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朝凱

劉朝凱,雅安人。國畫作品和書法作品多次獲獎。作品在比利時、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展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朝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性別:男
人物介紹,入門學藝,圓夢畫室,

人物介紹

劉朝凱,一個對雅安人來說尚有些陌生的名字。劉朝凱老師最不服氣的就是一個“老”字,有時上街購物,營業員會禮貌地說一句“老人家慢走”,他聽了總覺得刺耳,會回身反駁,“我頭髮全黑,你敢跟我賽跑嗎?”他笑的樣子像個老頑童。不服老,是因為還想乾一番事業,還要體現自己的價值,還要圓自己年少時的夢。
耳濡目染 劉朝凱的童年正值抗日戰爭最殘酷的年代,戰亂、流離、恐慌、飢餓,這些冰冷的關鍵字充斥著劉朝凱的童年記憶,唯一溫暖的,就是母親巧手下色彩鮮艷的針線式樣。
劉朝凱
劉朝凱的父親是位小職員,事事仰人鼻息,認真勤勉、恪盡職守,只換得一點微薄的收入,供給全家人開銷。劉朝凱的母親是大家閨秀,聰穎過人,在審美方面獨具慧眼,在那兵荒馬亂的年代,要維持一家人的粗茶淡飯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多虧了她的繪畫天分。
那時候,大姑娘小媳婦都喜歡在鞋襪、枕頭上繡花,劉朝凱的母親所畫的花鳥魚蟲遙判姜駝永栩栩如生,找她畫花樣的人絡繹不絕,凡是請她畫畫的,總要送一點蔬菜、糧食作謝禮,這樣就減輕了家裡的負擔。所以,繪畫首先作為謀生的本領進駐了劉朝凱幼年的心靈。
劉朝凱的父親也學過“芥子園畫譜”,高興的時候他會揮毫潑墨,畫點松竹梅之類,“我第一次畫竹就是父親教的。”劉朝凱說,就是在這樣的家庭氣氛中,他耳濡目染了對繪畫的熱愛。
家貧志堅
劉朝凱上國小了,不久就戴上了紅領巾。讀書期間,劉朝凱最喜歡的是美術課,和同學相比他一直畫得最好,從那時起他就一直夢想要當畫家。要學畫,就要有相應的條件:筆墨、紙張、顏料,缺一不可,家裡根本沒有這樣的“閒錢”。
解放初期,雅安的運輸工具主要是馬幫,每天有成千上萬的馬匹要經過雅安,一個念頭在劉朝凱的腦子裡閃現,“割馬草可以掙錢。”於是每天放學後,劉朝凱和年紀稍大的兩個妹妹一人一把鐮刀、一個大背篼,上山割草。繪畫用品終於買回來了,兩個妹妹的手上卻留下了被馬草割破的道道血痕,讓劉朝凱十分心痛,“那時候我就想,如果當不了畫家,怎么對得起妹妹們?”
1957年,修建108國道,需要大量沙石。此時已16歲的劉朝凱早已熟讀了“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古訓,聽說每立方沙石能賺一元多錢,他整個假期都在108國道上背沙石,草鞋爛了一雙又一雙,腳上的血泡變成了老繭。主拔院辛勤勞動的回報,就是劉朝凱不再為繪畫用品發愁了。

入門學藝

劉朝紋尋探凱從國中畢業後,如願以償地考上四川美術學院附中,這在當時是很了不起的事,當時雅安中學的校長沙慶生還專門召見他,鼓勵他為校、為雅安爭光。可是,當他興高采烈地把通知書交給父親時,父親沉默了一陣說,“朝凱,你是老大,下面有8個弟妹,他們也要上學吃飯,我一個月20元工資,哪有錢供你讀這個學校?你還是讀師範校吧,一切國家包乾,早點畢業掙錢。”父親說的是實話,劉朝凱只能含淚撕了通知書,改讀師範校了。
劉朝凱並沒有因讀師範而放棄美術,他打聽到,雅安師範校的陳昌明老師繪畫功底深厚,能跟陳老師學繪捉探墊畫,他也滿懷喜悅。師範校有人體解剖室,陳列著死人的頭蓋骨和用鐵絲穿起來的人體骨架。為了弄清人體的比例和各部位的結構,劉朝凱將骨架借回寢室研究。同寢室的同學下自習回來,在昏黃的燈光下,見到一副站立的骨架,嚇得驚叫起來,以為見鬼了。為這件事,劉朝凱差點被學校處分。
在師範校的三年里,劉朝凱是學校里辦板報、壁報的專業戶,他還跟著陳昌明老師學習了素描畫、水粉畫、油畫,學校的所有繪畫比賽他都獲得一等獎。遺憾的是,畢業以後,劉朝凱未能當上美術老師,組織安排他到中學教語文,一教就是幾十年。

