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族詩

劉氏族詩

劉氏入粵開基始祖劉開七於南宋初嘉定年間 (1208一1224年),出鎮潮州都統制,自寧化遷潮州立業,後遷程鄉 (今梅州市梅縣區)為梅州開基始祖。其子劉廣傳,生長於寧化,南宋端平二年 (1235年)登進士,授瑞金縣令,娶二妻,共十四子,八十三孫 (有的考證86孫)。廣傳作律詩囑十四子之符節。後被奉作族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氏族詩
  • 時代:南宋初嘉定年
  • 事件1:劉氏入粵
  • 事件2潮州都統制
劉氏族詩,廣傳公生平事跡,劉廣傳十四子,劉廣傳八十三孫,劉廣傳公家訓,

劉氏族詩

廣傳公律詩一首,囑十四子之符節曰:
劉氏由閩入粵開基祖劉開七劉氏由閩入粵開基祖劉開七
駿馬騎行各出疆,任從隨地立綱常。
年深外境皆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
早晚勿忘親命語,晨昏須顧祖爐香。
蒼天佑我卯金氏,二七男兒共熾昌。
發生背景:廣傳公生下十四子以後,鼓勵兒子要向外發展,不要兒女情長痴戀家中。是四海為家,開拓進取精神的體現。此詩在封建社會裡是比較大膽和開放的,也即是現在改革開放中的一部分,其中包括人才的流動、工作業務交流、信息共享等,但最終目的是要認祖歸宗,吃水念著水源頭的優良傳統。
這首詩被劉氏宗親稱為族詩,泰國劉氏宗親總會還為這首詩譜曲,定為劉氏宗親會會歌。
“狀元及弟”劉氏總祠“狀元及弟”劉氏總祠
這詩原出於劉廣傳之作。劉廣傳是唐末在寧化開基被奉為劉氏中代始祖劉祥的第十五代孫。他出生寧化,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進士,官授江西瑞金知縣,而後遷居廣東梅州興寧。他有二妻14子,長大後各奔前程,臨行前劉廣傳特作此詩囑咐、激勵兒孫們,以後被劉氏族人作為族詩。此詩雖作於元初,但其思想意識是劉氏長期意識積澱的反映。
劉廣傳內侍詩:
源湶淵海及漣江,淮漢與浩共馬娘;
汌浪波河深同腹,歷傳五子是從楊。

廣傳公生平事跡

劉廣傳公,名弁,號清淑,謚廣傳,元朝仁宗延祐二年進士,官授江西瑞金知縣(一說贛州太守),因築城建學、平洞寇有功,擢遷為奉議郎(朝官,即元代六部:吏、戶、禮、兵、刑、工中的議郎官,正四品,現副部級)。祖出生在福建寧化縣,卒於京職。娶妻馬夫人、楊夫人。生一十四子:巨源、巨湶、巨汌、巨淵、巨海、巨浪、巨波、巨漣、巨江、巨淮、巨河、巨漢、巨浩、巨深。其中三縣令、五道府、二大夫、一提學、一都運、一按察、一京師九門大都督。
劉廣傳公劉廣傳公
劉廣傳公生於元初,於元朝仁宗延祐二年乙卯歲(公元1315年)登進士第,祖與楊妣合葬於江西瑞金縣金雞圩三角塘-龍形眼穴,已山兼丙,本是名墳古墓。然而於1963年秋竟遭破毀滅骸,1987年冬新加坡、泰國、玻里尼西亞、香港等海外族裔及廣東、廣西、江西等省內地宗親,聚集於瑞金旅社,發起重修廣傳公墓的倡議:決定重修墓地,以免各地裔孫前往尋根拜謁時,再仰天浩嘆,茫然無從尋覓。後幾經周折,決定在興寧縣崗背榕樹村劉氏總祠後面和廣西賀縣各建紀念墓一座,以供裔孫祭祀。
興寧崗背墓地得由香港劉氏宗親總會會長開七公二十八世孫興邦捐資修建。於1991年辛未歲正月十八日竣工。廣西賀縣紀念墓則於1990年11 月1 日舉行落成祭祀慶典。興寧崗背廣傳公墓地,背靠籮崬山,有如錦被覆蓋,氣勢軒昂。墓聯石刻:
同心合奉春秋祀,一脈宏開十四房。
江西府義寧州、天祿祠有贊劉廣傳公曰:
龍慶雲從日,朝廷頌太平,尊承福粵緒,雅起桂蘭英,
祿閣家聲遠,瑞金運化宏,傳書徽典則,字約恢章程,
立學功宜裕,純修德自成,觀光倫俊士,達政撰名鄉,
懷錦輝瓊玉,函華燦秀瑩,克修豐沛美,嘉績慶長賡。
劉氏格言十則
立身其正其言, 待人以厚以寬,
教子唯忠唯孝, 治家克勤克儉,
存心能忍能耐, 做事不偏不倚,
接物勿欺勿怠, 處事曰謹曰廉,
尊長必恭必敬, 交友與德與賢。

