | 《關於民間書法的界定及其意義》 | 《中國書法》 | 第7期 |
2001年 | 《論計算機、網路對書法創作的影響及書法在計算機、網路中的套用》 | 《書法導報》 | 2001年5月23日 |
2002年 | 《再論書法的時代風格》 | 《書法研究》 | 第105期 |
2002年 | 《近二十年書法發展變化之我見》 | 《書法導報》 | 2002年9月18日 |
2004年 | 《堅持書法批評的學術性》 | 《書法導報》 | 2004年4月21日 |
2004 | 《當前書法發展所面臨的三大困境》 | 《書法》 | 2004年第9期 |
2004年 | 《淺談翟萬益先生的甲骨文書法創作》 | 《中國書法》 | 2004年第11期 |
2005年 | 《談當今書法展覽的優點及其存在的不足》 | 《書法導報》 | 2005年4月13日 |
2005年 | 《史料·史論·人》 | 《書法導報》 | 2005年6月1日 |
2005年 | 《亟待完善的書法市場》 | 《中國書法》 | 2005年第12期 |
2006年 | 《樹立“大書法”創作觀》 | 《美術報》 | 2006年6月24日 |
2006年 | 《從“市場需要什麼,我就生產什麼”所想到的-------論書法作品與普通商品的區別》 | 《美術報》 | 2006年7月29日 |
2007年 | 《論書法繼承和創新中的“影響的焦慮”》 | 《書法》 | 2007年第3期 |
2007年 | 《漢碑隸書在當代冷落的原因分析---兼論當前隸書的創作現狀》 | 《美術報》 | 2007年5月26日 |
2007年 | 《再論明中晚期書法發展格局》 | 《書法研究》 | 第137期 |
2007年 | 《國展應“多”風》 | 《書法導報》 | 2007年41期 |
2008年
| 《論書法的語言》 | 《青少年書法(青年版)》 | 2008年第5期 |
2008年第2期 | 《略論展覽中代筆、抄襲和剽竊行為產生的原因》 | 《書法》 | 2008年第2期 |
2008年 | 《通過明代對蘇、黃、米和趙孟頫批評態度的變化看明代書風的流變》 | 《書法》 | 2008年12期 |
2011年 | 《書法文集》 | 個人專著 | |
2011年 | 《甘肅書法史》 | 與張永基合著 | |
2012年 | 《略論甲骨文書法的創作》 | 《書法導報》 | 2012年2月22日 |
2012年 | 《論書法的“空白”與未定性》 | 《中國書法通訊》 | 2012年10月18日 |
2012年 | 《正大氣象的堅守》 | 《書法導報》 | 2012年12月11 |
2013年 | 《寬博的風度》 | 《文化》 | 2013年第1期 |
2013年 | 《簡約的高度》 | 《甘肅文史資料選輯第67輯》 | 2013年 |
2013年 | 《當前書法批評中存在幾個問題》 | 《書法導報》 | 2013年12月4 |
2013年 | 《對當代行書創作的反思》 | 《中國書法》 | 2013年第9期 |
2013年 | 《敦煌遺書中的幾件唐代行、草書跡賞析》 | 《書法導報》 | 2013年12月 |
2014年 | 《馬國俊:創作得益於學養的支撐》 | 《中國書法》 | 2014年第4期 |
2104年 | 《武威《禮儀》簡賞析》 | 《書法導報》 | 2104年1月 |
2014年 | 《行走在書法腹地的高原上-----翟萬益書法綜述》 | 《甘肅日報》 | 2014年3月19 |
2014年 | 《開闊視野下的多體並進》 | 《書法導報》 | 2014年3月12 |
2014年 | 《優雅地生活,沉靜的展現—談周宇春的書法創作》 | 《書法導報》 | 2014年5月12 |
2014年 | 《積跬步 至千里---談王元義的書法創作》 | 《甘肅日報》 | 2014年5月14日 |
2014年 | 《<甘谷漢簡>賞析》 | 《書法導報》 | 2014年4月14 |
