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字:士約
- 號:大安
- 中文名:劉燧
人物生平,軼事典故,
人物生平
劉燧在任江西豐城縣令時,待人和睦友善,平易近人。作風潑辣,遇事果敢決斷, 敢於擔當。由於他的這種性格,深得百姓和同僚官吏的信任和欽佩。劉家自明洪武之後, 歷代都是書香門第,中舉者代代相傳,頗受朝廷器重。受此影響,劉燧對興學育才也很重視,上任伊始,就對全縣學宮和師生情況進行了査訪,採取一系列措施使全縣的教育 事業蓬勃發展。豐城文風日趨興盛,許多學子登科入仕。他對當地民風民俗嚴格要求,當時豐城祭祀活動頻繁,奇淫巧技花樣百出,過多過濫的祭祀不僅勞民傷財,消磨人的意志,也敗壞了風俗。他對此深惡痛絕,下令廢止,以正風俗。他自己也是謹守自律,他常說:“為官者要自守蝟介,不貪一釐一毫 不義之財以飽私囊。”為官幾十年,除俸祿之外他一文不取。由於他做人做官態度嚴謹, 治政有方,不僅使豐城百姓都安居樂業,而且官府中的奸猾小吏多有收斂,不敢做壞事。
在他治理下的豐城,士風大振、全境大治, 民富文興。後來官府考察地方官員政績時, 稱劉燧為“江右第一”。多年後,劉燧在京都去世,豐城人人都深感悲痛,常常思念他。
軼事典故
劉燧從小家中貧窮,但家教仁愛寬容,不傷螻蟻,深受其影響。他的父親劉仲輢是一個非常仁義、善舉之人。劉仲輢和夫人董氏結婚的晚上,一個小偷進入他的房子偷竊,劉仲輢被驚醒,起來一看,發現小偷是他認識的人,於是對小偷說:“想必你是因為太貧窮而偷竊吧。”說完,就從夫人的首飾盒中拿出幾件給了小偷,並叮囑說:“速速改邪歸正,做一個好人,我一定不把這件事說出去。”後來,當夫人老來白髮時,常問劉仲輢小偷到底是誰,劉仲輢說:“我既已答應他不告訴任何人,就一定不能食言,你為何還要追問呢?” 劉仲輢活到八十九歲,去世之時,本族中有—個人前來弔孝,用頭撞擊棺材而失聲痛哭。這個人因行善而在鄉里很有名,但他超出常人而哀痛劉仲輢之死,於是夫人董氏懷疑他就是當年的那個小偷。
劉燧就在這樣的一個家庭中不斷成長,潛移默化中繼承了他父親的優良品行。劉燧在豐城當知縣期間從政嚴明,庭無私謁,破除許多不合禮制的、不當的祭祀,扶正好的民風、民俗。凡是官府按戶等人丁編排,均輸的徭役、銀兩等,他都要用印花標貼好,並註明數目,豐城縣老百姓就按照表冊上規定的數額上交,最後到縣衙官差那裡,鄉間的豪紳不得乘機從中亂加攤派而撈取好處。作為縣令,劉燧勤於政務,從不用殺威棒搞刑訊逼供,因此在任內沒有一起冤案、錯案和積案。當時縣裡每年都有用於迎送接待官 差的專款銀兩,過去這些銀錢都私下進入縣 令的腰包。但劉燧在主政豐城縣令期間卻將 這筆錢充作公用,先後修築了自豐城縣西抵 仙壇長達一千四百丈的河堤,以抵禦水患災害。當年到知府述職,劉縣令被評為“江右有司第一”。後來劉公死於北京,豐城百姓聞訊,全城痛哭不已,立即將其供奉在該縣的名宦祠,美名現仍在豐城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