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縣大麻中學

大埔縣大麻中學

大埔縣大麻中學,創辦於1923年,位於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大麻鎮。學校至今已有90餘年的歷史,是田家炳先生等僑賢的母校。歷史悠久的大麻中學,因其具有優美的育人環境、濃郁的校園文化特色和逐年提高的辦學效益而遠近聞名。

近年來,麻中的教育教學場所和設備等辦學條件有了較大的改善,學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有明顯的提高,形成了優良的校風、教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埔縣大麻中學
  • 英文名:Dama middle school of Dapu county 
  • 簡稱:麻中
  • 校訓:文明、守紀、勤奮、創新
  • 創辦時間:1923年
  • 所屬地區:廣東梅州市大埔縣
  • 類別:公立完全中學
  • 主要獎項:梅州市一級中學
    大埔縣德育示範學校
    大埔縣一級學校
  • 現任校長:謝海波
  • 知名校友田家炳
學校簡介,學校發展,歷史沿革,領導機構,校長室,教導處,總務處,團委,工作常規,校園動態,

學校簡介

今日麻中,正如一朵在韓江河畔綻放的奇葩,芳香襲人。
1923年創辦的大麻中學,座落在著名的文化之鄉、華僑之鄉——大麻鎮,至今已有80餘年的歷史,是田家炳先生等僑賢的母校。歷史悠久的大麻中學,因其具有優美的育人環境、濃郁的校園文化特色和逐年提高的辦學效益而遠近聞名。
近年來,麻中的教育教學場所和設備等辦學條件有了較大的改善,學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有明顯的提高,形成了優良的校風、教風和學風。

學校發展

其一,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學校有28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600多人,其中住校生730多人;有教職工122人,專任教師105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9人,中學一級教師38人,學歷達標率為86%。按大埔縣委、縣政府的部署,兩年後,初高中每個級將達6個班,全校將達36個班,學生數將達2000人左右,將成為大埔縣大型的農村中學。
其二,教學設施逐步完善。占地面積5萬平方米的校園,建築規劃良好,布局合理,整齊有序。目前學校有教學大樓2棟,實驗樓1棟,教師宿舍2棟,學生宿舍2棟,在建教學樓1棟。學生生活設施齊全。
其三,教學質量穩步提高。近2年的中考成績居同類學校上游,高考成績連續3年居全縣同類學校之首。尤其是2005年高考成績再次居全縣同類學校第一名,其中3名考生入圍重點本科,僅次於虎山中學大埔縣田家炳實驗中學,是麻中恢復高考後的20多年歷史上非常少見的。學校課外活動非常活躍,文藝和體育比賽多次獲得縣級第一名及市級獎勵。
其四,校風建設走上正軌。近幾年來,麻中不斷完善校風建設,狠抓教師的敬業精神和學生學習風氣的形成。通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今日麻中之校風,已經步入正軌。今日麻中,已經進入良性循環。
回顧麻中的成長曆程,麻中的建設,無不凝聚著上級領導、廣大校友和海內外鄉賢的心血;麻中的每一個進步,都得到上級領導、廣大校友和海內外鄉賢的關心和支持。在校師生將銘記為麻中作出貢獻的各級領導和前賢后哲,並以他們崇高的精神為榜樣和動力,鼓舞和鞭策自己,加倍努力,把麻中辦好。
我們堅信:麻中的明天更美好!

