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銘,1956年3月出生,湖南湘潭人。現任全國及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四中黨委副書記、校長。民盟中央委員、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委員、西城區人大常委會委員。2008年3月當選為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長銘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56年3月
- 職業:教育家
- 畢業院校:首都師範大學
- 代表作品:《從單擺的教學談中美科學教育價值觀的差異》等
- 籍貫:湖南湘潭
- 政黨:民盟
簡歷,相關,發表文章,教育主張,
簡歷
1983.07—1987.07 首都師範大學物理專業學生
1987.07—1995.07 北京四中教師、班主任、教研組長
1995.07—1996.09 廣東番禺二十一世紀學校常務副校長
1996.09—1997.09 北京四中教學處副主任
1997.09—1998.06 北京四中教學處主任
1998.06—2003.07 北京四中副校長
1998.01—2001.01 在首都師範大學北京教育學院讀教育管理研究生課程班
北京市第四中學校長、黨委副書記,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市政協委員、 北京市西城區人大常委會委員、政協副主席。2013年3月當選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會常務委員。
相關
從事教育工作30年,1987年起在北京四中任教,先後任物理教師、教研組長、教學處副主任、主任、副校長、校長。
長期從事物理教學和班主任工作,參與輔導的學生中多人獲得國際中學生奧林匹克物理競賽金牌,數十人在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中獲獎。曾編寫和出版大量的教學資料和音像資料。
1995年起從事教學管理工作。
曾主持或參與“學生個體質量綜合評價”、“現代學校教育制度建設”北京四中子課題、“高中示範校的建設、發展與面臨的挑戰”等課題的研究。
2004年倡導恢復北京四中國中部,從國中開始培養具有“傑出中國人”意識的優秀學子。
2010年起,著手組建北京四中“道元班”,打算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
2010獲“中國最具魅力校長”稱號。
發表文章
《從單擺的教學談中美科學教育價值觀的差異》
《充分認識中學物理實驗的教育功能》
《科學的任務與中學物理教學》
《對創新實踐教育的認識與探索》
《教師評價與師生共同發展》
《談現代學校內部教育管理制度的基本特徵》
《談示範高中的建設、發展與示範作用》
《現代學校與現代教育》等。
教育主張
劉長銘認為:現在的高考制度是用一個尺度一張考捲去篩選一個非常龐大的考生隊伍,突出的是公平和效率。這種方式的弊端在於有利於所考核的幾個學科水平非常均衡的學生。這種方式導致考試對一些學生而言成了專門的“技術”,一旦考完了,之前所學的知識很快就淡忘了。經過高考選拔出來的是一個統計意義上的高水平的群體,但是,並不是只有各科目都能拿到高分的學生才有培養價值,相反,一些傑出人才有各自獨特的發展軌跡。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其他的錄取方式進行補充,包括“自薦生”也是其中一種。 劉長銘覺得應該推薦那些在某一方面有特別超常的才華,而在其他方面暫時略有不足的學生。他們在現有的教育體制中不能生存,但卻具備可貴的培養價值。而絕對不能為了提高學校考上北大清華的比例,就推薦那些可能降幾分能考上,不降分有危險的學生。“推良不推優”是絕對不允許的。 寧缺毋濫。很可能不到五個甚至只有一個,不可能你這個學校每年都能出五個極具特殊才能的學生啊,這就荒唐了。
劉長銘認為學習本應是一種充滿樂趣與享受的情感交流與智力活動,但卻被異化成衝擊生命與智力極限的拼搏和殘酷無情的競爭。學生普遍缺少幸福體驗,造成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嚴重問題。過度強化競爭意識還造成畸形的人格心理。學生學習脫離實際,缺少社會實踐活動和必要的體力勞動,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難以實現,知識與能力結構存在明顯缺陷。造成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現象,既有學校的原因,也有家庭和社會的原因,但根源在於單純用升學率來評價學校,這反映出某些地方政府和學校不正確的政績觀和人才觀。不少學校採用培養運動員的方法來訓練學生,在補課上相互攀比。
劉長銘認為中國各地區逐步推行應屆考生高考報名社會化,使高考與中學脫鉤;學校或教育主管部門不再進行分數匯總,嚴禁用高考分數或升學率給學校排序。禁止任何學校利用高考成績進行炒作。每年高考後,各地都有一些學校大肆炒作,在客觀上對應試教育推波助瀾,扭曲了社會的教育價值觀,應當嚴令禁止。採取這項措施後,中學面臨的壓力會得到一定的緩解,但學生的課業負擔不會立即減輕,對此我們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只有當學校獲得寬鬆的環境,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遵循教學規律,提高教學效率,減掉多餘的教學時間,學生真正實現主動學習後,學生的課業負擔才會逐步減輕。我們有理由相信,將這項改革堅持下去,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一定會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