2014年 | 《含蓄厚實 靜穆大氣--西狹頌碑賞析》 | 《書法導報》 | 2104年5月 |
多篇論文入編《書法文庫.名家講堂》、《中國書法年鑑》、《當代中國書法論文選》等。
人物評價
其一
雙楫盪飛舟 ——記劉雲鵬的書法及理論研究
劉雲鵬在工作不久便與他的同學
王煥新出版了一本書法集。雖然說中學之前的一段時間由於甘谷良好的書法氛圍賦於他極深的影響,打下了
唐楷臨習的功底,而蘭州商學院的學習更使他終生難忘,
廉志端教授不僅在學習上給予指導,生活上也給予了很多幫助,在先生的指導下他不僅順利完成了學業,而且充分利用課餘時間閱讀了近百本有關文史哲和書法方面的書籍,不僅很充實地渡過了大學生活,也為以後的書法理論研究打下了基礎。參加工作以後劉雲鵬主要從事企業的行銷工作,工作內容是由具體的經濟指標來衡量的,工作時間是無法從容的,當愛好和追求同向的時候,人就可以發揮極大的激情而不可遏制,他緊緊揮動書法理論研究和書法創作實踐的雙槳,使生命閃射出一串串光華。
十多年來,他在各種報刊共發表了學術文章二十萬字,研究範圍涉及到以下四個方面。
一、關於民間書法的討論。上世紀至今民間書法的考古發掘及研究有了長足的發展,從古代民間書跡中汲取營養,是書法取法範圍的又一次拓展。但是,書法發展到九十年代末,一些人認為民間書法是書法直接取法和學習的對象,完全背離了“民間書法”存在的本意。劉雲鵬認為:民間書法不能與碑、帖並列,要把
甲骨文、
鐘鼎文及戰國以前的墨書、朱書從民間書法中分解出來,將其稱之為“上古書法”,明確界定出民間書法存在的時間區域。民間書法的存在本身是以實用為目的,蘊含著書法美的因素,和精典不能等同。觀點的廓清本身對實踐的發展有指導作用。
二、對書法本體的研究。劉雲鵬的《再論書法的時代風格》,打破了以往劃分書法風格史以社會時期為依據的成套,文章提出依據書法本體風格發展為依據重新劃分中國書法史期的論點,這樣就更為凸顯了書法風格的發展脈絡,弱化了社會歷史對書法風格史的制約,強化了自身的專業特色。在階段性的風格劃分上劉雲鵬也獨持創見,如《再論明中晚期書法發展格局》一文,也是打破陳說,像徐渭和
王鐸、
張瑞圖、
黃道周、
倪元璐,前者劃歸浪漫主義,後者劃歸表現主義,作為理論上的研究,把一個人絕對劃歸某一派,也是一種局限,只能表現出一個大概的傾向,任何一個人身上都有浪漫主義的成份,只是看其主導成份是什麼罷了。
三、對書法心理學的研究。劉雲鵬為此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為下一步的研究打下了較實的基礎。他發表於《書法》雜誌的“論書法繼承和創新中的‘影響的焦慮’”,就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對書法家如何繼承傳統以及如何擺脫傳統的束縛進行創新這一過程作心理分析,探究繼承與創新,經典作品與臨摹創作之間的動態關係。經典作品對臨摹創新必然產生“影響的焦慮”,劉雲鵬理出了六個階段的表現過程,並且提出了繼承者主要通過三種方法來擺脫經典作品的影響來實現創新,一是在審美立足點的轉移或審美形態的發現中,通過“誤讀”來擺脫阻礙當時書法發展的偉大前輩;二是個人根據自己的藝術追求和意願去“誤讀”偉大前人及其經典作品;三是後來者對自己作品的誤讀。要通過“誤讀”擺脫前人“影響的焦慮”,必須具備對書法藝術技法和語言的熟練掌握,具備足夠的學養和敢於創新的勇氣。劉雲鵬對書家這一心理歷程的表述具有新穎性,當有待於精微的闡釋。
