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家廟

劉氏家廟

1898年,劉永福在白雲山南麓沙河邊動工修建劉氏家廟,1900年落成。劉氏家廟位於廣州大道中路大洲地2號(白雲區人民醫院斜對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劉氏家廟
  • 地理位置:廣州大道中路大洲地2號
  • 建造者:劉永福
  • 建造時間:1898年
地理環境,家主簡介,

地理環境

劉氏家廟坐北朝南,分前後兩進院落式布局,今占地3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147平方米。單檐,硬山頂,碌灰筒瓦。主體建築為頭門和正殿,兩側設廊廡,前后座以天井隔開。頭門門頂嵌“劉氏家廟”楷書石額,正脊為博古脊,脊身塑灰塑紋飾圖案。屋檐有藍色琉璃瓦當和如意形滴水。人字形封火山牆,墀頭有磚雕,封檐板雕花,花崗岩勒腳,青磚砌牆。後進大堂明間前金柱木聯為廣東順德舉人、書法家蘇若瑚撰並書:尚書恩澤學士詞章奕世猶留佳話在,星岫雲環沙河水繞此間宜有夏聲來。後金柱是劉永福題撰的對聯:策馬從南越歸來構數椽用妥先靈敢說聲威留穗石,整旅入神京捍衛把兩字遍貽同姓合存忠孝耀彭城。家廟建成後,劉永福從豪賢街劉公館搬至此居住,並把先祖和父母的牌位,供奉在大堂明間,每日禮拜,以盡孝道。當時家廟右邊還建有一間忠義祠,祀黑旗軍陣亡袍澤,20世紀抗戰期間被毀。
劉永福援越抗法十年,與越南人民感情深厚。1905年8月,他在劉氏家廟會見越南民主革命先行者潘佩珠,暢談抗法逸事,並將劉氏家廟提供給越南民主革命組織“維新會”開展革命活動。抗日戰爭時期,劉氏家廟遭到毀壞。新中國建立後文物管理部門對其多次修繕。2008年11月劉氏家廟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家主簡介

劉永福(1837——1917),字淵亭,祖籍廣西博白,1837年誕生於廣東(今廣西)欽州防城司古森峒小峰鄉。劉永福戎馬一生抗擊外侮,驍勇善戰軍功顯赫。他率領黑旗軍,兩次應越南政府請求出兵抗法,斬法軍司令於刀下,締造了屢戰屢勝的神話,大大鼓舞了中華民族的士氣。“劉義打番鬼,愈打愈好睇”的民謠,傳遍南疆。在調駐廣州的20多年裡,劉永福曾任南澳鎮總兵,署理碣石鎮總兵,為捍衛南中國海疆,聲威留穗石。他扶弱攜貧,調解械鬥,除暴安良,造福民眾,奕世猶留佳話在。中日甲午戰爭時,劉永福奉命“幫辦台灣防務”,駐守台南。當清政府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和澎湖列島,他仍踞守台南,誓死抵抗,直至糧盡彈絕,被迫撤回廣州。1917年2月3日,劉永福在廣西欽州逝世,享年80歲。
《劉永福業績展覽》分為七個部分:一、創建黑旗軍;二、援越抗法;三、與清軍聯合作戰;四、鎮守閩粵台海疆;五、赴台抗日;六、屯紮廣州;七、千古流芳。展品約180多件,包括劉永福生平事跡圖片,劉永福書信、奏摺、詩文等文物複製品,以及光緒皇帝的御批、當朝大臣的奏摺等。還有珍貴的劉永福親筆書寫的“虎”字書法,在越南抗法戰場上繳獲的19世紀初法國製造的軍刀,劉氏家廟保存至今的兩張酸枝椅等。通過展覽,弘揚劉永福在抗法、抗日戰爭中不畏強暴,驍勇善戰,敢於反抗外來侵略的英雄氣概和愛國主義精神,頌揚他在廣州除暴安民、造福民眾的佳話,對民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