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樂道

劉樂道

劉樂道,字苦木,號一草。生於康熙四十年(公元一七零一年),卒於乾隆二十四年(公元一七五九年)。南粵一帶人(今廣東一帶)。清朝名醫,擅長運用中醫療法診治各種皮膚頑疾。於乾隆元年(公元一七三五年)創立滿芝堂,並傳承至今,已近300年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樂道(字苦木)
  • 別名:苦木先生
  • 民族:漢
  • 出生地:南粵(今廣東一帶)
  • 出生日期:公元1701年
  • 逝世日期:公元1759年
  • 主要成就:《醫宗金鑒》之痘疹心法四卷
  • 代表作品:《醫宗金鑒》之痘疹心法四卷
早期事跡,醫術,滿芝堂,後世評價,

早期事跡

劉樂道幼時即聰慧好學,曾欲考取功名入朝為官,以光宗耀祖。但當時社會風氣對於治病救人的行醫者也是相當推崇。尤其是劉樂道在目睹行醫者醫好病人,造福一方百姓時深受觸動,於是便確立了要學醫的宏願。從此他遍訪名醫,尋求高深醫術。由於他聰穎過人,“聞言即解”,加上勤奮刻苦專心鑽研,數年間他的醫術已有所成。此後,他便開始行醫生涯,為一方百姓解除病痛。

醫術

劉樂道早期在南粵一帶行醫問診,並於乾隆元年(公元一七三五年)創立了“滿芝堂”。他擅長運用中醫療法診治各種皮膚頑疾,在當時的南粵一帶廣為人知。但真正讓劉樂道名聲大噪的,要數他為時任兩廣總督慶夏診治好皮膚頑疾。據載,乾隆元年1735年,當時的兩廣總督慶復(佟佳氏,佟國維六子,滿洲鑲黃旗人)忽患怪病,臉部及身體出油瘙癢並伴有紅包紅點(後經世人證實為感染蟎蟲),慶復大慌,遍邀名醫醫治無效,後有人推舉劉樂道。劉樂道苦心秘制一方,熬制完成後塗於膚表,兩周后徹底治癒。慶夏大悅,將其推薦給乾隆皇帝。並為其親筆提名“滿芝堂”。從此,劉樂道聲名鵲起,“滿芝堂”聲名遠揚,此配方亦一直流傳下來。此外,劉樂道在醫學著作上亦成果豐碩。乾隆四年(公元一七三九年),他參與編寫了當時由乾隆皇帝欽定名字的《醫宗金鑒》 。《醫宗金鑒》被《四庫全書》收入,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對《醫宗金鑒》有很高的評價。自成書以來,這部御製欽定的太醫院教科書就被一再的翻刻重印。《醫宗金鑒》全書共分九十卷,是我國綜合性中醫醫書中比較完善而又簡要的一種。全書採集了上自春秋戰國,下至明清時期歷代醫書的精華。圖、說、方、論俱備,並附有歌訣,便於記誦,尤其切合臨床實用。流傳極為廣泛。劉樂道參與編寫了《醫宗金鑒》之痘疹心法四卷,種痘心法一卷。

滿芝堂

劉樂道於乾隆元年(公元一七三五年)創立“滿芝堂”。它是清朝時期最負盛名的外科藥鋪之一,主攻痘疹心學(即現代護膚學)。由於在當時的南粵治療好眾多患者的皮膚病痛,因此在南粵一帶被廣為稱道。劉樂道診治好時任兩廣總督慶夏的皮膚頑疾,“滿芝堂”一時名聲大噪,門庭若市。各地皮膚病人皆慕名而來。歷經數代、載譽100餘年,至清朝末年,社會動盪,劉氏家族為避難舉家遷往香港,“滿芝堂”隨之在香港生根落地。多年風雨歷程中,歷代“滿芝堂”繼承人在製藥過程中始終兢兢業業、精益求精。創始人劉樂道在其配藥房貼有"遵肘後,辨地產,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條符以示後人,也為滿芝堂建立起嚴格的選方、用藥、配製比例及工藝規範,並代代相傳,培育了滿芝堂良好的商譽,滿芝堂產品以"配方獨特、選料上乘、工藝精湛、療效顯著”著稱。

後世評價

劉樂道是封建社會末期傑出的皮膚名醫,在醫學歷史上有不可磨滅的貢獻。後人尊稱其為“苦木先生”。他參與編寫的《醫宗金鑒》之痘疹心法四卷、種痘心法一卷,為後世研究皮膚症狀形成與治療提供了極其寶貴的研究資料。而他創立的“滿芝堂”傳承近300年,在今天秉承著“譽滿天下,濟世養生”的中藥護膚理念,生產專業護膚產品,讓無數人留住青春美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