四、對書壇熱點問題的討論。這方面劉雲鵬發表文章有十篇之多。《論書法的語言》將現在流行的“書法的語言是線條”加以辨析,他認為如果使用這樣一種語言,就會使中國書法的創作逐漸表面化和簡單化,所以當前應該亟需扭轉這種錯誤觀點,樹立正確的書法語言觀,才能引導書法理論研究與創作向深度和廣度發展。文章從“線條”論產生的依據,西方繪畫中的“線條”與中國書法中“點劃”之間存在的異同,書法語言的特徵幾個方面進行分析,闡釋了中國書法語言的基本特性,意在說明中國傳統書法理論語言中的“筆劃”與西方“線條”語言的本質差別,從而提升中國書法語言在創作中的藝術內涵,這雖然是一個正本清流的工作,但在“線條”一詞廣為流行的當今,不失為一劑清涼劑。《書法是“中國文化核心的核心”:書法被邊緣傾向的焦慮凸現》認為:“中國文化核心的核心以不同的表現形式落實在中國人生活的各個方面,通過研究任何一種表現形式都可以了解中國的文化,不能簡單講‘中國文化核心的核心’的表現形式僅僅限制在一種形式上,中國核心的藝術不是一元,而是多元共存的,中國藝術有一個核心‘簇’,這個核心‘簇’應該包括音樂、書法、繪畫和詩詞,這是中國藝術的四大支柱,她們以不同的藝術語言體現著中國藝術精神,體現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結構。
當貼近劉雲鵬的書法研究時,總體感覺他思維的觸鬚不是框定在一個點或一個層面上,思維的框架比較寬泛,能將書法納入中國文化的大背景之下,進行放射性的研究,就這種方法來說就是可取的,由於他自身致力於書法實踐,能從切身感受來進行分析,不僅僅是紙上得來,增加了文章的可信性。掌握文章經世致用的原則,很少空對空的文字,力求解決或糾正當下大家關注的課題,這都是良好學風的表現。
劉雲鵬正在刻苦努力之中,他的研究成果已引起了社會各方的關注,當他的工作和學習對接起來的時候,他行進的速度當是驚人的。
——中國書協理事、篆刻委員會秘書長,甘肅省書協副主席
翟萬益其二
下筆便到烏絲闌 ——劉雲鵬書法蠡測
甘肅,作為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不僅造就了聞名中外的“絲綢之路”和“敦煌”, 在其深厚的歷史和文化積澱下,還積累了極其豐富的書法資源和一批垂名書史的書法家。張芝、索靖、梁鵠、李世民、李隆基等人引領時風,開宗立派,為後世師表;胡纘宗、王瞭望、朱克敏、唐璉、魏振皆、張邦彥、魏學文等前賢皆為一代大家,各顯風騷。在甘肅發現或出土的鐘鼎銘文、秦簡、金文、漢簡漢碑、敦煌遺書等也是中國書法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與此相呼應的不同時代的書法活動特徵,在數千年來的演變中,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今天的甘肅書法藝術,並形成了今天特色分明的隴原書法傳統——注重師法古人,崇尚個性張揚,推崇豪放大氣,追求書法與人的緊密結合。在當今流行書風的衝擊下,這種恪守傳統經典,與時俱進的書法家尤為可貴,劉雲鵬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劉雲鵬先生出生於素有“華夏第一縣”之稱的甘谷,是人文始祖
伏羲氏的生息之地,也是隴上久負盛名的文風之地。而甘谷良好的書法氛圍也賦予他極深的影響,並在他少年時代就打下了唐楷臨習的功底,在這個前提下,他大學生活的課餘時間幾乎全部奉獻給了書法藝術。期間,他不僅堅持書法臨習,還閱讀了近百本有關文史哲和書法方面的書籍,這為其以後在書法實踐中的飛躍及書法理論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劉雲鵬先生五體皆擅,最具勝場的是隸書和大草。
隸書,自唐代衰落又於清代復興之後,碑學大盛。同時,在隸書創作上出現了一大批名家和大家,如鄭簠、金農、伊秉綬、鄧石如、何紹基、趙之謙、吳昌碩等等。直至上世紀80-90年代,隸書一直屬於熱門書體,在碑派書法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是學書者必學的書體。清人尊碑求變,學隸書均以漢碑隸書為取法對象,深得漢碑大奧。加上他們功底深厚,修養良好,對藝術有深刻的理解,因而能夠入古出新,“化腐朽為神奇”。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揚州八怪。