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源淥

劉源淥生於1619年(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聊城大學汪貴峰撰文稱劉生於1618年),卒於1700年。劉源淥字昆石,號直齋先生,清初著名理學家,安丘縣賈戈鄉劉家沙埠村人。

基本介紹

  • 本名:劉源淥
  • 字號:字昆石
    號直齋先生
  • 所處時代:清初
  • 出生地:安丘縣賈戈鄉劉家沙埠村
年14而孤,事母有孝名。後為稟生。明末大亂,他綴學家居,隨其仲兄率本村民眾築土堡以防劫掠。社會稍安後,便專事耕讀。後專心攻讀宋明儒家著述,尤其篤信朱熹所創立的客觀唯心主義理論。他精讀《朱子》25卷,集朱子書寫成《續近思錄》。他說;“學者居敬窮理,皆法先王而已。‘小心翼翼,昭示上帝’,居敬之功也;‘不識不知,順帝之則’;窮理之功也”。根據朱熹“居敬窮理”的道德修養和認識方法,每日五更起拜謁朱子祠,然後與弟子講論朱子理學,常常講至深夜,深得周圍名人學士的稱道。還著有《讀書日記》、《周易解》,《四書補註》、《國小補註》、《或問補註》、〈禮儀經傳通解》等書。其《續近思錄》、《讀書日記》入國史館,《讀史稿》中有傳。 他治學以“敬義”為本,以“格物致知”為先,追求所謂“不獲其身,不見其人”的境地,完全恪守程朱理學的窠臼,影響了一批人。本縣的張貞,昌樂的閻循觀、周士宏,濰縣的姜國霖、劉以貴、韓夢周,德州的孫子籃、梁鴻翥,膠州的法坤宏等文人名士,崇尚他的理論,繼續研究他的著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