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綏華(革命烈士)

劉綏華(革命烈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綏華,原名有祿,又名其中,(1903--1938)革命烈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劉綏華
  • 別名:其中
  • 出生日期:1903 
  • 逝世日期: 1938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劉綏華(1903--1938),原名有祿,又名其中,花山鎮兩龍村人,革命烈士。

人物生平

劉綏華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父親劉文湛,是鄉村醫師,母親梁氏是家庭婦女,全家8口,全靠父親行醫勉強維持生計。劉綏華8歲進私塾讀書,11歲轉入兩龍圩的悅賢高等國小就讀。
民國10年(1921)夏,劉綏華高小畢業後,先後在天心塘(今紅群村)危莊、田螺湖、仙閣等村莊的國小任教。
民國11年,在花縣早期農運領袖陳道周的指導下,劉綏華和王岳峰等人在聚龍莊成立以“學習上互相幫助,生活上互相愛護,國事上共同關心”為宗旨的“互助社”;劉綏華與互助社成員一起學習《共產黨宣言》等馬列主義著作,並在學生和工農民眾中傳播革命思想。
民國12年,劉綏華辭去教職,隨同陳道周、劉伯強一起深入鄉村,每逢兩龍、坪山等圩日,就在圩場向民眾進行驅逐外國列強、剷除軍閥、打倒土豪劣紳的宣傳。民國13年初,劉綏華由陳道周介紹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花縣農民協會成立時,他當選為農會執行委員。不久,他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14年4月,他受中共花縣組織的委派,參加國民黨花縣黨部成立大會,並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
8月,共青團花縣委員會成立,劉綏華當選為執行委員兼任宣傳科工作。10月,劉綏華與黃伯華一起代表國民黨花縣縣黨部參加國民黨省黨部第一次會議。11月7日,劉綏華受花縣團組織委派和侯靜山一起到田螺湖村參加蘇聯十月革命勝利紀念大會,會上,劉綏華講述了俄國十月革命的意義和中國共產黨的奮鬥目標,號召青年農友團結組織起來,開展農民運動。
民國15年(1926),花縣農民運動蓬勃發展,劉綏華以農會負責人身份到公益村領導農民運動,並成立公益村共產黨小組,創辦“民眾夜校”,對農民講解革命道理,組織農民自衛軍進行軍事訓練,培養了一批農會骨幹分子。7月,楊村農會成立,駐坪山的民團糾集500多人向楊村進攻,楊村農民奮起抗擊。劉伯強與劉綏華在縣農會聞訊,立即帶領附近各鄉農軍馳援楊村,擊退了民團的進攻。
事後,他著手訓練農軍,補充裝備,防範敵人的襲擊。10月,坪山民團又向楊村進攻,劉綏華和中央農民部特派員梁伯輿率領農軍抗擊,劉綏華率隊搶占了橋頭莊的炮樓,居高臨下,向敵人反擊。敵恃人多勢眾,包圍炮樓,並縱火焚燒,農軍處境危險,劉綏華指揮若定,一面組織人員還擊,一面組織撲火。當支援的農軍從敵後反包圍過來,劉綏華又指揮農軍內外夾攻,終將敵打退。民團不甘失敗,隨即糾集幾十名匪徒包圍劉綏華家,適綏華夫婦外出,匪徒竟將綏華的父母拉出屋外毒打,並燒毀他家僅有的兩間房屋。傍晚,劉綏華回家後,好言安慰父母,在安排好家人生活後,又投入革命工作。
民國16年(1927)8月,劉綏華被選為中共花縣縣委書記。他按照中共廣東省委部署,對黨組織進行整頓,對農民自衛軍進行思想教育,又深入鄉村向農民宣傳,分析鬥爭形勢,鼓舞鬥志,並在九湖、元田等地集結農軍進行訓練,提高農軍的軍事和政治素質。12月初,他奉命與侯桂平率領農軍配合清遠農軍攻打清遠城。他帶一小分隊率先攻入清遠城,卻遭包圍,後得侯桂平率部解圍,撤回參加廣州起義。
廣州起義失敗後,起義隊伍撤退到花城。中共花縣縣委派劉綏華為代表與起義隊伍聯繫,同年12月16日,起義隊伍配合中共花縣縣委成立花縣蘇維埃政府,劉綏華任政府副主席。同日下午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師在花城舉行成立大會。會後,劉綏華在花城召開商人會議,要求他們捐錢捐糧支援起義軍。18日,起義軍撤往海陸豐,中共花縣縣委派劉綏華當嚮導。在行軍途中的一次戰鬥中,他腰部中彈,部隊與當地黨組織聯繫,把他安置在一戶農家掩蔽治療,後來,地方黨組織把他轉移到香港治傷。愈後,他在香港以教書行醫為業。
民國26年(1937)抗戰開始,黨中央派員到香港與大革命失敗後避難在港的革命者聯繫,劉綏華得以恢復黨組織關係。民國27年初,劉綏華、黃健生等奉命到博羅與該縣地下黨組織聯繫,他又以教師身份作掩護,發動民眾,開展抗日救亡工作。7月,劉綏華從博羅赴港匯報工作,在香港油麻地車站附近,被暗藏於車廂內的特務推下鐵路,碾斷雙腳,未及時救治而犧牲,終年35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