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短須蟎

劉氏短須蟎

劉氏短須蟎,Brevipalpus lewisi McGregor,細須蟎科短須蟎屬的一種蟎蟲。分布在山東、江蘇、上海、雲南、重慶、四川、安徽、台灣、雲南、北京、遼寧、河北、內蒙古等地。寄主於丁香、白玉蘭、海桐、石榴、杜鵑、蝦衣花常春藤、紅楓、海棠、忍冬、南天竹、三角楓、龍柏、檜柏、文竹、灑金珊瑚、香樟、枇杷、紫藤、連翹、葡萄、柑桔等。以成、若蟎多在葉反面近葉脈處為害,隨植物的生長可逐漸轉移為害部位。葉受害後捲曲、枯萎,葉背出現黃褐色油漬狀斑塊,嚴重的葉片枯焦脫落。極大地降低了觀賞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劉氏短須蟎
  • 拉丁學名:Brevipalpus lewisi McGregor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亞門:螯肢亞門
  • :蛛形綱
  • 亞綱:蜱蟎亞綱
  • :真蟎目
  • :細須蟎科
  • :短須蟎屬
  • :劉氏短須蟎
  • 分布區域:北京、上海、江蘇、四川、河北、雲南、台灣、遼寧等
形態特徵,發生規律,防治方法,人工防治,藥劑防治,生物防治,

形態特徵

成蟎
成蟎,橢圓形,較扁平,很微小,體長小於0.3毫米,赭褐色;體背中央略呈縱向隆起;前足體背面中央有不規則條紋;中側部有網狀格,有些網狀格相互融合,其兩側呈不規則的網眼狀;後半體有較短小的背側毛6對;I、Ⅱ附節頂端各有棍狀毛l根;雄成蟎,體長0.27毫米,背面表皮紋路與雌蟎相似。後足體與末體之間有收窄的橫縫相隔,末體較雌蟎狹窄。
劉氏短須蟎劉氏短須蟎
卵圓形,鮮紅色,有光澤。
幼蟎
體鮮紅色。足3對白色,足的末端有1條較長的剛毛。體側的前足間有2條葉片狀剛毛。腹末周緣有4對剛毛,其中第三對為針狀長剛毛,余為葉片狀。
若蟎
體淡紅色至灰白色;足4對;背毛全部呈披針狀。前足體第一對背毛微小,第二、第三對背毛和肩毛較長,寬闊,具鋸齒;後半體背中毛和第一、第二對背側毛微小,第三至第八對背側毛寬闊,具鋸齒。

發生規律

在山東濟南一年可發生6代。以雌成蟎在植株皮層裂縫、葉腋等處越冬。翌年4月間開始活動危害。卵散產,每頭雌蟎產卵量為20~30粒,壽命1個月左右,7-8月為盛期;成蟎、幼蟎、若蟎多在葉背上危害;秋後由葉基至葉柄至葉腋逐漸轉移到皮層縫隙間越冬。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

冬季刮除粗老樹皮.集中燒掉,以消滅越冬雌蟎和幼蟎。

藥劑防治

,植株剛發芽時,可選噴波美3 度石硫合劑,內加0 3%合成洗衣粉進行防治。蟲口密度大時,可選噴40%氧化樂果1 000倍液,或1 5%噠嗪酮乳油3 000-4000倍液倍液,或1%滅蟲靈乳油3 000~4 000倍液,應噴葉背等處。

生物防治

保護和利用天敵昆蟲,例如尼氏鈍綏蟎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