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若愚-融合中西詩學之路》是2005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詹杭倫。
基本介紹
- 書名:劉若愚-融合中西詩學之路
- 作者:詹杭倫
- ISBN:9787805544885
- 類別:文學
-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年08月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劉若愚,美國著名華裔學者,專治中國文學與比較詩學。出生於北京。1948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西語系,1952年在英國布里斯多大學獲碩士學位。曾在英國倫敦大學,香港新亞書院,美國夏威夷大學、匹茲堡大學、芝加哥大學任教。1967年起在美國史丹福大學任教, 1969年至1975年任該校亞洲語言學系主任,1977年任中國文學和比較文學教授。著有《中國詩學》(1962)、 《中國之俠》(1967)、《李商隱的詩》(1969)、 《北宋六人詞家》(1974)、 《中國文學理論》(1975)、《中國文學藝術精華》(1979)、《語際批評家》(1982)、《語言·悖論·詩學》(1988)等八部英文專著和五十多篇學術論文。他開創了融合中西詩學以闡釋中國文學及其批評理論的學術道路,他的比較詩學理論體系在西方漢學界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同時對中國文學理論走向國際化也有不可忽略的借鑑意義。本書是對劉若愚學術思想的全面評述。
作者簡介
詹杭倫,祖籍四川榮縣,出生於浙江杭州。香港浸會大學哲學博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師範大學特聘教授。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台灣成功大學中文系訪問教授,逢甲大學中文系、台灣成功大學中文系訪問教授,逢甲大學中文系、明道管理學院中文系客座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中國文藝美學、海外漢學。已出版著作有:《金代文學思想史》、《金代文學史》、《雨村賦話校證》、《李調元學譜》、《清代賦論研究》、《清代律賦新探》、《方回的唐宋律詩學》、《唐宋賦學新探》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劉若愚的生平及其學術道路
小引
一、家世與教育背景
二、英國留學與任教
三、香港教學與研究
四、美國立足的經歷
五、史丹福大學的輝煌歲月
六、與祖國內地學者的交往
七、跨語種的批評家
八、遺著託付弟子完工
九、史丹福大學保存劉若愚檔案
十、劉若愚著作的中文翻譯
結語
第二章 伊莉莎白時代與元代戲劇之比較
小引
一、伊莉莎白時代的思想觀念及其在戲劇中之體現
二、古希臘及羅馬文學對伊莉莎白戲劇的影響
三、伊莉莎白時代思想與文學觀念與中國傳統近似
四、伊莉莎白時代與元代戲劇中某些慣例的比較
五、對西班牙王室藏本《風月錦囊》的考證
結語
第三章 研究中國詩學的三個路向
小引
一、第一路向:把握中英語言文字各自的特性
二、第二路向:中國文論的系統化
三、第三路向:建構詩學觀念和評詩方法
結語
第四章 中國社會的俠客文化
小引
一、劉若愚撰寫《中國之俠》的初衷
二、《中國之俠》內容概述
三、對遊俠的理性知識
四、遊俠與儒、法、墨、道各家的比較
五、中國遊俠與西方騎士的比較
結語
第五章 晚唐詩家個案分析
小引
一、第一部分:唐代社會背景及李商隱生平
二、第二部分:李詩英譯
三、第三部分:批評理論
結語
第六章 北宋詞家境界探索
小引
一、詞人的分類和依據的詩觀
二、晏殊、歐陽修的詞境——情操和敏感
三、柳永和秦觀的詞境——情感寫實與風格創新
四、蘇軾的詞境——理性與機智
五、周邦彥的詞境——微妙與細緻
六、北宋詞對南宋詞的影響
七、對《北宋六大詞家》的評價
結語:後續的英文詞學專著
第七章 中國文論的系統化
小引
一、《中國文學理論》的撰寫目的及研究重點
二、對《鏡與燈》“四要素”分析圖式的改造
三、“形上理論”的檢討
四、“決定理論”的補充
第八章 中國文學的精華呈現
第九章 跨語種批評家的自覺
第十章 中國詩學的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