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臻傳

《劉臻傳》是唐代魏徵主編的一篇傳記。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劉臻傳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傳記
  • 作者:魏徵
  • 作品出處:《隋書》
作品原文,編者簡介,

作品原文

劉臻傳
《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傳》曰:"言,身之文也,言而不文,行之不遠。"故堯曰則天,表文明之稱,周雲盛德,著煥乎之美。然則文之為用,其大矣哉!上所以敷德教於下,下所以達情志於上,大則經緯天地,作訓垂範,次則風謠歌頌,匡主和民。或離讒放逐之臣,途窮後門之士,道轗軻而未遇,志鬱抑而不申,憤激委約之中,飛文魏闕之下,奮迅泥滓,自致青雲,振沈溺於一朝,流風聲於千載,往往而有。是以凡百君子,莫不用心焉。自漢、魏以來,迄乎晉、宋,其體屢變,前哲論之詳矣。暨永明、天監之際,太和、天保之間,洛陽、江左,文雅尤盛。於時作者,濟陽江淹、吳郡沈約、樂安任昉、濟陰溫子升、河間邢子才、巨鹿魏伯起等,並學窮書圃,思極人文,縟彩郁於雲霞,逸響振於金石。英華秀髮,波瀾浩蕩,筆有餘力,詞無竭源。方諸張、蔡、曹、王,亦各一時之選也。聞其風者,聲馳景慕,然彼此好尚,互有異同。江左宮商發越,貴於清綺,河朔詞義貞剛,重乎氣質。氣質則理勝其詞,清綺則文過其意,理深者便於時用,文華者宜於詠歌,此其南北詞人得失之大較也。若能掇彼清音,簡茲累句,各去所短,合其兩長,則文質斌斌,盡善盡美矣。梁自大同之後,雅道淪缺,漸乖典則,爭馳新巧。簡文、湘東,啟其淫放,徐陵、庾信,分路揚鑣。其意淺而繁,其文匿而彩,詞尚輕險,情多哀思。格以延陵之聽,蓋亦亡國之音乎!周氏吞併梁、荊,此風扇於關右,狂簡斐然成俗,流宕忘反,無所取裁。高祖初統萬機,每念鵶雕為朴,發號施令,鹹去浮華。然時俗詞藻,猶多淫麗,故憲台執法,屢飛霜簡。煬帝初習藝文,有非輕側之論,暨乎即位,一變其風。其《與越公書》、《建東都詔》、《冬至受朝詩》及《擬飲馬長城窟》,並存雅體,歸於典制。雖意在驕淫,而詞無浮蕩,故當時綴文之士,遂得依而取正焉。所謂能言者未必能行,蓋亦君子不以人廢言也。爰自東帝歸秦,逮乎青蓋入洛,四庾鹹暨,九州攸同,江漢英靈,燕趙奇俊,並該天網之中,俱為大國之寶。言刈其楚,片善無遺,潤木圓流,不能十數,才之難也,不其然乎!時之文人,見稱當世,則范陽盧思道、安平李德林、河東薛道衡、趙郡李元操、巨鹿魏澹、會稽虞世基、河東柳抃、高陽許善心等,或鷹揚河朔,或獨步漢南,俱騁龍光,並驅雲路,各有本傳,論而敘之。其潘徽、萬壽之徒,或學優而不切,或才高而無貴仕,其位可得而卑,其名不可堙沒,今總之於此,為《文學傳》雲。
劉臻
劉臻,字宣摯,沛國相人也。父顯,梁尋陽太守。臻年十八,舉秀才,為邵陵王東閣祭酒。元帝時,遷中書舍人。江陵陷沒,復歸蕭詧,以為中書侍郎。周冢宰宇文護闢為中外府記室,軍書羽檄,多成其手。後為露門學士,授大都督,封饒陽縣子,歷藍田令、畿伯下大夫。高祖受禪,進位儀同三司。左僕射高熲之伐陳也,以臻隨軍,典文翰,進爵為伯。皇太子勇引為學士,甚褻狎之。臻無吏乾,又性恍惚,耽悅經史,終日覃思,至於世事,多所遺忘。有劉訥者亦任儀同,俱為太子學士,情好甚密。臻住城南,訥住城東,臻嘗欲尋訥,謂從者曰:"汝知劉儀同家乎?"從者不知尋訥,謂臻還家,答曰:"知。"於是引之而去,既扣門,臻尚未悟,謂至訥家。乃據鞍大呼曰:"劉儀同可出矣。"其子迎門,臻驚曰:"此汝亦來耶?"其子答曰:"此是大人家。"於是顧盼,久之乃悟,叱從者曰:"汝大無意,吾欲造劉訥耳。"性好啖蜆,以音同父諱,呼為扁螺。其疏放多此類也。精於《兩漢書》,時人稱為漢聖。開皇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有集十卷行於世。

編者簡介

魏徵(580—643)字玄成,邢州巨鹿(今河北巨鹿)人,後遷居相州內黃(今河南內黃)。唐代政治家。武德時為太子洗馬。貞觀時歷官諫議大夫、尚書右丞、秘書監、侍中,參預朝政。貞觀初朝臣論政,他主張“偃革興文,布德施惠,中國既安,四夷自服。”李世民接受他的主張,終至天下安定。後數被召見,訪問得失,征盡誠獻智,知無不言,其言論多載於《貞觀政要》。詔修周、隋、齊、梁、陳五代史事,各史有專人負責,令魏徵總加撰定,多所損益,務存簡正,時稱良史。以喪亂後,典籍紛雜,建議集學者校訂四部書,數年之間,秘府圖籍漸備;以《禮記》龐雜無序,建議重加改編,數年成《類禮》二十篇,錄置內府。又主編《群書治要》。所著今存有《魏鄭公諫錄》五卷、《魏鄭公文集》三卷、《魏鄭公詩集》一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