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泉鋒

劉泉鋒

劉泉鋒,男,1962年生,河南省靈寶市焦村鎮東冊村人,農民作家。1980年高中畢業,任教多年,後被企業聘用。1990年加入河南作家協會,1991年進修於北京魯迅文學院作家班。現在靈寶市國土資源局工作,兼任靈寶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泉鋒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南省靈寶市
  • 出生日期:1962年
  • 職業:作家
  • 代表作品:《生命》,《老城》,《敗兵》,《和平遊戲》
人物經歷,所獲獎項,自我評價,

人物經歷

1987年公開發表作品。小說處女作《生命》被多家刊物轉載,並被改拍成電視劇《馬魯他》。後來十多年間,先後在《青年文學》、《時代文學》、《莽原》、《北方文學》等全國諸多文學期刊上發表小說百餘萬字。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生命》《愛情》,中篇《老城》、《敗兵》、《和平遊戲》、《民間藝人》、《夜光花》、《黃河漢口》、《沼澤地》,小長篇《囚犯》等,兼發大量的故事作品。

所獲獎項

多次獲得全國、省級文學大獎。其中:1990年,小說《二梗的冬天》獲河南省青年文學優秀作品獎;1996年,《漢山保護神》獲首都十家報社舉辦的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2000年,小說《人生細雨斜斜飛》獲《人民文學》雜誌社、魯迅文學院舉辦的全國青年文學大賽一等獎,後被多家刊物改編和轉載;2001年,小說《愛情》獲河南省優秀文化成果獎提名;很多作品還被雜誌社評為“本期最受讀者歡迎的作品”。