歷史沿革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公學開辦。郭鎮章等創辦國小一所,以大麻市福林寺為校舍,將文廟香燈油存款改造福林寺右畔橫屋為教室。由郭天成、郭寅清、郭之桐監理改造事宜。
民國二年(1913年),郭仙栽、田翠珊(田家炳先生的三叔)、郭奕南、郭芹史等向周鏡波、郭育齋等募捐資購設備。校名改稱“大麻鄉立第一高等國小校”,附設國民國小。
民國七年(1918年),由校長郭仙栽向周蘭階、郭育齋、鐘汝瑞諸君共捐一千餘金,在校舍左畔加建宿舍廚房大門等。
民國九年(1920年),議改辦中學,由鐘寶三先後往南洋勸捐,經收四萬餘元。捐資人主要有郭星堂、周壽三、劉渭川、李雲龍、周錦堂、何秋谷、戴忻園、何亦庭、藍禹甸、林世魁、張仲賢、劉登鼎、戴淑六等。
民國十二年(1923年),郭仙栽、劉萃如、劉懿生、鐘寶三、郭卓年、郭概如等議改辦大麻中學,由教育廳核准改稱大埔縣立第二初級中學校,中學招生開學,仍附設高級國小。
民國十三年,將校舍後庭改造成洋式樓房。
民國十七年,復於前方左右建教室,至此計有教室八間、宿舍二十間。
1934年上半年,聘請了來自南京曉莊師範、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學生劉世厚(劉大作)任校長,教師朱澤甫、盛震叔等人均來自南京曉莊師範。自此,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開始在大埔山區生根發芽。
1939年,校長郭衍賓出洋募捐,在二層洋房頂用木枋、磚柱建成三樓,以供學生住宿。當時學校已具備19個班的教室和學生宿舍。
1935至1942年,廖愛群、郭衍賓任校長期間,重視抓教學質量。其時每屆國中畢業生不過30來人,但1938年有郭敏發、田遠光等5人,1939年有郭開發、劉克明等4人,1940年有黃湖光等4人,1941年有郭婉群、李有為等6人考進梅州中學。當時梅州中學面向梅州七個縣以及福建、江西部分地區招生,每屆僅招3個班150人,可見麻中當年的教學質量堪稱一流。
在日本侵華期間,麻中邊抓教學質量邊參加抗日救亡運動。日軍占領潮州留隍後,麻中張華京等10多名學生在郭建昌、謝應勤的帶領下,募捐了許多年糕等食品到前線慰問抗日戰士,並組織文藝隊到農村去演戲宣傳抗日。40屆的張光侖、李乃升等人則到江參加抗日救亡的宣傳活動。 當時學生如此積極地參加政治活動與其時代理郭衍賓校長之職梁蘆長老師及教師梁應昌的暗中支持是息息相關的。
1950年春,人民政府接管麻中。五十年代政府三次撥款在李窩塘左畔建成第一新校、第二新校和第三新校。
1956年,增辦高中,自此麻中晉升為完全中學。
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小校都開始了“開山種山”的運動,因為山土貧瘠以及管理不善,大都有種少收或是無收。骨幹教師林錦祥、廖建和張俊發黃楚良、劉南彪等一齊向公社黨委請求由學校自行安排勞動,得到支持,並與生產隊協商劃出部分土地作為麻中的勞動用地。(約在1968年,第一、二、三新校後的山地開始作為學生的勞動基地)
學校安排學生一周勞動兩2天,其時原上坑(裕洲村)農校已合併到麻中,每個學期有兩個班學生到上坑去邊學習邊勞動。在上坑農校,師生們的開荒計畫很實際,挖三尺深、三尺寬的土坑,填上潮泥,71年春季都種上了甘蔗和木薯,由於管理到位、基肥充足,兩種作物畝產量都達到8000斤。在張俊發老師等人的設計下,學校還辦了榨糖廠、釀酒廠、蘑菇廠、蘑菇菌絲廠,購置了碾米、碾糠設備。因為多種經營安排合理,管理得當,當時麻中的收入不錯,學校即改建老校門成至今仍屹立的兩層門樓,亦在上坑分校增建了三個教室。
