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劉興詩,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世界科幻小說協會會員。曾任中國地質作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
科普作家協會副秘書長、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等職。1945年,發表第一篇作品。 1952年,開始科普創作。 1960年,開始兒童文學創作。 1961年,開始科幻小說創作。迄今在境內外出版72本書,1600餘篇其他作品。七十多歲的劉興詩是解放後中國第一代科幻作家,也是世界科幻作家協會第一批中國會員之一。
學術思想
劉興詩對於科幻圈內部個別存在的缺乏開放包容精神的事情也一直持批評態度。第一次科幻大潮時,他就創作了《美夢公司的禮物》等少兒科幻作品。第二次大潮中,劉興詩推出了一篇很有特色的作品《美洲來的哥倫布》。該作品與《
珊瑚島上的死光》並列為當時
硬科幻與軟科幻兩個流派的代表作。該作品講的是一位
蘇格蘭青年為了證明四千年前印弟安人曾憑獨木舟從美洲駛到歐洲,獨自一人在無任何現代化設備可以籍憑的條件下,駕獨木舟橫渡
大西洋。這篇既無
神秘事件,又無高新科技發明的小說能成為硬科幻的典範,確實有其獨到之處。因為它講的雖然不是任何一種具體的科學技術,但卻是層次更高的科學方法論問題——“判決性實驗”的問題。而且,它還是一篇科學主題和社會主題結合得很好的作品。它諷刺了白人至上主義,因而在當時的
殖民地香港引起轟動。
從八十年代末開始,他就在不同場合下提出過兩岸合辦科幻組織、合辦筆會、合辦全球華人科幻獎項、相互交流出版資源等四項建議。
劉興詩認為,優秀的
中國科幻應該具備文學性、科學性、民族化和聯繫現實四個要素。文學性和科學性涉及作者的自身素質,而不是朝夕之功。但民族化和聯繫現實則屬於創作方向問題。現在不少作者愛寫半土不洋的作品,或者動不動就是外星人, 劉興詩說,他也寫過一些外國題材的作品,但作為職業地質學家,作品中寫到的那些地方他基本都是親自去過的,對那裡的風土人情和自然景色有第一手資料。
作品風格
科幻小說創作基本觀點:“幻想從現實起飛”,“
科學幻想是科學研究的直接繼續”。主張科幻小說應具備科學與社會雙主題,從切實可靠的科學基礎上萌發幻想,與其他文學作品相同,注意反映顯示生活,書法
人民大眾心聲。唯一不同僅是以浪漫誇張手法,折射顯示生活而已。應儘量避免閉門造車,胡思亂想,脫離現實生活和人民大眾的純娛樂性創作傾向。
科普創作基本觀點:科普是將科學知識清楚明確交付給
讀者,不能故弄玄虛,使讀者越讀越糊塗,成為一種玄學。不贊成將各種無聊的傳聞冒充科學普及。堅決反對批著“科學”外衣,宣揚迷信和偽科學的現代迷信傾向。
兒童文學創作基本觀點:主張真善美原則,美的意境和語言,真的情感和知識,善的性靈和追求,對當代兒童成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應儘量減少玩弄噱頭的純娛樂性創作,堅決抵制各種有害少年兒童的不健康傾向
主要作品
美洲來的哥倫布(1980年),星孩子(1981年),蛇寶石(1983年、1993年),虎孩(1987年).辛伯達太空浪遊記(1989年),偷夢的妖精(1994年),
與狼相處的日子(1997年),
祖母綠女神(1997年),祖母綠寶石(1998年),西天遊記(上卷,1998年),修改歷史的孩子(1999年),象童(2000年),
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一至四)(2000年),河邊的卵石說些什麼話。
失蹤的航線,20世紀的來信, 一根臀木魔鏡,美夢公司的禮物,北方的雲 ,小白海豚,隕落的生命微塵,航道上的磷光,王先生傳奇。
取得成就
獲獎89次,其中國際獎1次(
美術片《
我的朋友小海豚》獲1982年義大利第12屆吉福尼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榮譽獎、
義大利共和國總統銀質獎章);
海峽兩岸獎1次(童話《偷夢的妖精》獲1989年海峽兩岸第一屆中華兒童文學創作獎二等獎);3本全國推薦書。童話《星孩子》、小說《虎孩》分別列入1983年、1988年全國紅領巾讀書讀報獎章活動推薦書;科普讀物《考古之謎博覽》列入1994年“讓精神世界更美好”推薦書;小說《
蛇寶石》,科幻小說《辛伯達太空浪遊記》列入
少年兒童出版社“少年文庫”,《蛇寶石》還被台灣天衛文化圖書公司列為歷年最佳3本讀物之一。《
美洲來的哥倫布》被評為
中國科幻小說重科學流派代表作。被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表彰為成績突出的科普作家,被有關單位評選為“孩子們最喜歡的科普作家”等。共出版圖書100餘種,主編30餘套叢書或選集。境內外125個出版社,114個刊物,78家報紙,以及
電影製片廠、電台等其他56個單位,發表各類作品(小說,科幻小說,童話,科學童話,散文,知識小品,詩,古典詩詞,科學詩,劇本,評論,論文等)共1800餘篇。列入390多個選集。國內除寧夏、西藏、澳門外,其他29省(區)、直轄市和港台地區,均有作品發表。已排定在2005年將在中國大陸出版14本書(另11本書可能在2006年初出版),台灣出版15本書。因此至2005年底,出版總量將達123本。