金農早年學鄭簠,後師法漢碑,自謂“石文自五鳳刻石,下於漢唐八分之流別,心摹手追……”,稱“華山片石是吾師”,中年後則取法《天發神讖碑》。鄧石如的隸書在清代是一座高峰。他精通篆法,以篆入隸,氣息高古,又由於其諸體皆善,作隸時融合漢碑的氣息和行草書的筆勢,更開拓了隸書的廣度和深度。精通理論的劉雲鵬先生自然深知漢碑之於清隸的影響。不過,“當代人如果依承清人隸書創作的範式,必然滑向清人隸書創作的窠臼,很容易步前人後塵,面對清代碑派隸書大師的偉大成就,後人在他們強大力量的影響下會逐漸失去創新的能力和勇氣,所以今人會儘量避開清人的影響,另找出路”(摘自劉雲鵬先生書論:《漢碑隸書在當代冷落的原因分析--兼論當前隸書的創作現狀》)。因此,先生的隸書雖直承漢隸,卻又融入了漢簡的意趣。想必甘肅豐富的漢簡資源正深刻影響著當地的書法家們,劉雲鵬先生的隸書自然也深受侵淫。先生的隸書結構強調主筆,注重以主筆造勢,點畫一波三折,粗細有致,極富變化。撇捺則彰顯舒放動感,用筆多有“寫”意成分,方圓兼備,墨趣橫生。觀其每一幅隸書作品,在結體、點畫、用筆用墨上似乎都不盡相同,頗具現代意識,可謂天機一片,各臻其極。而這種創作實踐與先生的“大書法創作觀”恰恰不謀而合——傳統經典書風和現代前衛書風不應該是對立的關係,“尤其面對一種派生的新生事物,不能嚴格的用母體理論去作評價和選擇。只要轉變狹隘的觀念,就會發現原來視為異端的東西,並不那么可憎,也有許多吸引人的地方……只要我們用一種開放的、歷史的態度來審視書法創作,就可以為書法注入更加新鮮的血液,並可以派生、創造出更多具有書法意義的藝術形式。”從先生對隸書作品在形式和風格上的探索來看,我們或可從中找出一條正確的學書之路,並大致可看出從經典碑學傳統到現代藝術語言的求變痕跡。
劉雲鵬先生尤工
大草,其所書大草用筆剛柔相濟,縱筆豪放,行雲流水,結體流美灑脫,章法脫略新穎,仰俯勾連,顯示出一種豪放跌宕之美。且疏密有致,大得中國傳統繪畫中“疏可跑馬,密不透風”的真諦。作品中有二王筆意,又頗具覺斯和傅山神韻,線條富有力度和變化,有一種恣肆飛揚,淋漓痛快、縱橫大氣的美感。在墨法上也有獨到之處,
包世臣《藝舟雙輯》言:“畫法、字法本於筆法、成於墨,則墨法尤為書藝一大關鍵也。”“嘗有得筆法而不得墨法者矣。未有得墨法而不得筆法者也”。墨控制的好,書法作品就會生髮出無窮的變化來。觀先生大草作品,墨色本身的變化與其所書點畫的粗細、方圓、輕重、多寡、濃淡、潤枯、虛實、流轉、頓挫等無不彰顯墨在書法創作中的豐富性,作品的氣韻也因之酣暢而靈動。而事實上,一切藝術的內涵與關鍵,都是氣韻問題。氣韻之於書法藝術更是書家們追求的高層境界。王僧虔認為:“書之妙道,神採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
孫過庭也說:“學書之要,唯取神氣為佳。若模象體勢,雖形似而無精神,乃不知書者所為耳。”作為書法實踐和書法理論都頗有建樹的劉雲鵬先生,想必是深諳其妙。 有幸讀到先生的不少書法論著,《近二十年書法發展變之我見》、《論書法的語言》、《樹立“大書法”創作觀》、《當前書法發展所面臨的三大困境》、《當代漢碑隸書冷落的原因分析》等文章均觀點鮮明,見解獨到,尤其是劉先生與人合著的《甘肅書法史》更讓我手不釋卷,大飽眼福。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相信憑籍深厚的理論基礎與開闊的藝術視野,劉雲鵬先生的書法創作一定會海納百川,更上層樓。“世人盡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誰知洛陽楊風子,下筆便到烏絲闌”。宋四家之一
黃山谷當年看到
楊凝式的書法時有感而發,作如此喟嘆,如今拿來形容劉雲鵬先生的書法也未嘗不可也。
我想,接下來我惟有沐手拜讀,認真習書了。
——李春宴
作品欣賞
本詞條內所有圖片均為劉雲鵬書法作品,請點擊放大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