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師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後,偃師風起雲湧、蓬勃發展的抗戰形勢嚇慌了日寇侵略者。就在縣政府成立剛半個月,日寇集結三、四百人妄圖偷襲偃師縣抗日民主政府,以武力剷平抗日政權,撲滅偃師抗日烽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莊阻擊戰
- 地點:偃師縣
- 規模:三、四百人
- 發生時間 :1944年11月5日
戰鬥簡介,重要意義,戰鬥經過,
戰鬥簡介
當時,縣抗日政府機關駐大口董村。支隊獲悉這一訊息後,派九連掩護縣政府趕快轉移。敵我雙方在緱氏高祖廟一帶交戰。為擺脫敵人糾纏,掩護縣政府安全轉移,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九連派出四班12名戰士擔任阻擊任務。
四班12名戰士邊打邊撤,最後撤退至劉莊村亂雜墳一帶,退無可退,與日寇展開殊死搏鬥。由於眾寡懸殊,四班戰士在殺死大量敵人後,全部壯烈犧牲。
重要意義
這是一場規模很小的戰鬥,鮮為人知,但我們的八路軍戰士那種與敵血戰到底、殊死搏鬥的壯舉,驚天地,泣鬼神,足以令敵膽寒,也大大鼓舞了偃師人民的抗戰士氣。
戰鬥經過
一九四四年九月,八路軍皮徐支隊挺近偃師,組織、領導偃師人民,建立了以佛光山區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成立了抗日民主縣政府,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抗日運動,民眾的抗日情緒空前高漲,許多地方實力派人物如裴子明、李煦、胡亞卿等都紛紛站在人民的一面,堅決抗日,抗日前景一片大好。
偃師風起雲湧、蓬勃發展的抗戰形勢早已嚇慌了日寇侵略者,他們不時揮舞著帶血的屠刀四處“掃蕩”,殘酷鎮壓抗日運動,屠殺偃師的抗日民眾,妄圖以武力剷平偃師的抗日政權,撲滅偃師的抗日烽火。
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五日,在偃師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不到半個月,日寇集結三、四百人妄圖偷襲偃師縣抗日民主政府。當時,偃師縣抗日民主政府駐董村。八路軍支隊首長獲悉這一訊息後,命令三十五團九連掩護縣政府轉移。三十五團政委馬毅之親自布置這項任務。他立刻派偵察員通知九連,趕到日寇必經地——緱氏雙泉村,阻擊日軍,掩護縣政府轉移。
當時,九連在連長向成珍的率領下,在偃師與洛陽的交界地夾河灘宿營。偵察員找到九連,氣喘吁吁地向連長向成珍報告:“報告連長,馬政委叫你們趕快回去,拂曉前老日要大掃蕩!”向連長迅速集結部隊,急行軍五十里趕到雙泉村。馬毅之政委早已在山下等待了。馬政委緊急指示九連,說:“鞏縣、洛陽、緱氏、扒頭的鬼子都出動了,你們趕到董村,掩護縣政府和民眾轉移。”
正在這時,通信員小劉報告:“連長,你聽,這是啥子響?”當時,天剛蒙蒙亮,大霧瀰漫,眼前什麼看不清。向連長把耳朵貼著土坡聽了一會兒,從不遠的地方傳來“叭叭”的皮鞋聲,“糟糕,鬼子離我們不遠了。”向連長吃驚地向馬政委報告,馬政委與向連長商議後,決定帶領全連搶占前面的一個小土坡。山坡上有一個廟,名叫高祖廟。
等全連上了山才發現,這裡是一個更危險的境地。它是一個孤立的小山包,如果敵人從兩面包抄過來,全連就會陷入絕境。敵人越來越近,情況越來越急,怎么辦?必須儘快離開這裡,沿著青籮山腳,翻過一個山樑,趕到董村,掩護新成立的縣政府,保衛鄉親們,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但是,萬一全連離開高祖廟下溝時,敵人搶占了這裡,後果不堪構想。
馬政委考慮到這一情況,對向連長說:“你們派一個班到前面去,要機智勇敢!”向連長摸了一下後腦勺說:“對,用一個班掩護全連轉移!”
“你看哪個班去?”馬政委嚴峻地說,那意思是一定要過硬的。“四班!”向連長毫不猶豫地回答。這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只有四班去最合適。這個班共有十二個同志,其中四名是共產黨員。班長郝文榮,副班長李啟山都是共產黨員,曾多次帶領全班出色地完成各項戰鬥任務。班裡還有王辛雲、馮文俊、趙文生和老丁等多名老戰士,他們不僅作戰勇敢,而且都有豐富的戰鬥經驗,所以,向連長立即想到了四班。
四班長接受任務後,笑眯眯地說:“中!”他這個人就是這樣,每次執行任務總是笑眯眯的,好象不是去打仗,而是去趕廟會。向連長又說:“你們到前面要機動靈活,能打就打,不行就從宋村那邊上山。”四班長高興地接受了戰鬥任務,敬了一個軍禮,帶領全班戰士迅速消失在白茫茫的霧靄中。
全連迅速下了山坡,向南部青籮山方向前進。正在戰士們下溝上溝時,鬼子從右側搶占了山坡。頓時,敵人機搶“噠噠”地向九連瘋狂掃射,司號員小李負傷了,機搶班的一個新戰士也負了傷。敵人居高臨下,占了地理優勢。戰士們如果繼續前進,傷亡一定很大,往後退更不行。真是進退兩難啊!