評價
劉興詩:科幻小說的老兵
劉興詩不僅是一位科幻作家,還是一位兒童文學作家,一位科普作家。劉興詩還是一位多產作家。劉興詩從1944年正式發表第一篇作品起,至2005年5月止,已整整寫了61年。他已有101部著作出版,主編30餘套叢書或選集,涉及境內外125個出版社,114個刊物,78家報紙,以及56個
電影製片廠、電台等單位,發表各類作品(小說,科幻小說,童話,科學童話,散文,知識小品,詩,古典詩詞,科學詩,劇本,評論,論文等)共1800餘篇,作品列入390多個選集。國內除寧夏、西藏、澳門外,其他29省(區)、直轄市和港台地區,均有作品發表。
劉興詩還有一批著作將出版,排定在2005年將在中國大陸出書17部,著作出版總數將達128部。另外一些在2006年出版,台灣也可能再出15部書。至2005年5月止,劉興詩獲得了102次各種獎勵:其中國際獎1次(
美術片《
我的朋友小海豚》,獲1982年義大利第12屆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榮譽獎,
義大利共和國總統銀質獎章),海峽兩岸獎1次(童話《偷夢的妖精》獲1989年海峽兩岸第一屆中華兒童文學創作獎),全國獎24次。
劉興詩主要是科普作家。筆者統計了一下,劉興詩已出版的百部作品中有79部是科普作品,其次是兒童文學作品。就劉興詩的科普作品而言,科幻小說第一,科學童話第二,低幼知識讀物第三,當然還有一般的科學普及作品。
劉興詩的科普作品中最好的是科幻小說。他的《
美洲來的哥倫布》被評論家饒忠華譽為“
中國科幻小說重科學流派代表作”。《中國科幻發展歷程中的各階段特點分析》一文評價:“雖然劉興詩的作品也以青少年為主要
讀者群,但他試圖跳出科普圈子,在更高的層面上思考人類學與社會學的問題。其代表作《美洲來的哥倫布》講的是一位
蘇格蘭青年為了證明4000年前印弟安人曾憑獨木舟從美洲駛到歐洲,獨自一人在無任何現代化設備可以籍憑的條件下,架獨木舟橫渡
大西洋的故事。
曾經有評論家這樣說:“它講的雖然不是任何一種具體的科學技術,但卻是層次更高的科學方法論問題——‘判決性實驗’的問題。而且,它還是一篇科學主題和社會主題結合得很好的作品。它諷刺了白人至上主義,因而在當時的
殖民地香港引起轟動。”劉興詩的科幻小說《辛伯達太空浪遊記》列入上海
少年兒童出版社“少年文庫”。以上兩書均被台灣有關方面列為推薦書。
在兒童文學創作上,劉興詩主張真善美原則,認為美的意境和語言,真的情感和知識,善的性靈和追求,對當代兒童成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應儘量減少玩弄噱頭的純娛樂性創作,堅決抵制各種有害少年兒童的不健康傾向。
劉興詩是一位優秀的科學童話作家。他的低幼科學童話《小哈桑和黃風怪》,曾獲1954~1979全國第二次少年兒童文藝創作評獎三等獎、全國第二屆兒童文學優秀讀物獎;科學童話《魔法山的秘密》獲成都市優秀科普作品一等獎。還有《小英子迷路》、《磁石山》等大量優秀的科學童話作品。
劉興詩的許多童話作品雖然不屬科學童話範疇,也是很優秀的,如《阿雪的世界》獲《
兒童時代》1981年童話徵文優秀作品獎;《謝謝您,施耐爾太太》獲
陳伯吹兒童文學獎,優秀作品獎:《小河裡的老妖精》獲《童話報》1998年秋季童話佳作排行榜;童話《星孩子》、小說《虎孩》分別列入1983年、1988年“全國
紅領巾讀書讀報獎章活動推薦書”。此外,《飛的花》、《看不見的油畫》、《寫在捷運車廂上的信》、《聖誕老人之歌》等,也都是充滿情感的名篇。他的童話以優美的意境、詩意蔥蘢的語言見長,可是卻缺乏童話的另一個節奏快速、情節多變的特點,是一大不足。
劉興詩寫的少年傳奇小說也非常精彩,可惜除了《
與狼相處的日子》等少量作品,最受歡迎的《蛇寶石》、《虎孩》、《
祖母綠女神》、《
啤酒桶信箱》等,雖被認為可以和《
金銀島》一類的舶來作品媲美,卻是清一色的海外古代題材,在台灣甚至有人質疑出版公司,懷疑不是中國人寫的。他還專門出版了一本海外童話集。雖然大多是在海外現場寫的,卻也表現出他專門批評別人,自己卻不加約束大寫特寫。
對人馬列主義,對己自由主義的霸道作風,是其矛盾性格的又一體現。遺憾的是他最滿意的《西遊記》續書,章回小說《西天遊記》,一直未能全部出版。這是他和我們最惋惜的事情。
謝影評價劉興詩在《黑森林叢書》中的少年傳奇小說:“作者劉興詩從事過多年的教育工作,熟悉兒童的語言和心理,童話中的主人公均是兒童。他們善良、勇敢,與邪惡鬥爭,是孩子們心中的英雄。書中語言平實質樸,情節曲折,時而驚險、時而輕鬆,令孩子們隨著主人公經歷考驗、一起成長。”劉興詩的童話作品具有廣泛的影響。他的一些作品被列入大學中文系兒童文學教材、國小課本、台灣國小實驗課本(大陸作家唯一被選入台灣國小教材者)。一些作品被翻譯為日、朝、英、法、荷、匈、俄等多種文字。一些作品被改編為話劇、廣播劇、連環畫和縮寫故事。一些作品被選為日本、瑞士、澳大利亞等國有關單位的中文學習教材。2000年,劉興詩還以兒童文學和科幻小說作家身份應邀訪問台灣,進行環島考察及學術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