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生瑞同志1982年7月從甘肅省平涼農業學校植保專業畢業後,被分配到環縣農技站工作。從此,他就再沒有離開“農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生瑞
- 畢業院校:甘肅省平涼農業學校
- 職務:環縣農技站農業科技人員
- 工作單位:環縣農技站
29年來,他一直在基層農業第一線從事糧食生產農技推廣工作。劉生瑞同志堅持正確的理想信念,政治思想覺悟較高,積極貫徹落實中央和地方出台的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熱愛本職工作,服務“三農”意識強,有較高的業務素質。他遵紀守法,清正廉潔,工作作風紮實,經常深入農村田間地頭,開展農業技術指導服務。環縣的村莊農田幾乎都留下他樸實的腳印,山川原峁都撒下他辛勤的汗水,民眾都親切地稱他“農民的貼心人”、“莊稼的衛士”。他不論走到哪裡,都能情系農民,用勤奮、樸實的工作作風詮釋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環縣是典型的旱作農業區,年平均降雨量350毫米左右,縣北只有250毫米,且多集中在7、8、9三個月,降雨量少,時空分布不均。“十年九旱,大旱大減產,小旱小減產”,環縣農業生產長期困擾在“乾旱—抗旱—減產”這一困境中。為了解決這一農業難題,劉生瑞同志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就在環縣耿灣鄉萬家灣村、洪德鄉耿原畔村、甜水鎮大梁窪村等地蹲點試驗示範,開展山地水平溝種植、地膜覆蓋等技術,不斷總結積累旱作農業經驗。2006年以來,他與單位其他科技人員一道,在環縣耿灣鄉萬家灣村和洪德鄉許旗村建立了旱作農業示範點,積極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開展不同覆膜方式、不同種植作物、一膜多用、一膜兩年用等新技術試驗,建立的全膜雙壟溝播種植玉米、馬鈴薯、大豆示範田,均較大田增產30%以上。突出的效果,成功的經驗,為大田推廣提供了依據,給農民學習樹立了樣板,使全膜雙壟溝播旱作農業技術在全縣迅速推廣。全縣套用面積由2007年的1萬畝擴大到2010年101.8萬畝、2011年101.9萬畝,2012年112.1萬畝,2013年121.29萬畝。玉米種植面積由原來的17萬畝擴大到120萬畝。目前,全膜雙壟溝播技術已成為環縣當地農業生產中的一項主推技術,環縣也成為甘肅省套用該技術面積最大的縣。全膜雙壟溝播旱作農業技術的推廣,較好地解決了乾旱長期困擾環縣農業生產的這一難題,增加了糧食產量,促進了農民增收。2009年和2012年環縣還被農業部命名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劉生瑞同志作為環縣分項目的主持人、參加完成的由甘肅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主持實施的“全膜雙壟溝播玉米增產技術研究與推廣”和“旱作區全膜雙壟溝播玉米一膜兩年用技術研究與示範推廣”兩個項目,2010年分別獲得了全國農牧漁業豐收一等獎和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甘肅省農牧漁業豐收一等獎。
環縣土地面積大,農作物種類多,除小麥、玉米、馬鈴薯等作物外,蕎麥、糜子、穀子等小雜糧年種植面積70萬畝左右,向日葵等經濟作物面積30萬畝以上。過去,農作物品種單一,地方老品種多,優質高產新品種少。在多年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劉生瑞同志特別注重農作物新品種的選育和引進改良工作。他先後與他人合作選育農作物新品種2個,引進推廣農作物新品種50多個。通過這些新品種的推廣,為環縣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增收和糧食生產安全發揮了積極作用。2006年,他與他的同事們共同選育出冬小麥新品種“環冬4號”,抗旱抗寒性強,適合環縣及同類地區種植,累計推廣面積80多萬畝;參加完成的“優質高產糜子新品種隴糜7號選育與套用”,在甘肅省大面積推廣,2010年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他還主持和參加實施完成了“食用葵良種繁育與示範推廣、“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與示範推廣”、“小雜糧引種試驗示範與推廣”等項目,引進向日葵新品種6個,在環縣首次套用網箱和套袋隔離繁育食用葵良種,推廣面積32.8萬畝;引進蕎麥新品種美國甜蕎一號,全縣年推廣面積30萬畝;在環縣建立了慶陽市首所馬鈴薯脫毒繁育中心,成功引進了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技術,推廣了克新1號、新大坪等優質馬鈴薯脫毒良種,全縣年套用面積25萬畝左右。這些科技項目先後均獲得了慶陽市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其成果已真正轉化成當地農民的一項主要增收技術。
作為一名農業科技人員,劉生瑞同志始終把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為己任,無論走到哪裡,就將技術傳到哪裡。他每年大部分時間是在田間地頭和農民的土炕上度過的。每年在農村舉辦各種培訓班20多期,培訓農民3600人(次)。主持編寫了《環縣主要農作物栽培技術彙編》等農民培訓教材三部,印發16萬多冊。主持制定頒布環縣冬小麥、玉米等甘肅省地方標準15項。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30篇,其中國家級刊物3篇。主持或參加完成農業科技項目32項,2005年以來獲市級以上科技成果獎12項,其中省部級獎3項、市廳級獎9項。
劉生瑞同志辛勤地勞作,也獲得了較高的榮譽,他先後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甘肅省農技推廣先進工作者”、“慶陽市優秀科技人員”、“慶陽市領軍人才”。如今,他一如既往,情系大地,服務三農,紮實工作,譜寫著一個共產黨員、一名農業科技工作者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