劉廣傳十四子

(三縣令、五道府、二大夫、一提學、一都運、一按察、一九門大都督)
廣傳長子劉巨源,官授江西南康知府山東濟南中憲大夫,追贈參三郎,生子八。
廣傳 次子劉巨湶,官授湖南寶慶府府尹,享壽八十二歲。生子八 。
廣傳三子劉巨汌,官授四川成都府內江縣令,生子二。
廣傳四子劉巨淵,官授寧波府副總府,生子八。
廣傳五子劉巨海,官授雲南都轉運使刺史。生子九。
廣傳六子劉巨浪,登進士第,官授雲南雲陽縣。生子七。
廣傳七子巨波,官授浙江衢州府判官左堂四川學政,享年八十四歲。生子四。
廣傳八子劉巨漣,官授山東泰安府尹安徽安慶府尹。享年九十五歲。生子八。
廣傳九子劉巨江,官授廣西太平府知府浙江寧波府尹,後封為三海關大將軍。享年九十八歲,生子七。
廣傳十子劉巨淮,官授湖南安慶府知府浙江寧波府尹,後調任河南府。享年七十歲,生子五。
廣傳十一子劉巨河,進士出身,欽點翰林院學士,官授湖南安慶府尹山西提學使,後調任河南歸德府尹山西代州府道,享年九十三歲。生子六。
廣傳十二子劉巨漢官授司馬,贈中憲大夫,享年八十四歲。生子四。
廣傳十三子劉巨浩,官授貴州省提督刑按察使。生子五。
中憲大夫劉巨漢中憲大夫劉巨漢
廣傳十四子劉巨深,軍功起家,累官至提領錦衣親軍指揮使司京師九門提督,即京都指揮使京府大提督,享年八十歲。生子二。