為宣傳和推廣麻中的生產勞動與教學相結合的成功經驗,縣教育局在我校舉行了一次現場會,全縣中國小領導都應邀參加了此次會議。
在文革期間,由於學校主要領導思想開放,在順應歷史潮流讓學生參加生產勞動的同時,沒有放棄文化課的教學,學校請回了被下放到生產隊勞動的郭墊能、郭楚隆等六名教師,請旅居香港的廖奕龍校友設法提供課本。
1977年恢復高考,麻中成績高居榜首。郭祺忠考上天津大學郭大海考上華南理工學院(今華南理工大學)。
1979年,得到田家炳、江國芳等校友的支持,在第一新校後增建四個教室。
1980年,在第三新校右側建成教工宿舍。
1982年,郭錦蘭、郭禮正、郭欽招等校友鄉賢捐資擴建老校,新增四個教室。
1985年,僑賢劉偉民捐建坐東向西新校門,自此麻中校園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1987年,老校長郭衍賓等發動華僑、校友共籌款50多萬元(其中郭彥彬先生捐資11.5萬元)捐資建成的新教學樓投入使用。
1990年,在原方便醫院建成學校第一棟教工套房。
1991年,校友田家炳捐資170多萬元,興建田家炳科學館(在原第三新校)、教工宿舍(在原第一新校)、學生宿舍(在原老校外花園),維修老校,改建校門。
1993年10月,舉行七十周年校慶。在廣大僑賢、校友和鄉賢的大力支持下,校慶圓滿成功,並籌得教育基金42萬餘元。此年,高中五九、六0屆校友捐資興建燈光籃球場;國中五三屆校友暨省港部分校友捐資四萬多元築校門至科學館水泥路;僑賢何振欽等募捐三萬多元築校門至老校水泥路。
1994至1995年,建成郭先發公籃球場、羽毛球場;劉南相公智慧亭;蘭堆文化牆。
1998年,華僑田鎮榮、羅雙春伉儷捐建榮春教學樓;麻中被晉升縣一級學校。
2001年,郭彥彬、郭彥彰昆仲捐建校園雕塑。原校園內(第三新校前)的池塘被填平,綠化成一草地。縣教育部門統一為完全中學配置了多媒體教室和電腦室,至此,現代化教學手段開始進入校園。高考成績再次居普通完全中學第一名。
2003年,大麻鎮恭州中學合併到麻中。舉行八十周年校慶。海外僑賢、校友和鄉賢捐建八十周年紀念樓、紀念舞台、光賢文化牆、礪志亭、生物園、地理園等。麻中晉升為梅州市一級學校。學校黨支部被評為大埔縣優秀支部。高考成績居普通完全中學第一名,共有38名考生入圍省專線以上。
2004年,原教學樓前升旗台被移至大草地前。校園綠化受市縣表彰,梅州市委書記劉日知、常委黃開龍,大埔縣委書記張遠方、縣長葉解春、副書記何道城(校友)、林健雄、副縣長郭敏(校友)等領導多次前來指導學校工作。高考成績居普通完全中學第一名,共有28人入圍省專以上。
2005年,旅星僑領郭彥彬先生捐資50萬元、廣東省拔中國小布局調整專項資金120萬元興建新教學樓(田家炳科學館背)於11月份動工,此樓命名為“郭彥彬教學大樓”。
大埔縣委、大埔縣陶行知研究會、大埔縣教育局為紀念麻中在上世紀30年代曾經開展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宣傳,籌款3萬多元(其中郭德州校友捐資13000元)在教學樓前建成陶行知塑像。教學樓後小山墩的歸屬問題在大麻鎮政府的協調下得以圓滿解決,以分水嶺為界,山南部分歸麻中所有,山北部分歸青里村關上村民小組所有,並已樹界樁。
高考成績居普通完全中學第一名,共有33人入圍省專A線以上,其中3人入圍重點本科,12人入圍普通本科。學校獲縣委縣政府“高考特別獎”。
2006年7月,大麻糧所舊址(麻中街以北靠近麻中的一邊,東起老校側門,西至大麻鎮政府東牆)共3685平方米劃歸麻中使用,學校貸款38萬元支付了拆遷補償款。8月,“郭彥彬教學大樓”竣工投入使用。旅馬僑賢郭雲生兄妹等捐資完善新樓課桌椅。
(以上信息來自大埔縣大麻中學)

