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峰

劉思峰,男,1955年7月生,河南人。1998年畢業於華中理工大學系統工程專業,獲博士學位。擔任職務:現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思峰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55年7月
  • 畢業院校華中理工大學
  • 性別:男
  • 籍貫:河南
基本信息,研究領域,

基本信息

劉思峰,1998年華中理工大學系統工程專業畢業獲工學博士學位。曾赴美國賓州州立SR大學國際系統科學研究所和澳大利亞悉尼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任訪問教授。1994年在河南農業大學破格晉升為管理學教授。現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江蘇省重點學科首席學科帶頭人,教育部高等學校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2012年12月起不再擔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職務。

研究領域

主要從事“灰色系統理論”和“數量經濟學”等領域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主持、參加國家、省部級課題和國際合作項目50多項;在國際國內學術界期刊發表論文200多篇,其中英文論文60餘篇;出版著作16部,其中英文著作2部,分別由美國IIGSS學術出版社和德國Springer-Verlag出版公司出版;論文被SCI,EI,,ISTP等國際重要文摘機構收錄80餘次,論著被國內外學者引用4000餘次。2002年獲得系統與控制世界組織獎。主持的《灰色系統理論》和《預測方法與技術》課程被評為江蘇省精品課程,主編的《預測方法與技術》和《套用統計學》教材入選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
社會兼職:
劉思峰
1、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江蘇省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專家
3、國家博士學科點基金、博士後基金評議專家
4、國家教育部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5、國家農業部全國高等農業院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
6、國家科技部軟科學專家
7、全國灰色系統研究會副理事長
8、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9、中國管理科學與工程論壇學術委員會委員
10、江蘇省數量經濟與管理科學學會副會長
11、IEEESMC中國(北京)分會副主席
12、江蘇省系統工程學會副理事長
社會榮譽:
1、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2、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
3、全國優秀教師
4、河南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5、江蘇省“333人才工程”培養對象
7、江蘇省先進科技工作者
8、全國留學回國先進個人
9、留學回國成就獎
10、中國管理科學院資深院士
11、中國十大卓越管理人物
12、國防科技工業優秀博士學位獲得者
13、江蘇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
出版的代表性著作
1、《區域經濟評估、預警、調控》(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2、《中觀經濟管理—理論、模型、套用》(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7年)
3、《灰色系統理論及其套用(第三版)》(科學出版社,2004年)
4、《Grey Information:Theor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Springer-Verlag London Ltd,2005)
5、《An Introduction to Grey Systems: Foundations, 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Slippery Rock: IIGSS Academic Publisher, 1998)。
獲得的重要社科類獎項
1、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5年)
2、中國高校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01年)
3、江蘇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003年)。
來主持的重要社科理論研究課題
1、“科技生產力形成與流動成本、效益及其穩定博弈策略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0473037)
2、“我國產業結構高級化的途徑與對策研究”(國家發改委“十一五”規劃前期研究重點招標課題,ZBKT051)
3、“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競爭力提升的互動效應研究”(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04ELB012)。
主要研究方向:“產業結構與區域競爭戰略”、“系統評價方法、模型與套用”。
取得成果分別是,主持、參加國家、省部級課題和國際合作項目50多項;在國際國內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0多篇,其中英文論文60餘篇;出版著作16部,其中英文著作2部,分別由美國IIGSS學術出版社和德國Springer-Verlag 出版公司出版;論文被SCI,EI,ISTP等國際重要文摘機構收錄80餘次,論著被國內外學者引用4000多次。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12項,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5項。2002年獲系統與控制世界組織獎。
他的主要觀點是(1)產業結構是經濟資源配置的結果,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經濟資源的使用效率。合理的產業結構能夠促進經濟成長;反之,與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的產業結構則會阻礙和影響經濟成長。國家或地區經濟成長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產業結構由無序到有序,由較低級有序到較高級有序的演化過程,即產業結構高級化的過程。(2)首次提出產業結構有序度的定義,並給出具體的計算公式;討論了目標產業結構的確定和選擇問題;根據來的統計資料,測算出全國及各省市區產業結構的有序度,並對計算結果進行討論、分析。產業結構的有序度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產業結構相對於目標結構的接近程度,可以作為測度國家或地區產業結構合理化水平的定量指標。(3)研究了江蘇省主導產業選擇的基本原則,建立了區域主導產業選擇的指標體系和灰色綜合評估模型。結合江蘇省實際進行實證研究,明確了江蘇省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4)採用灰色系統理論的思想方法和模型技術,消除索洛“余值”中的非技術進步因素,建立了一種新的技術進步測度模型——G-C-D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技術進步測度中一個長期懸而未決的問題。(5)採用定性定量相結合、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方法,深入分析了江蘇省科技發展現狀、問題及其在國際、國內的地位以及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在廣泛徵詢各級領導和省內外專家意見的基礎上,提出了江蘇省科技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以及江蘇省“十一五”科技發展總體思路和規劃構想和“江蘇省“十一五”科技發展方針:“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打造核心科技優勢,促進全面協調發展,支撐實現兩個率先”。基於對灰色系統模型運行結果以及領導、專家意見的綜合集成,建立了江蘇省科技發展的目標體系,明確了江蘇省科技事業的奮鬥目標以及分步實施的、遠期目標。
劉思峰教授近期關注的理論熱點與難點包括:區域生產力布局最佳化與產業結構高級化,研究生產力布局最佳化和產業結構高級化,制定調整建議和政策,促進生產力布局的橫向合理化和縱向高度化,探索一套能夠有效推進區域生產力布局最佳化和產業結構高級化的理論和方法。研究思路是:①將區域內各城市經濟看作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有機整體,破除行政區劃的阻隔,以城市間的貿易聯繫作為主要聯繫的紐帶,構建各主要城市的貿易聯繫網路,研究網路各節點要素(城市)之間的種種重要聯繫與特徵。②將主導產業作為哈肯(Haken)協同經濟系統中的序參量,使各城市經濟系統中的新興產業群生長、壯大,並迅速演化發展成主導產業群,進而推動區域產業布局的最佳化和產業結構高級化。③基於江蘇省城市經濟結構、產業結構、技術結構和城市發展水平的協調發展,構建江蘇省的“零資源經濟產業帶”、“配角產業帶”、“強縣經濟產業帶”、“市縣鄉村統籌發展的產業帶”,最佳化生產力布局,提高綜合競爭力。
劉思峰先生曾師從灰色系統理論的創始人鄧聚龍先生,是灰色系統集大成者,常年致力於灰色系統理論的理論與套用方面的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