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森松

劉森松生,貴州省凱里市人。1954年1月畢業於爐山民族中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森松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 1936年10月
  • 畢業院校:爐山民族中學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 性別:男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

人物簡介

劉森松生,貴州省凱里市人。1954年1月畢業於爐山民族中學。

人物經歷

畢業後回響祖國的號召,積極投身到新中國的經濟建設中。1956年7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先後於1954年8月至1968年9月在貴州省公安廳一、七、四處工作(其間:1963年9月至1965年9月攻讀貴州函授學院漢語文學專業)。1968年10月至1970年4月在貴州省革命委員會保衛領導小組“五·七”幹校勞動;1970年5月至1971年12月在貴州省革命委員會學習班七大隊學習;1972年1月以後在貴州省教育廳工作直至1998年7月退休。長期從事組織人事、黨務工作,始終以人為本,把黨的政策人性化,用政策感召人,引導人理解黨的政策,把做好人的工作放在首位。在糾正“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錯案和複查“文革”前左傾錯誤的案件中,他日以繼夜不辭辛勞地工作,對每個案件都要認真複查落實,協調解決。對民眾來信仔細閱讀,認真處理;對民眾來訪熱情接待,耐心聽取;對待上訪教師生活上有困難的為他們排憂解難。做到件件有著落,有交待。通過他的工作,為一批教師落實了政策,恢復了他們的名譽和待遇,使他們放下包袱,輕裝上陣,更好地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服務。如:黔西縣一名教師被錯劃為右派分子,在糾正的過程中阻力很大,其子唐應琪1980年7月到教育廳上訪,在他多次協調下,終於在1984年得到了糾正。唐異常感動,兩次寫信感謝劉森松同志。唐在信中說:“我們黨有像劉處長這樣的人做領導工作,民心多安啊!我們將永遠不會忘記你。”;“我以為糾正我父親的右派問題將石沉大海,想不到你用黨的政策糾正過來了,使我們這些受害的子女感到了黨的溫暖……”。1982年初,他針對全省教育系統落實知識分子政策發展不平衡,有的地方受“左”的影響,存在不少的問題,他組織並參與深入基層分類進行典型調查,將情況上報並通報全省,督促發展落後的地方儘快將工作搞上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人事管理、黨務工作中,他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設身處境地為他人著想。凡因種種原因要求調動工作的同志,無論是就地調換單位,還是異地調動,他總是盡最大努力說服放人單位或接收單位,讓這些同志在新環境條件下發揮自己的特長,更好地搞好工作。為了提高機關、事業單位和學校工作效率,他到省內外師範院校認真選拔品學兼優的學生充實這些單位,並將他們安排在恰當的部門,使他們很快地成為教育行政管理、教學和科研上的骨幹力量。他積極鼓勵和支持青年職工半脫產到高校學習,如果單位領導不同意,他還主動說服單位領導讓這些同志去學習,以利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和工作效率。他還善於發現人才,推薦人才,使人才脫穎而出。他還注重對職工的思想政治教育,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培訓活動,以提高職工的勤政廉政素質。通過工會工作,促進全省中、國小教職工隊伍素質建設,以師德教育為中心開展“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活動,努力辦好學校,為培養“四有”新人多做貢獻。他對違法亂紀的人和事,始終把握政策,認真調查,慎重處理,嚴格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凡經他主持查辦的案件,都能做到事實清楚,定性準確,處理恰當。他堅持從事實、定性、結論和處分都要親自與當事人見面,講明事實依據,講清法紀及危害,以法紀明人,無一錯案或結論處理不當的。1979年4月至1983年7月任貴州省教育廳政治處副處長;1983年8月至1991年6月任貴州省教育委員會機關黨委副書記;1991年7月至1997年10月任貴州省教育委員會黨組成員、紀檢組長、機關黨委書記(至1993年6月);1995年8月至1997年10月又任中共貴州省委高等學校工作委員會委員、紀工委書記;1993年3月至1998年6月兼任貴州省教育工會主席;1993年4月當選全國教育工會第四屆委員;同年當選貴州省總工會第九屆委員。他廉潔奉公,勤政為民,虛心好學,平易近人,時刻將自己的工作與為黨旗爭光聯繫起來,在民眾中有良好的口碑。鑒於他工作的業績,1984年12月中共貴州省委直屬機關委員會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1990年7月中共貴州省政府直屬機關委員會授予“先進黨務工作者”稱號;1996年9月全國教育工會授予“全國優秀教育工會工作者”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