在這千鈞一髮之際,鬼子背後突然槍聲大作。只見鬼子“嘰哩哇啦”地喊著,掉轉了槍口。這是四班戰士和鬼子接上了火,敵人都向四班撲去了。馬毅之政委和向成珍連長率領九連戰士迅速翻過青籮山趕到董村,掩護縣政府工作人員安全轉移,勝利完成了任務。
四班長郝文榮見鬼子被吸引過來,便率領全班戰士邊打邊向南部劉莊方向撤退,時而利用有利地勢地形向敵人還擊,撂倒幾個鬼子,時而與敵周旋,繼續向南撤,巧妙機智地牽著鬼子。經過戰鬥,全班撤退到青籮山腳下一個叫亂雜墳的地方。
亂雜墳是劉莊當地民眾埋人的墓地,人跡罕至,雜草叢生,墳地上長著很多野生的柿樹。墳地南邊有一條溝,名叫過狼溝,因有野狼經常出沒而得名,溝深坡陡。
全班戰士退到亂雜墳時,已是精疲力盡,陷入絕境,個個都受了傷,有的腿部中彈,行走艱難,有的胸部受傷,鮮血不住往外涌。四班長郝文榮說:“咱們跟鬼子拼了!”戰士們一個個都磨拳擦掌,個個憋了一股子勁兒。
只見鬼子一個小隊長拿著指揮刀,“嘰哩哇啦”地吆喝著。鬼子分三路向四班撲去,妄圖把四班戰士包圍消滅。就在這時,一隊鬼子貓著腰撲過來。副班長李啟山“砰”“砰”兩槍就撂倒兩個鬼子,其它鬼子嚇得趴在地上,戰士老丁一顆手榴彈扔過去,頓時幾個鬼子被炸飛了。步槍、機槍齊開火,又有幾個鬼子被送上了西天。其餘的鬼子再也不敢上前,狼狽地逃竄了。
四班戰士打退了敵人第一次進攻,高興不已,他們利用戰鬥間隙,迅速挖了一個簡易的掩體。掩體只挖了一半,鬼子的大炮就像雨點般打來,陣地上響起了一陣陣震耳欲聾的爆炸聲。戰士們趴在簡易的坑道里,濺起的塵土掩埋了整個身子。兩位戰士被鬼子炮彈打中,光榮地犧牲了。
鬼子的大炮剛轟過,三路鬼子從三個方向向四班衝來。班長郝文榮把僅剩的十個戰士分成三組,分別阻擊來犯之敵。並採取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戰術,讓敵人摸不清虛實,給敵人造成到處都是我軍的態勢。
三路鬼子氣勢洶洶地向我軍陣地衝來,他們以為大炮早已把八路軍炸死了,至少也被炸破了膽。哪料到,剛一接近陣地,手榴彈、機槍、步槍從各個地方打來,打得鬼子暈頭轉向,分不清南北,剎那間,又有十幾個鬼子送了命。鬼子氣急敗壞地用機槍向我陣地瘋狂掃射,狹小的陣地上到處都是子彈“嗖嗖”聲和機槍“噠噠”響。鬼子和偽軍發瘋似的進攻,不料遇到了鋼澆鐵鑄般的陣地。敵人又一次進攻被打退。
鬼子兵氣急敗壞,傾盡全力與四班戰士在亂雜墳一帶反覆搏殺,空氣中瀰漫著濃濃的血腥味兒。戰至中午,四班僅剩班長郝文榮和另外三個戰士。四班原有兩挺機槍,一挺歪把子,一挺加拿大,三支三八槍,四支夾板槍,共有子彈九百多發。每人還有六、七個手榴彈。可是這一切都打光了。而且,他們都負了傷,雖然作了包紮,鮮血還是止不住往外滲。班長郝文榮和三個戰士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欲與鬼子同歸於盡。
這時,鬼子又衝上來了,向陣地上發射了燃燒彈,頓時陣地上大火蔓延,煙燻火燎中,鬼子乘機包圍了四名戰士。班長郝文榮和三個戰士,為了不當俘虜,砸碎了手中的槍,抱在一起,拉響了最後一顆手榴彈。這就是我們的戰士,他們寧死不屈,不愧為八路軍的光榮稱號。
群峰肅立,松濤嗚咽。英勇的十二名四班戰士全部壯烈犧牲。他們有的握著槍臥著,有的拿著槍栓躺著,有的抱著槍托坐著,有的兩條腿炸掉了,有的只有半個身子……陣地上,到處都是彈殼和彈片,炸翻的焦土、燒焦的高梁、打禿的柏樹和一灘灘血跡,以及鬼子丟下的破盔爛甲,都足以證明這是一次慘烈的戰鬥。第二天,向成珍連長找到犧牲的十二名戰士,把烈士們安葬在過狼溝,矮矮的墳頭訴說著戰鬥的慘烈。
鬼子的傷亡也很大。據當地老鄉說,鬼子拉了兩馬車屍體回據點。鬼子扒頭據點的一個小隊因為在這次戰鬥中傷亡慘重,撤走了,小隊長也負了傷,差點丟掉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