領導機構

校長室

謝海波校長:主持學校全面工作,安全工作第一責任人;
余學德副校長:分管工會、後勤、體育、文藝、衛生工作,分管設施設備安全工作;
房訪平副校長:分管教學、德育、職稱、安全工作。

教導處

房海清主任:主持教導處工作,教學活動安全責任人;
李源煉副主任:負責教務工作,教師繼續教育工作,主管高一級;
張志群副主任:負責圖儀、檔案資料管理工作,負責試卷資料印刷審批,負責圖書室、實驗室安全;
黎武興副主任:負責德育、安全工作,主管高三級;
鄭茂森副主任:負責德育、安全工作,主管初二級;
劉劍坤副主任:負責德育工作,宿舍內宿生管理及安全工作,負責職稱評審工作,主管初三級;
林國能副主任:負責校長室日常事務,負責體育、文藝、衛生工作,主管高二級。

總務處

何招強主任:負責後勤、工會工作,負責校舍設施設備安全;
劉靈通副主任:負責後勤工作,負責校舍設施設備安全;
管寶忠副主任:負責財務工作,財物安全責任人。

團委

吳志良書記:負責學校團委和學生會工作,主管初一級
(以上信息來自大埔縣大麻中學官網)
屆數校長1任期
1
1923年 — 1925年
2
李慶雲
1925年 — 1926年上半年
3
劉賓笙
1926年下半年
4
陳炳馨
1927年
5
張國雄
1928年
6
郭仙栽
1929年 — 1933年
7
劉世厚(劉大作)
1934年上半年
8
郭思練
1934年下半年
9
1935年 — 1937年
10
郭衍賓
1938年 — 1942年
11
劉冕群
1943年上半年
12
郭蔭寰
1943年上半年 — 1945年
13
劉育民
1946年上半年
14
廖自然
1946年下半年 — 1947年
15
劉元度
1948年 — 1949年7月
16
郭體乾
1949年8月 — 1951年7月
17
張林
1951年8月 — 1956年7月
18
1956年8月—1957年7月
19
楊捷慶
1957年8月—1960年7月
20
梁風
1960年8月—1962年1月
21
徐邦
1962年2月—1969年7月
22
郭華
1969年8月—1978年7月
23
余迪昌(校革委會主任)
1967年1月—1977年7月
24
何維更
1978年8月—1980年7月
25
梁德先
1980年8月—1983年7月
26
郭添喜
1983年8月—1990年7月
27
郭益懷
1990年8月—1992年10月
28
余耀賢
1992年11月 — 1994年10月
29
何銀昌
1994年11月 — 2001年 7月
30
2001年 8月 — 2003年10月
31
劉靈亮
2003年11月 — 2013年7月
32
2013年8月—現在
(以上信息來自大埔縣大麻中學)

工作常規

(一)職業道德要求
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加強政治學習,提高思想覺悟。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校,愛護學生。執行《教育法》、《教師法》、《義務教育法》等有關法律法規,依法治教,提高職業道德修養。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袒護、不歧視學生。不以任何形式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批評教育學生要注意方法,不傷學生的自尊心。既教書、又育人,充分利用學科的特點教育學生。服從學校的工作安排。高中專任教師每周工作量為14-16節(班主任工作以4節計),國中專任教師每周工作量為16-18節(班主任工作以4節計)。實際工作量少於規定數量的教師有代課的義務,以4周為一個計算單位, 實際工作量在規定範圍內的不計代課補助。有特殊情況不能代班的教師須到校長室請假,計缺勤。
(二)業務能力要求
要求青年教師“畢業一年合格,三年成熟,六年成為業務骨幹”。認真學習研究本學科的教材、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熟悉掌握現任學年度的教材,理清知識點、重點、難點章節。確定每學期及每課的重點、難點。逐漸熟悉掌握高中部或國中部各級教材,勝任高中或國中部的教學。積極接受新信息,提高自身素質,熟悉相鄰學科的基礎知識。學習和掌握現代教育理論,研究本學科的教學規律。運用現代電教設備開展教學活動。既要熟悉大綱教材,還要研究了解學生。加強對學習心理研究,根據學生的心理和智力特點開展教學活動。在“研”字上下功夫。開展正常的教研活動。參加本學科的業務交流、進修、短期培訓活動。開展匯報課、教改課、示範課活動。同級同科教師相互協調,共同鑽研教材,研究教法、學法、考法,統一教學進度。多聽同級同組教師的課,積極評議,共同提高業務水平。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生的知識、智力水平及學習的能力。

校園動態

2011年7月1日,我校黨支部召開紀念建黨九十周年座談會。郭益懷老校長、郭漢隆同志、郭秋生同志、郭朝暉同志、劉愛清同志等退休教師,在職黨員共28人參加了此次座談會。“三八式”離休老幹部李忠同志,離休幹部郭華老校長等老同志因身體原因沒有參加此次活動。
座談會上,黨支部書記、校長劉靈亮同志回顧了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的光輝歷程,郭益懷老校長、郭漢隆老師、郭秋生老校長等人先後發言,郭朝暉老師還即興賦詩一首:“南湖建黨九十年/喚起工農創偉篇/改地換天功蓋世/科技興邦百花妍”。會後,學校黨支部安宴請了所有參加黨員。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