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遺址位於江蘇省徐州市邳州市戴莊鎮劉莊村西南,為新石器時期的遺址,處於大汶口文化的早期,被發現於1957年,是新中國最早發掘的一批遺址,也是江蘇唯一的出土彩陶的遺址。1959-1960年兩次調查、發掘,獲得了大批珍貴資料。遺址約370多萬平方米,共發現墓葬145座。出土文物804件,其中石器69件,骨、角、牙器215件,陶器530件。
2013年5月,劉林遺址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劉林遺址
- 地理位置:江蘇省徐州市邳州市
- 編號:7-0145-1-145
- 所處時代:新石器時代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建築格局,文物遺存,保護措施,研究價值,
建築格局
劉林遺址經1960、1964年兩次發掘,揭露面積達 4000平方米,發現大汶口文化早期階段墓葬197座,是同時發現墓葬數量較多的墓地之一。
劉林墓地局限在一個南北約130米、東西約60米範圍之內,按墓葬的空間分布和組合情況,又可分為六個墓群,最多的一群有40多座墓葬,最少的為20餘座。墓群之內又可以進一步劃分為2-3個墓組。
絕大多數墓葬者的頭向為北偏東,除極個別之外葬式均為仰身直肢,不少墓主有手握獐牙的現象等等。因此,可以認為整個墓地的葬入者生前屬於同一個社會組織。於是,劉林墓地的三層結構 應代表了三層社會組織。
整個墓地為第一級。由於六個墓群在年代上有相對早晚,所以同時使用的墓群大體有四個,其所包含的日常人口數量可能不足100人,這種規模的社會組織應該屬於氏族這一層次。
墓群為第二級。一個墓群為一個家族,日常人口維持在20人左右,他是由血緣關係親密的若干個家庭組成的,由於發展的不平衡性,各家族的人口規模有相當大的差別。
墓群內的墓組為第三級。一個墓組代表一個家庭。在當時的社會生產力水平和生產條件下,擁有較多的勞動力是維繫生存的基本保證。因此,這種家庭通常表現為人口較多、勞動力較為充裕的大家庭形式。
文物遺存
劉林遺址第二期發掘的一條灰溝北段底部有20個豬牙床堆放在一起,在文化層內出土的豬牙床計有171件,牛牙床及牛牙30件、狗牙床12件和羊牙床8件。遺址還有用整狗隨葬的現象。
從劉林遺址出土的陶瓷看,彩陶的顏色以黑、紅兩彩為主,也有白、黃、褐色,用彩手法有單彩和復彩之分。由於當時燒制技術還比較簡單,所以陶器的顏色以紅陶或紅褐陶為主。
保護措施
1990年,劉林遺址被設立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5月,劉林遺址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研究價值
劉林遺址它說明了當時人類已進入了父系氏族社會,生產力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出現了社會分工,逐步產生了產品交換和財產私有。該遺址對研究我國原始社會晚期歷史具有一定的科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