圓夢畫室

2000年,劉朝凱的教書生涯快要結束了,劉朝凱開始思考退休後要做些什麼。回憶起自己幾十年繪畫路上的崎嶇和艱辛,劉朝凱頗有感觸,“現在的年輕人,不會因為買不起紙筆而理想破滅了。為了他們少走彎路,我希望能做點事情,培養點苗子。”中央電視台書畫院張鄂生先生知道後,為劉朝凱的畫室題字命名為“圓夢畫室”,意您微譽擊在圓劉朝凱的夢,也圓萬千繪畫愛好者的夢。
走進圓夢畫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箱箱劉朝凱親自削好的畫筆,一轉頭,滿牆都是學生的作品。每個學生學成離開時,劉朝凱都要與學生合影留念,並要學生作畫送給他,算是“畢業論文”,這些學生的作品,或是收藏起來,或做以後學生的學習材料。
劉朝凱的學生比較“參差”,有小學生、付蘭請汽中學生、大學生,有職業美術工作者、美術設計師,也有任教的美術老師,劉朝凱因材施教,“我把學生分成三個等級,進行複式教授。”
在劉朝凱家中,記者看到了大量信件,都是各地邀請劉朝凱去展覽交流的,但劉朝凱常常將這樣的邀請函置之腦後,因為放不下自己的學生,“我要是去參加這些活動,哪還有時間帶學生,學生的學習進度要受影響的。”劉朝凱嚴肅地說。
自然神韻
劉朝凱的作品大都以茶馬古道為素材。
劉朝凱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近70年,他熱愛自己的故鄉,因此他提筆表現故鄉,就比去畫黃山、江南,要得心應手得多。茶馬古道早已荒蕪,劉朝凱將古道曾有的鼎盛、榮耀,和如今的蕭條、矜持表現得入木三分。他的畫作在外地展覽後,總是能吸引一撥又一撥的繪畫愛好者前來採風。
劉朝凱沒有進過專業的美術學校,他的畫傳統又自我,他在數十年如一日地摸索和練習中巧妙地運用了國畫山水的透視法、留白,及多種不同皴法。他的作品不屬於任何流派,也無學院氣息,不繁雜,不喧囂,自然樸實而充滿神韻。
畫如其人。
在師範校的三年里,劉朝凱是學校里辦板報、壁報的專業戶,他還跟著陳昌明老師學習了素描畫、水粉畫、油畫,學校的所有繪畫比賽他都獲得一等獎。遺憾的是,畢業以後,劉朝凱未能當上美術老師,組織安排他到中學教語文,一教就是幾十年。

圓夢畫室

2000年,劉朝凱的教書生涯快要結束了,劉朝凱開始思考退休後要做些什麼。回憶起自己幾十年繪畫路上的崎嶇和艱辛,劉朝凱頗有感觸,“現在的年輕人,不會因為買不起紙筆而理想破滅了。為了他們少走彎路,我希望能做點事情,培養點苗子。”中央電視台書畫院張鄂生先生知道後,為劉朝凱的畫室題字命名為“圓夢畫室”,意在圓劉朝凱的夢,也圓萬千繪畫愛好者的夢。
走進圓夢畫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箱箱劉朝凱親自削好的畫筆,一轉頭,滿牆都是學生的作品。每個學生學成離開時,劉朝凱都要與學生合影留念,並要學生作畫送給他,算是“畢業論文”,這些學生的作品,或是收藏起來,或做以後學生的學習材料。
劉朝凱的學生比較“參差”,有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有職業美術工作者、美術設計師,也有任教的美術老師,劉朝凱因材施教,“我把學生分成三個等級,進行複式教授。”
在劉朝凱家中,記者看到了大量信件,都是各地邀請劉朝凱去展覽交流的,但劉朝凱常常將這樣的邀請函置之腦後,因為放不下自己的學生,“我要是去參加這些活動,哪還有時間帶學生,學生的學習進度要受影響的。”劉朝凱嚴肅地說。
自然神韻
劉朝凱的作品大都以茶馬古道為素材。
劉朝凱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近70年,他熱愛自己的故鄉,因此他提筆表現故鄉,就比去畫黃山、江南,要得心應手得多。茶馬古道早已荒蕪,劉朝凱將古道曾有的鼎盛、榮耀,和如今的蕭條、矜持表現得入木三分。他的畫作在外地展覽後,總是能吸引一撥又一撥的繪畫愛好者前來採風。
劉朝凱沒有進過專業的美術學校,他的畫傳統又自我,他在數十年如一日地摸索和練習中巧妙地運用了國畫山水的透視法、留白,及多種不同皴法。他的作品不屬於任何流派,也無學院氣息,不繁雜,不喧囂,自然樸實而充滿神韻。
畫如其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