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距(1918年5月-1948年11月),男,河北省定興縣北南蔡公社南留村人。
生前為固安縣四區委書記,1948年11月犧牲在固安縣南宋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距
- 籍貫:河北省定興縣北南蔡公社南留村
- 逝世日期:1948年11月
- 性別:男
劉距(1918年5月-1948年11月),男,河北省定興縣北南蔡公社南留村人。
生前為固安縣四區委書記,1948年11月犧牲在固安縣南宋村。
劉距(1918年5月-1948年11月),男,河北省定興縣北南蔡公社南留村人。生前為固安縣四區委書記,1948年11月犧牲在固安縣南宋村。人物生平1939年6月參加革命,193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生前為固安縣四區委書...
南漢高祖劉龑(889年―942年),又名劉紵,初名劉岩、劉陟,蔡州上蔡(今河南上蔡)人,郡望為彭城劉氏。封州刺史劉謙第三子,清海、靖海節度使、南海王劉隱之弟,南漢開國皇帝。其祖因經商南海,遷居泉州(今屬福建)。劉龑初掌軍事之時平定嶺南東西兩道諸割據勢力,控制嶺南,西與馬楚爭奪容桂之地,攻占了容...
劉勰(約公元465年~?),字彥和,祖籍東莞郡莒縣(今山東省日照市莒縣東莞鎮大沈莊)。南朝梁時期大臣,文學理論家、文學批評家,劉宋越騎校尉劉尚之子。少時家貧篤志好學,依靠名僧僧祐,學習儒家和佛家理論。撰寫《文心雕龍》,得到宰相沈約稱讚,授奉朝請,歷任臨川王(蕭宏)記室、步兵校尉、太子通事舍人。
劉距,生於明代,字仲方,明朝翰林院修撰。史籍記載 劉矩(?~?)字仲方,明朝京師開州人。明永樂十九年(1421)曾鶴齡榜進士第二人。授翰林院編修。據說劉矩的廷試卷本已擬定為第一名,但成祖夜裡夢見一隻白鶴翩翩飛至殿上。第二天,便取曾鶴齡為第一名,狀元。劉矩為人方正古樸,學問宏深,一生尊崇理學,以宋代...
劉績 劉績,宗室劉琨子,襲爵南豐縣王,齊受禪,國除。
漢武帝一共生有六個兒子,劉旦是第三子,其母李姬還育有廣陵王劉胥。元狩六年(前117年)四月,武帝在宗廟冊封劉旦為燕王,都邑薊。燕國地處西漢北境,緊鄰匈奴,土地貧瘠、民風兇悍,武帝以策文詔諭劉旦,勉勵他鎮守邊陲,成為漢朝的藩籬輔翼。武帝時期的郡國制度與漢初不同,經過削藩策、七國之亂和推恩令的多...
劉胥(?―前54年),漢武帝劉徹第四子,燕剌王劉旦同母弟,母李姬。元狩六年(前117年),與劉閎、劉旦同日冊封,劉胥為廣陵王。劉胥身材高大,體魄壯健,喜好遊樂,力能扛鼎,空手與熊、野豬等猛獸搏鬥。行為沒有法度,最終未能成為皇位繼承人。漢昭帝時,劉胥覬覦帝位,使女巫詛咒。漢宣帝即位,劉胥復與...
劉焯(544-610), 字士元,信都昌亭(今河北武邑縣)人。北朝至隋朝時期學者、天文學家。自幼聰敏好學。少年時代曾與河間景城(今獻縣東北)人劉炫為友,兩人一同尋師求學。後師從武強交津橋藏經大儒劉智海門下,寒窗十載,苦讀不輟,終於學有所成,以儒學知名受聘為州博士,與劉炫當時並稱“二劉”。隋文帝...
《劉小姐》是李詠 、哈文之女法圖麥·李創作的中英雙語小說作品,本書於2018年11月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內容簡介 小說《劉小姐》講述的是20世紀40年代,“劉小姐”與吾恙“雙姝”的愛情故事。《劉小姐》(Miss Liu)為16歲的中國女孩法圖麥·李創作的首部小說作品,以中英雙語寫成。靈感源自母親哈文偶然提起自己...
劉墉(1719年-1805年,又作1720年-1805年),字崇如,號石庵,另有青原、香岩、東武、穆庵、溟華、日觀峰道人等字號,人稱“劉羅鍋”,山東諸城人。清代乾隆時期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史學家。軍機大臣劉統勛之子。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進士,後任廣東鄉試正考官。乾隆二十年(1755年),因父辦事失宜...
靳準將劉氏皇族男女老幼全部斬殺於東市。又挖掘劉淵和劉聰的陵墓,斬斷劉聰屍身,焚毀劉氏宗廟。太興二年(319年),靳準被其部下所殺。人物評價 房玄齡:①“少而俊傑,才兼文武。自為宰相,威福任情,疏遠忠賢,昵近奸佞,任性嚴刻無恩惠,距諫飾非。”②“粲荒耽酒色,游宴後庭,軍國之事一決於準。”...
2013年3月5日,鄭山、劉嘴摩崖造像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沿革 唐元寶十二年(753年),始建劉嘴摩崖造像。1984年,丹稜縣的文物工作者在全縣的文物普查中,發現了鄭山、劉嘴摩崖造像。遺址特點 鄭山、劉嘴摩崖造像分布在距丹稜縣城西偏北約12千米的中隆鄉地界。鄭山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