劉廣傳八十三孫

長房巨源長子大萬,官授福建長汀州府尹。生子四。
長房巨源二子福二郎,官授千總。生子三。
長房巨源三子俊三郎,生子五。
長房巨源四子宗遠,生子三。
長房巨源五子明遠,生子四。
長房巨源六子仲六郎,生子未詳,遷惠東、惠州西門外、博羅、紫金及黃河流域。
長房巨源七子暫九郎,生子二。
長房巨源八子三十三郎,遷居河源、潮安及湖南等地,生子未詳。 二房巨湶長子元浩,生子六。
二房巨湶次子乾正,生子六。
二房巨湶三子法緣,生子六。
二房巨湶四子千四郎,生子五。
二房巨湶五子萬五郎,生子四。
二房巨湶六子滿江,生子五。
二房巨湶七子法宣,明代處士。生子五。
二房巨湶八子念九郎,生四子。
三房巨汌長子致中,生子四。
三房巨汌次子致和,官授循州知縣。生子三。
四房巨淵長子濾,官授寧波府副總府。生子六。
四房巨淵次子致明,生子五。
四房巨淵三子清,生子七。
四房巨淵四子致高,官授瓊州府儒學正堂。生子一。
四房巨淵五子澄,生子二。
四房巨淵六子致祥,生子三。
四房巨淵七子滄,官授翰林院調任於陝西提督學院。子未詳。
四房巨淵八子深,後裔分居南雄、始興、普寧、海豐等地。
五房巨海長子貴初,官授山西太原府尹,生子四。
五房巨海次子貴寧,官授雲南省元江州新平縣令。後裔分居長樂七都、曲江黃渡湖、增城石車白石、樂昌寶昌、仁化、海豐、雲浮、潮安等地。
五房巨海三子貴宗,生子二。後裔分居南江頭東堡、新會、長樂、河源、南海、清遠崗頭、中山、大埔等地。
五房巨海四子貴祖,官授雲南鎮源州知府。後裔分居長樂、龍川、從化、番禺、東莞、增城等地。四品
五房巨海五子貴科,後裔分居清遠、連山、陽山、長樂、雷州、博羅、陽江、陸豐、番禺、肇慶、海豐等地。
五房巨海六子貴魁,官授廣西桂林府總鎮。後裔分居東莞常平、順德等地。
五房巨海七子貴林,後裔分居東莞、肇慶、陽江、龍川等地。
五房巨海八子貴誠,生子二。
五房巨海九子貴祥,生一子。
六房巨浪長子高千,生子二。
六房巨浪次子成宗,生子一。
六房巨浪三子鐵三郎,後裔分居五華、龍川、曲江、河源、四川保寧等地。
六房巨浪四子六十六郎,生子二。
六房巨浪五子仕七郎,官授江西定南縣正堂。生子三。
六房巨浪六子仕八郎,生子一。
六房巨浪七子仕九郎,生子二。
七房巨波長子登科,官授湖南常德府武陵縣令。生子二。
七房巨波次子登榜,官授江西會昌龍泉(今遂州)知縣。生子七。
七房巨波三子登國,進士,官授四川重慶知府榮祿大夫。生子二。
七房巨波四子登堂,生子一。
八房巨漣長子君琳,後裔分居興寧、海豐、陸豐、豐順、五華、曲江、四川、江西等地。
八房巨漣次子君玹,生子二。
八房巨漣三子君智,封帥隊將軍馳馬游莊,官授鎮國大將軍。生子一。
八房巨漣四子君達,生子五。
八房巨漣五子十三郎,生子一。
八房巨漣六子君淑,生子一。
八房巨漣七子八十四郎,生子一。
八房巨漣八子九十九郎,官授興寧縣儒學正堂。生五子。
九房巨江長子城清,後裔分支七,分居和平、長樂、進賢、興國、長寧(今尋烏)、贛州、大余、萬載等地。
九房巨江次子城河,生子二。
九房巨江三子城海,生子一。
九房巨江四子城沆,官授廉州儒學正堂。立基於廉江。
九房巨江五子城漢,生子四。
九房巨江六子城涌,生子五。
九房巨江七子城池,官授河南懷慶府副總。生子四。
十房巨淮長子萬淵,生子四。
十房巨淮次子萬習,官授山西提督學政。生子一。
十房巨淮三子萬忠,官授高州府茂名縣儒學。後裔分居新義、廣寧、江西遂川、興國等地。
十房巨淮四子萬宗,後裔分居電白、化州、江西石城等地。
十房巨淮五子萬江,官授瓊州府文昌縣城守營。生子三。
十一房巨河長子時泰,官授朝內大司馬。生子二。
十一房巨河次子時際,官授南京承宣使布政司。生子三。
十一房巨河三子時通,進士及第,官授朝陽縣令。生二子。
十一房巨河四子時貴,進士及第,官授永昌府尹。後升兵部員外郎。生子二。
十一房巨河五子時吉,官授潮陽指揮使。生子三。
十一房巨河六子時祥,官授江西廣信副總知府事陸兵部員外,後裔分居龍南、定南、宜春、豐宜、平遠等地。
十二房巨漢長子念一郎,官授肇慶府尹武昌府尹,生子三。
十二房巨漢次子念二郎,生子二。
十二房巨漢三子念三郎,官授肇慶府陽春縣令。生子三。
十二房巨漢四子念四郎,官授肇慶府陽春知縣,生子二。
十三房巨浩長子清,後裔分居吉安、興國、安福 、梧城、蕉嶺、梅縣等地。
十三房巨浩次子昌,欽點翰林院大學士。生子二。
十三房巨浩三子利,官授雲南都司轉運使。生子一。
十三房巨浩四子衍,官授廣西平樂知府。生子未詳。
十三房五子潛,官授鬱林(今貴縣)知府。後裔分居興國等地。
十四房長子湯,官授天津衛總兵陲三邊總制。生子二。
十四房次子浪,官授朝內一品榮封三代。生子一。
83個孫中37個顯貴,最高者一品官銜(曾孫輩中,惟二房無貴)。

劉廣傳公家訓

敦孝弟:孝弟為百行之首,凡為人子弟者不可忍滅天性,茲我族子孫,宜敦孝弟於一家。
睦親族:宗族為萬年所同,雖分房系支派,實源同一脈。 和鄉鄰:鄉鄰同井而居,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不可相殘相鬥,視異姓同骨肉之親。
明禮讓:禮讓為處世之道,應提倡謙遜之風。 務本業:士農工賈,各有其業,業精於勤,荒於嬉,凡務其業者,宜自食其力,切勿閒遊於度。
端士品:士為名之首,為官者要明禮義,隆其名,貴有其實,若盪檢踰閑,不求上進,後悔莫及。
隆師道:師道為教化之源,尊師重道,正以崇其教也,宜尊之崇之。
修墳墓:墳墓為藏祖先魂骸,要常整修、祭掃。 戒犯諱:子孫擇名時,不得擇父兄叔伯之名。
戒爭訟:爭訟非立身保家之道,爭必有失,禍從口出,宜忍讓,勿導致亡身及傾家蕩產之悔。
戒賭博:賭非人生正業,一入賭場,百業俱廢,人格亦輕,宜守本分,切勿貪財,害累終身。
戒淫惡:淫是萬惡之源,宜撿身防過,免損名節。
戒犯上:不得以卑凌尊,以下犯上,
戒輕譜:家譜是一家一族之寶,應愛惜珍藏,以傳後世,詳悉源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