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汝國(?——1589),字少溪,宿松縣柳坪鄉長溪山人,原籍湖北黃梅,因操石匠手藝,遷居陳漢山區,入宿松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汝國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中國
簡介,歷史事跡,
簡介
劉汝國生得面目黎黑,身材魁梧,臂力過人,能舉重數百斤,並學得一身武藝,會舞弄刀、槍、劍、戟,每到一處,常以獻技和傳授武術聯繫民眾,本性豪爽耿直,崇俠尚義,人稱“鐵面太師”。出身工匠,做過武術教頭。明朝後期湖廣、南直隸民變首領,南直隸宿松(今安徽宿松)人。萬曆十四年(1586年)劉汝國參加在湖廣蘄州(今湖北蘄春)、黃梅一帶的梅堂起義軍。萬曆十六年(1588年),梅堂被明軍俘殺,劉汝國成為首領,率眾至南直隸、湖廣交界的黃州(今黃岡)、宿松、太湖地區,自稱順天安民王。學習《水滸》,聲稱替天行道,自己是替天大元帥。萬曆十七年(1589年),劉汝國被太湖縣鄉勇俘獲,押解至在安慶被殺。
劉汝國生得面目黎黑,身材魁梧,臂力過人,能舉重數百斤,並學得一身武藝,會舞弄刀、槍、劍、戟,每到一處,常以獻技和傳授武術聯繫民眾,本性豪爽耿直,崇俠尚義,人稱“鐵面太師”。
歷史事跡
明神宗在位,政治日趨腐朽,各地豪強爭霸,盜賊蜂起,社會動盪,民不安寧。劉汝國常自語曰:“大丈夫生於亂世,當以除暴安民為己任,哪能時刻考慮自己的生計呢?”適有番僧數人遠道來邀,汝國大喜,認為得天有助,遂相約以傳藝為名,走鄉串市,招來民眾,密議相機起事。
神宗萬曆十六年(1588年),歲大旱,民大飢,而官府衙吏和地方豪強狼狽為奸,窮征暴斂,有加無已,汝國挺身而出,率眾造反。
同年夏初四月,黃梅義民梅堂,在蘄春大同組織農民抗糧,汝國應邀同往起事,事發,州府派兵鎮壓,不幸梅堂被捕梟斬於市。梅的父、女及汝國的妻子,均被株連下獄。汝國隻身逃走太湖深山得脫,後回到宿松,潛伏民間,繼續活動。
入秋,官捕日急,汝國面臨這種險惡的現實,乃約集同黨虞夢新、詹三漢、陶九兒、賈九兒、趙燦等暨各路義民,於十一月齊聚羅漢尖東麓的長溪山,歃血為盟,以“順天安民,鏟富濟貧”為誓,起事造反,汝國被推為“順天安民王”兼“統兵元帥”。依山結寨,招來四方義民,共議大事,不一月,由開始數十人,發展到六七百人,並迅速占領了東起楓香驛、西至黃梅亭前鎮、北至蘄春張家塝等大片土地。他們還出征英山、潛山、太湖、蘄春、黃梅、湖口各縣。破城池,剖倉放糧,接濟貧苦農民,各地饑民歡迎義軍。此事震動京師,詔下兵部急調各路大軍,限期進剿。
十七年(1589年)正月,安慶指揮陳鉞、千戶邦典,從太湖、宿松兵分兩路進剿。義軍布下疑陣,誘敵深入,一舉殲敵於陳漢山前,邦典被俘,陳鉞戰死,劉師大捷。二月,應天巡撫周繼,湖廣巡撫邵陛,江西巡撫莊國楨,奉詔分領各路重兵,聯合進剿,義軍利用山區有利地形,巧與周旋,使敵潰敗告退。三月,官軍集中主力,分道包抄,義軍避實擊虛,迅速把主力轉移至太宿邊境的柴家山,先後徹底消滅了湖州把總王夢勛,蘄春州判陳策、都司周宏模等股官軍。四月,官軍增調悍將吳淞總兵陳懋功懋率步炮各營,向柴家山猛撲,血戰經旬,死亡枕藉,汝國身邊只剩幾人,最後轉戰至太湖全堂寺,不幸被俘。敵許以富貴,誘汝國投降,汝國仰天嘆曰:“朝政腐敗,天怒人怨,削富濟貧,順天應人,義無反顧,事既不成,死又何憾,不屑富貴餌也”!遂引頸就戮。事載:《萬曆實錄》、《太湖縣誌》、《宿松縣誌》、《中外歷史年表》、《北京十三陵地下宮殿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