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榘,字仲則,自號求齋,莆田(今屬福建)人。劉韶第18代孫。孝宗淳熙八年(1181)進士。官任浙江嵊縣縣令。當時,江浙大旱,劉榘撥義倉米賑濟災民,得到宋孝宗嘉許,以政績最好,應召入京,升官為朝奉郎。他一生仕途,大部分都在地方任上度過。他和他的父親都曾在漳州當官,廉政的品德讓漳州人感念。他關心百姓,體恤民情,他罷免四川魚水稅錢,為國分憂。死後,追謚為“忠肅”。
劉榘(?-?)字仲則,自號求齋。莆田城關北門(今荔城區鎮海街道梅峰社區梅峰巷)人。劉洵直子,劉克莊族父料試危,子劉煒叔、劉燧叔。劉克莊祖父劉夙與榘父劉洵直、克莊父彌正與劉榘皆再世同年,劉克莊“幼受教”。治詩賦,宋淳熙八年(1181)趨龍祝主黃由榜進士。初授浙江嵊縣縣令。時江浙大旱,劉榘撥義倉米賑濟災民,得孝宗嘉許,以政謎章凶績最當進京秩,升為朝奉郎。慶元三年(1197),韓侂胄視理學為偽學,興“慶元黨禁”,劉榘力乞補外,嘉泰中,通判漳州,為鼓門作《譙樓記》。為政明允,決爭如流,庭無留訟,體恤百姓,漳人德之,祀之名宦祠。時朱熹聞劉榘任漳州通判曰:“仲則辭內而就外,不可及也。”嘉定元年(1208),韓侂套民婚胄死,劉榘應召入京,授著作郎,遷左司諫,擢侍御史兼侍讀。為彭龜年乞賜美謚。奏罷四川魚水錢,上嘉納。嘉定六年(1213)正月初十至九年,以寶文閣待制知建康(今屬南京)、兼江淮制置使。嘉定八年(1215)七月,擢工部尚書。時史彌遠得政,廷臣俱務容默,無敢慷慨盡言者,唯榘與邑人陳宓敢言直諫,監進奏院宓上封言事,彌遠不樂。榘居官倦倦,無一念不在於國。聞時政之闕失,則戚然有不豫之探茅色;語及國勢未振,則感慨以至泣下。榘歷事四朝,剛正疾惡,疏勸寧宗“崇獎忠讜,以作士氣,深戒諛佞以肅具僚。”未幾,乞致仕歸莆陽,官終宣奉大夫。卒,袁燮為府祖訂槓撰墓誌,謚“文肅”。
劉榘工詩文踏判殼,善書法,莆田縣博物館藏有其手書陶刻《處士劉公孺人方氏塘志》鐫刻手跡。宋增矩《莆陽金石木刻拓本志》稱其“字亦古拙可觀”。著有《劉尚書集》30卷,劉克莊作序,序曰:“訂公之文,命意主乎厚,非資鍥博薄者所能道;措語極其平,雖尚奇崛者無以加。” 劉克莊文風之條暢平易處蓋有來自於此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