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育民(1897—1986),原名劉樹喬,別號劉建勛,劉亮,廣東大埔縣大麻鎮中蘭村人。他平生艱苦樸素、待人以誠、不圖名利,每作一事都十分踏實、認真,在海外也頗得邑人之敬重。
基本介紹
- 本名:劉育民
- 出生地:廣東大埔縣大麻鎮中蘭村人
- 出生時間:1897年
- 去世時間:1986年
劉育民(1897—1986),原名劉樹喬,別號劉建勛,劉亮,廣東大埔縣大麻鎮中蘭村人。少年時,就讀於潮州金山中學、汕頭石中學。民國7年(1918)秋,東渡日本,初就讀東京預備學校,民國10年,進日本東京高等師範。民國15年至民國17年,進日本教育專修科攻讀教育。民國17年返國,在中山大學從事日文翻譯,後又到燕塘軍校擔任日文教官。民國18年至民國21年,任廣東省教育廳督學。民國21年以後,歷任中山大學附屬國小主任、助理秘書、庶務部主任等職。廣州淪陷後,中大遷雲南,育民即棄教事農,在中蘭老家領導村民開荒生產,種植木薯,增加糧食,以度難關。他自己也布衣蔬食、荷鋤背鍤,竟日在荒山大壩上勞動,深受鄉人尊敬,也被某些持世俗觀念的人目為“怪人”。在鄉期間,曾創辦織布合作社,並自任理事主任;建立義倉,以賑窮困。民國36年以後,曾任大麻中學校長、中蘭國小校長,三河中學教員。
1953年土改時,曾被錯劃為惡霸地主,扣押勞動改造。1956年釋放回家之後,經中共大埔縣委統戰部推薦,由中共廣東省委統戰部安置到廣東省文史研究館任館員,並被選為大埔縣政協常務委員。
他平生艱苦樸素、待人以誠、不圖名利,每作一事都十分踏實、認真,在海外也頗得邑人之敬重。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實行了開放政策,他主動與海外僑胞聯繫,引回捐款兩萬餘元,在韓江東岸的中蘭村口,興建了一座碼頭和一間候船室,為來往商旅提供了方便。施工期間,他已年逾八旬,仍不避辛勞,經常到工地檢查工程進度、質量。
1986年10月,因患心臟病在梅縣逝世,享年90歲。為紀念育民一生的為人及其對鄉村的貢獻,中蘭華僑集資於中蘭村口碼頭建了一座“劉育民先生紀念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