自我評價

別樣人生文學路
我們這地方,丘嶺,也稱西塬。南依秦嶺,北瀕黃河,展眼望去,儘是溝溝壑壑,似藏有說不完的酸甜苦辣。我高中畢業後,複習了兩年,沒能跳過龍門,便帶著滿腔的失望與煩惱回到鄉下。這時才發現,我對生我養我育我成人的這塊土地,竟是那般的不滿和鄙夷,它的身上竟有那么多的邪惡和仇恨,於是我便學著用筆桿去作一種反擊。這種反擊,說穿了就是一種發泄,發泄到終,才知道自已太淺薄,太不諳世故,有點愚蠢可笑。儘管這樣,我卻因此成了一個狂熱的文學追求者,走上了業餘創作之路。
那時候,正是八十年代初期,還是集體化,還有生產隊,生產隊里還記著工分。一日三晌,早出晚歸,地里來地里去,寫東西只能鑽空子。於是三伏天大歇晌,別人酣睡,我汗流浹背爬在桌上用功;冬天的夜裡,暖被窩的誘惑是那樣強烈,但我堅持在寒氣入骨中爬格子——這樣一種頑強的追求並沒有感動上帝,我的含辛茹苦寫下的文學作品,換來的僅僅是一次又一次的退稿。
父親的脾氣很暴躁,動不動就發火,全家七口人的生活擔子擱在他的肩上,他當然快樂不起來。那時候的生活非常苦,玉米面、紅薯片都很難吃飽,鬧糧荒是每年常有的事,至今我的記憶中還會經常浮現父親夾著口袋去借糧的情景,真真切切,清清晰晰,一點都不掉色,一點都不模糊,那“電影”經常讓我觸景生情,在我的腦海里上演了一遍又一遍。我高考的失意對父親的打擊最大,一個農民對兒子寄予的希望破滅了,他還會有什麼求盼呢。他開始反對我看書寫字,尤其對我的熬夜最為不滿。他在考慮得與失,一夜幾分錢的電費對我這個不可造就的人花得太冤了,因此,他在一次發脾氣中砸了我的檯燈。面對父親的粗暴,我不敢吭聲,我理解父親的心情,我始終同情原諒父親,所有的罪責都歸咎於自己的不才和無能。淚水暗暗地流人肚中,我只有在這種艱難的環境中拼搏了。這種拼搏不全是痛苦,因為文學的伴隨,我時時感到自慰,我的精神是充實的。
劉泉鋒
非常感謝人們常說的那句話:“有付出就有回報”,它讓我堅信公平的上帝,一定會讓成功降臨於我。幾年後,我的第一篇文章終於在天津的《家庭報》上發表,我把寄來的十二元稿費全部交給了父親。十二元,別笑,是少得可憐,但在那時,它可以買幾百斤食鹽,可以買五百塊煤,可以繳全家一年的電費。重要的還不在於這些,而在於我和父親都得到了一種空前的滿足。我清清楚楚看見父親的眼眶中汪滿了淚水,我的眼睛也濕潤了。僅僅這十二元錢,使我們父子倆的感情得到了充分的交流。
1987年,我的短篇小說處女作,描寫我東北被俘軍人與日本細菌試驗進行殊死抗爭的《生命》在《洛神》雜誌上發表,被其它刊物轉載,後經著名作家吳若增和著名編劇、導演許瑞生改編,被拍成電視劇《馬魯他》。作品中的愛心和奉獻精神震撼了人們的心靈,全國各地的幾百位讀者給我寫來了熱情洋溢的信,他們的中有工人、農民、教師、解放軍戰士等。這些,讓我感動,讓我的父親感動,讓我的家鄉的父老鄉親們感動,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我感到了生活的價值所在。
生活,讓我再度回頭審視生我養我育我成人的土地,那是一種多情的感激的目光,是一種只有對父親母親才能自然流露的心境。她給予了我創作的動力和源泉,讓我對人生有了一種別樣的見解。在我們靈寶,蘋果園是一道最靚麗的風景線,塬上塬下,溝上溝下,到處都是蘋果樹,四月里蘋果花開漫山遍嶺,十月里蘋果笑臉映紅山川,栽樹養樹,開花結果,農人的勤勞與收穫、痛苦與喜悅,作為農民的我自然感受深刻,所以才有了《二梗的冬天》、《今年冬季》、《秋季風景》等以果園為背景的文學作品,其中《二梗的冬天》1990年在《青年文學》上發表後,獲河南省青年文學優秀作品獎。在我們靈寶,黃金可謂一“最”,充滿傳奇色彩的淘金生活讓人為之傾倒,為之陶醉,我曾在一個冬季深入礦山,蝸居帳篷,與淘金者共同生活了大半年,創作出了《沼澤地》(又名《人生細雨斜斜飛》)、《愛情》、《漢山保護神》等作品,其中小說《沼澤地》2002年獲人民文學雜誌社、魯迅文學院、女友雜誌社聯合舉辦的全國青年文學大賽一等獎,後被多家刊物改編和轉載;小說《愛情》獲河南省優秀文化成果獎提名;報告文學《漢山保護神》獲首都十家報社舉辦的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還在人民大會堂受到當時國家重要領導人的接見。1990年我加入了河南作家協會,1991年被省作協推薦進入北京魯迅文學院作家班進修。十多年間,我在《青年文學》、《時代文學》、《莽原》、《北方文學》等諸多文學期刊上發表作品百餘萬字,很多作品還被雜誌社評為“本期最受讀者歡迎的作品”。
文學改變了我的命運,也讓我走進了生活的另一重天地。因為文學,在豫西三門峽我成了“名人”,多年後我被當地的一家黃金企業聘用,開始了公文寫作,文學創作練就的紮實的文字功底,讓我工作起來駕輕就熟。2006年,我被借調到市國土資源局文秘組工作至今。
近年來,因為工作繁忙,我幾乎停止了文學創作,但是那種文學情愫還時刻在我胸中涌動。每當翻開一本新雜誌,看到我熟悉文友的大作,喜悅之外心中總會有一種沉甸甸的失落感和落伍感;每當打開網路,面對文友收穫的喜悅之情,自責之外我會向他們發出由衷的祝福,同時在心裡暗暗給自己鼓勁,催動自己制定下一個創作計畫。至今讓我感到驕傲的是,靈寶人傑地靈,物華天寶,因為《道德經》,才有了傳承天下的道家思想;因為函谷關,才有了六國抗秦、國民黨軍隊奮勇抗日的經典畫面;因為山高路險,才有了解放前影響當地半個世紀的土匪文化;因為礦藏豐富,才有了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滄桑巨變……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不作為才是天大的遺憾。接下來,我想寫一部長篇小說,寫當年的土匪,寫神秘的礦山,寫老子《道德經》孕育的這塊特殊地域的文化,讓文學永遠成為一種力量,去溝通心靈,去感染生活,去實現我們心中那個共同的美好的夢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