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錫三(解放後南寧市首任市長)

劉錫三(解放後南寧市首任市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錫三(1907—1997),1907年12月28日生於河北省唐山縣一個農民家庭。1925年參加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轉為共產黨員。後經黨組織派遣到馮玉祥部隊、賀龍部隊開展工作。曾1927年7月參加了南昌起義和隨後的廣州起義。在抗日戰爭時期,他曾任唐縣抗日動員會副主任,游擊隊政委,曲陽縣縣長、靈壽縣縣長,晉察冀邊區政府總務主任。解放戰爭時期,曾任熱河省民政廳長、秘書長,烏丹瞥備區專員,解放軍45軍後勤部長。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南寧市委副書記、市長,廣西省民政廳廳長、省政府秘書長,鞍山市長、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等職,1982年12月離職休養。因病醫治無效,於1997年2月22日上午11時55分逝世。

基本介紹

  • 出生地:河北省唐山縣
  • 出生日期:1907年
  • 逝世日期:1997年
  • 本名:劉錫三
人物生平,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劉錫三(1907—1997),河北省唐山縣人。1925年,於保定第二師範學校讀書時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10月轉為中共黨員。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同年12月參加廣州武裝起義。 廣州起義失敗後,他與組織失去關係,1937年9月他找到黨組織,同年11月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劉錫三曾任唐山縣抗日動員會副主任、游擊隊政委、曲陽縣縣長、靈壽縣縣長、晉察冀邊區政府總務主任。解放戰爭時期,曾任熱河省民政廳長、秘書長,烏丹警備區專員,解放軍第四十五軍後勤部長。解放後,1949年12月11日任南寧市市長。隨後,南寧市定為廣西省會。1950年1月,劉錫三改任為南寧市第一副市長。1951年5月,任南寧市市長、 市委副書記。1953年5月之後,調任廣西省民政廳廳長、省人民政府秘書長,遼寧省鞍山市市長、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等職。
劉錫三在抗日戰爭時期, 與唐山縣的進步青年組織了抗日義勇軍,參加八路軍115師,同日軍作戰。在解放戰爭中,他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對被接收的原熱河省政府的舊職員進行卓有成效的改造。1948年,在錦州戰役、遼西戰役中,他克服各種困難,出色地完成後勤保障和傷員安置工作。解放後,劉錫三奉命到南寧市任職,他在中共廣西省委領導下,首先組建南寧市人民政府,廣泛團結各階層民眾,肅清匪特,整頓社會治安,恢復工農業生產。為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和培養地方各級幹部做了大量工作。1958年1月, 劉錫三調到鞍山市工作,他廉潔奉公,兢兢業業地忘我工作,為鞍山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82年離休後,仍然心繫黨的事業,為培養教育下一代貢獻餘熱。1997年2月22日,劉錫三因病在鞍山市逝世。
劉錫三
劉錫三的題詞

人物評價

劉錫三同志在他60餘年革命生涯中,對共產主義事業堅貞不渝,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早在1925年於保定二師範讀書時,曾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10月轉為中共黨員,1927年在參加南昌起義、廣州暴動後與組織失掉關係,1937年又找到了黨組織。在抗日戰爭時期,他捨身忘死,與當地進步青年組織了抗日義勇軍,積極參加八路軍115師同日寇作戰,為奪取抗戰最後勝利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在解放戰爭中,他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1945年9月任熱河省民政廳廳長、秘書長時,對被接收的偽省政府職員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造,參與領導了當地剿匪和土改工作;在1948年1月擔任解放軍45軍後勤部長時,克服各種困難做好後勤保障工作和傷員安置工作,為錦州戰役、遼西戰役取得勝利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以後,劉錫三同志先後在南寧市任副市長、市委副書記、市長,在廣西省政府任民政廳長和秘書長。為提高新生政權和各級幹部工作能力,做了大量工作。1958年1月調到鞍山工作,歷任市長、市委書記。在此後十幾年的工作中,他以高度的責任感和革命精神,兢兢業業,忘我工作,對鞍山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1980年5月,他擔任鞍山市第一任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積極開拓、努力探索,帶領全體常委會組成人員和機關幹部認真履行法律賦予的各項職權,為加強鞍山市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加強市人大常委會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1982年離職休養後,他仍然心繫黨的事業,不顧高齡和身體多病,為培養教育下一代貢獻餘熱,表現了一位老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深受全市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