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校學位委員會委員。安徽中醫學院首批中青年骨幹教師及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新世紀規劃教材《溫病學》編委。博士畢業於南京中醫藥大學,師從於全國著名溫病學家、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副組長王燦暉教授及全國四大中醫教研名師之一的楊進教授。從事溫病學教學、臨床及科研二十餘年,長期致力於外感熱病學研究,形成了溫病學理法方藥的理論研究及其臨床套用的研究方向及外感病辨治規律與治療機理的研究思路。教學思維活躍,承擔研究生、本科生《溫病學》課程的教學任務,質量較高,深受學生歡迎;臨床思路開闊,善於溫病學理法方藥臨床實踐,運用衛氣營血理論指導治療熱病、血液病、變態反應性疾病、內分泌疾病、出疹性疾病、皮膚病、月經帶下病等外感、內傷的血分病效果較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蘭林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安徽
- 性別:女
簡歷,成就,科研成果,發表論文專著,出版專著,個人榮譽,
簡歷
女,學習工作簡歷(大學起):
1978年~1983年:安徽中醫學院中醫專業本科畢業後留校。
1983年~2003年:安徽中醫學院溫病學教研室工作,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
1989年~1990年:南京中醫藥大學全國溫病學高級師資班學習。
1998年~2000年:安徽中醫學院碩士課程班學習。
2002年~2005年:南京中醫藥大學溫病學博士學習。
2005年~至今:安徽中醫學院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工作。
成就
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頗豐,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出版專著、教材和教學參考書8部。主持及參加科研項目8項。論文論著頗具獨特見解,曾先後十餘次在全國舉辦的中醫臨床基礎學、溫病學、感染病學的學術會議上報告發言,與國內中醫藥院校溫病學界及醫院的感染科建立了友好的合作關係,並進行活躍的學術交流,深受國內同行專家的好評。主要在器官組織水平的基礎上從細胞分子水平開展外感熱病血分病變的證治規律、病理本質及治療機理的理論、臨床及實驗方面的研究工作,闡明外感熱病血分病變中的細胞因子、細胞凋亡、DAN分子含量的變化及其治療方藥的保護機制,為血分病的治療提供科學的依據,將有助於提高臨床各種血分病變的中醫治療水平。
發表論文專著
(1)構建外感熱病辨證體系的探討,中華中醫藥雜誌,2005,20(1):20(國重級)
(2)外感熱病“三維辨證觀”構建基礎及完善措施,中華中醫藥雜誌,2005,20(6):325(國重級)
(3)升清降濁活血方治療溫病肺系發熱的作用機制研究,安徽中醫學院,2006,25(5):(省級)
(4)升清降濁活血方治療溫病肺系發熱的臨床研究,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中醫臨床版),2006,13(5):6(國家級)
(5)中醫外感熱病辨證方法古今主要文獻研究,中醫文獻雜誌,2004,22(1):52(國重級)
(6)外感病蓄血證治源流及辨析,中國醫藥學報,2002,17(3):147(國重級)
(7)五、六版溫病學教材對比研究及評估”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 2001,7(1):76(國重級)
(8)論溫病學研究藉助模糊數學的可行性,中醫教育,2001,20(6):7(國家級)
(9)近百年中醫婦科文獻評述,中醫文獻雜誌,2001,72(4):39(國重級)
(10)合肥市益民社區高血壓基線調查,中醫藥臨床雜誌,2006,18(1):32(省級)
(11)合肥市社區高血壓現況與干預,中醫藥臨床雜誌,2006,18(5):22(省級)
(12)癘氣學說創立基礎及發展遲滯的原因,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03,22(2):2(省級)
出版專著
(1)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統編規劃教材《溫病學》,2003年1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編委
(2)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規劃教材六版《溫病學學習指導》,2003年1月,上海科技出版社,編委
(3)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定教材同步配套題解《溫病學》2002年8月,光明日報出版社,副主編
(4)《中醫美容駐顏點津》,2005年5月,同濟大學出版社,主編
(5)《漢方古籍叢書·雜病廣要》2002年8月,中醫古籍出版社,點校
個人榮譽
曾獲安徽省教學成果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省科研成果1項、校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