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澄之
- 別名:字逸上,號印心
- 出生日期:1853年
- 逝世日期:1919年
人物經歷,書法成就,開館授徒,
人物經歷
劉澄之出身於書香世家,幼承家教。他3歲喪父,由母親雲孺人撫育成人。早年入私塾,天資聰穎,酷愛書法,習書成癖。塾師以其礙讀,屢禁而不能改。為習書他常廢寢忘食,不論寒暑,臨摹不輟。凡名人法帖,多設法購取,悉心研臨,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即便在家計中衰十分拮据的情況下,仍以水代墨,以磚為紙,堅持苦練。因沒錢買筆,便用細竹篾、鬃、麻及捶劈的柳樹根自製成筆;沒錢買墨,便用鍋煙子灰和水代替。他經年累月,樂此不疲,矢志不移,勤學苦練,終於書藝大進,受到督學使者的欣賞。曾由翰林董啟綏推薦,為光緒皇帝御影題字,光緒欽賜“書道多才”四字以示嘉獎。
劉澄之終生以書為友,翰墨作伴,寄書畫於神情之外,如痴如醉。他尤喜與名家交流,當時,豫皖一帶書法名家朱炎昭、王祖同、褚繼文、胡純厚、任興邦、王朝賓、筱朴、謝寶樹、劉恩波等都多有交往。其書齋經常墨友滿座,共同切磋交流書藝。
書法成就
劉澄之書學顏柳,宗法“二王”,又博採眾家之長,兼收並蓄,而後自成一格。善楷體榜書,尤精於正、行、草書和小楷,兼工篆、隸。其楷書取顏柳寬博厚重之體勢,含褚虞靈異秀拔之氣質,加上渾穆剛健的魏碑筆法的貫通融會,“鐵畫銀鉤”,雍容大度,外張中巧露機制,其深得古人三味,鋒芒盡挫,光耀內含。如其楷書代表作《男兒八景》,端莊遒勁,大氣磅礴,極具顏書的勃鬱蒼勁,而又有柳書的剛勁挺拔,行筆粗細相間,錯落有致。緩筆的大捺出以細鋒,銳氣逼人;急筆為橫彎若斷若連,含蓄而有韻味。其楷書另一代表作《岣嶁碑》用筆圓轉飛動,秀美婉暢,似顏而只有其神韻,似褚而只有其氣度,出神入化,自成一格,雋永高古,不同流俗。以顏書柳體的行草和小楷最負盛譽。其特點是:清朗端莊,嚴謹秀麗,骨肉勻稱,俊逸豪邁,受到墨友及書法愛好者推崇。其篆書師古而不泥古,大膽的以破筆行其法度,逆鋒顫抖,捺頓明顯,如畫而不是畫,蒙朦朧朧,頗有詩意。獨具風格,用筆靈活多變,極富新意,結體古樸莊重,超凡脫俗。一變古法,自成脈絡,其好友書法家任興邦寫詩讚譽:“古追蝌蚪字,奇擬鳥魚書,鳳逸神全肖,龍蟠體宛如。顏筋兼柳骨,珍重等瓊琚。”自是切當之論。其隸書多為大字對聯。他從石鼓文入體,取鄧石如的筆意,一變古法,自成脈絡,創獨具風格的疙瘩隸書,字型遒勁多姿,雍容盎然,不落俗套,具有近代美術字的魅力,深受行家讚揚,並為後人效法。他的隸書有一特點,即使用點子和斷筆特多,融以篆意,“當聯處而斷之,當斷處而聯之”,奇宕多姿,妙趣天成。代表作有對聯“名酒過於求趙璧,異書渾似借荊州”,讀此隸書真如品嘗名酒,久而彌篤,別開天地,令人耳目一新。其草書宗法“二王”,巧涉宋意,纏綿環繞,氣貫神足,一氣呵成,如玉帶臨風,空潭布影。筆力堅勁,內含柔韌,於平實中見奇崛,自然婉暢,給人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感。其書法作品在河南、安徽民間流傳較廣,傳世墨卷甚多,字型各異,每幅作品都有獨到之處,為後人所稱道。
開館授徒
劉澄之博學多才,詩、書、畫兼備,可惜其詩稿、墨寶和畫卷多在戰亂和“文革”中散失,可喜的是民間及其家族仍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