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連

劉華連

劉華連,原名劉詩澤。1934年,年僅十六歲的他成了一名光榮的紅軍戰士。隨後,跟隨大部隊參加艱苦卓絕的長征。部隊由贛南經湖南進入廣西時才編隊,首長發給劉華連一支步槍、三發子彈和一枚手榴彈,並反覆叮囑他:“這是革命的火種,只有打敗了國民黨,窮苦人才能當家作主。”劉華連深知首長這番話的分量,也懂得了革命的道理,以至於行軍途中他都用手按著那三發子彈,生怕它飛了似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華連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性別:男
簡介,六十年圓夢記,

簡介

劉華連,原名劉詩澤,江西省贛縣白石鄉下白石村人。1918年出生,16歲加入中央紅軍,1934年參加湘江戰役,後因腳部受傷而與部隊失散,流落並定居於廣西桂林市興安縣,他是興安縣僅存的1名老紅軍。

六十年圓夢記

1934年,一個漆黑的夜晚,當劉華連所在的部隊到達全州腳山鋪時,首長告訴他們要打仗了。精銳部隊開上去阻擊了,劉華連他們這些新編的新軍且戰且退,不幸遭敵伏擊,劉華連因受傷而與部隊失散。傷好之後他曾多次尋找部隊,但沒有成功,最後輾轉到了興安縣華江同仁村,後入贅為婿。他雖然定居在老山界下的瑤村,但他心裡一直振盪著一個信念——紅軍一定會打回來的。1948年秋,劉華連娶了陸美榮為妻。1949年,就在兒子出生的那個晚上,一個令人熱血沸騰的訊息傳到了華江瑤鄉,新中國成立,窮人翻身作主了。於是他第一次把自己是紅軍的秘密告訴了妻子,以後就再也沒有說起。
60年代中期,上級根據他不是本地人進行調查時,才知道他是失散的紅軍。就在這之後不久,劉華連上山拉毛竹,一隻眼睛被毛竹枝刺傷,按優撫規定,他可以得到醫療補貼。可他不願給政府添麻煩,終因沒錢醫治而失明。在後來漫長的生活歲月中,劉華連只是每月到鄉政府領取幾十元的生活補貼。
由桂林晚報記者羅素玲采寫的通訊《六十載未了回家夢》刊出後,老紅軍的故事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桂林日報社開展了“圓老紅軍回家夢”的活動,報社全體黨員和部分黨外幹部職工紛紛為老紅軍捐款,並在晚報上開闢專欄,進行連續報導。報社還向江西革命老區的新聞媒體發出公函,請求援助。很快,《南昌晚報》《贛南日報》江西電視台紛紛加入了這場特殊的尋親活動。
江西贛縣民政局看到報導後,立即組織人力查閱歷史檔案,分成五個“尋親小組”深入革命老區查詢。經過半個月的努力,終於大海撈針似的從八千七百多名贛縣紅軍烈士名單中,找到了已定為烈士的劉詩澤(劉華連原名)並且找到了老人的親人。
興安縣委、縣政府、民政局等部門為劉華連回家舉行了盛大的歡送會。之後,劉華連坐著專車,在桂林日報記者和桂林市象山交警大隊的引導下,帶著三十七萬興安人的祝福,載著劉華連的夢,向著他的家鄉徐徐駛去——江西省贛縣白石鄉下白石村。兩天以後,劉華連終於見到他日思夜想的親人們。一個做了六十多年的夢終於圓了!
桂贛兩地聯手為失散紅軍劉華連老人尋親的活動,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桂林九十四歲高齡的紅軍陳飛說:“你們做了件大好事。新中國成立五十年了,人們對老紅軍有些淡化,許多年輕人用理想化的眼光看待過去。且當時情況非常惡劣,哪怕是從湘江戰役中衝出來,活下來的紅軍戰士,都是英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