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陸

劉志陸

劉志陸(1891—1941),廣東梅縣人,國民黨陸軍上將,1907年考入虎門陸軍學校,畢業後入廣東陸軍講武堂,1910年加入同盟會民國初年,任廣西桂平鎮守使公署參謀兼警衛連連長;後受桂軍莫榮新賞識,累升至鎮守使公署參謀長兼旅長;1915年袁世凱稱帝後,劉志陸受命整編部隊入粵討伐廣東軍閥龍濟光,1918年8月被任命為潮梅鎮守使兼潮循道道尹

1922年6月,劉志陸任陳炯明部潮梅粵軍第二軍軍長。1923年先後率部攻打東江方向的廣東北伐軍,為許崇智部所敗,劉志陸退至福建漳州,後復踞潮梅。1925年春,廣東革命政府舉行第一次東征,討伐叛軍陳炯明,劉志陸率部在揭陽河婆、棉湖和五華安流一帶與東征軍相抗,被東征軍擊敗後潰逃江西。1929年到上海,與青幫頭子杜月笙張嘯林等結交。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劉志陸返粵任廣東民眾抗日自衛團統率委員及潮梅游擊司令,扼守潮汕,在汕頭、澄海沿海岸線迭與日軍作戰,參與指揮抗日軍隊洪之政部收復南澳。1938年10月,廣州淪陷,劉志陸轉任第四戰區長官司令部高級顧問。1939年12月,任廣東省政府委員兼第五行政督察區專員兼保全司令,督飭各縣擴充團隊,加強抗日武裝力量。1941年5月,日軍擬進犯揭陽,劉志陸親赴前線指揮,加強戒備。8月,日軍進犯豐順縣,劉志陸調集兵民武裝千餘人,構築工事,保衛梅州地區。是年秋,劉志陸因病告假赴梅州梅城就醫。1941年11月病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志陸
  • 別名:字偉軍,齋名養氣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梅縣
  • 出生日期:1891年
  • 逝世日期:1941年
  • 職業:軍人
  • 畢業院校:廣東虎門陸軍速成學堂 
  • 信仰三民主義
人物簡介,早年經歷,軍旅生涯,參加抗戰,建設汕頭,人物逝世,家庭成員,

人物簡介

劉志陸,字偉軍,梅縣程江鄉古塘坪村人,出生於廣西龍州。父吉堂,清光緒九年(1883年)投劉永福黑旗軍,參加抗法戰爭,以功受封義勇將軍,任廣西龍州守備,光緒二十年告老回鄉。
劉志陸幼年就讀於梅城高小,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考入虎門陸軍學校,畢業後人廣東陸軍講武堂,1910年加人同盟會。民國初年任廣西桂平鎮守使公署參謀兼警衛連連長。後受桂軍莫榮新賞識,累升至鎮守使公署參謀長兼旅長。1915年袁世凱稱帝後,各地紛紛討袁,雲南起義獨立,廣西回響,劉志陸受命整編部隊入粵討伐袁系廣東軍閥龍濟光。1916年任討龍第三路總司令,攻肇慶,下廣州。龍濟光遁據瓊崖,劉志陸奉命渡海討伐,未及一月平定。後回師駐順德,兼清鄉督辦。是年秋,惠州督辦張天翼與袁世凱餘黨勾結,密謀舉事,反對孫中山。劉志陸聞訊,當即密報孫中山,孫中山電令劉志陸率兵圍剿張天翼部。在粵軍許崇智部協同下,經兩次苦戰,終於擊潰張天翼部,攻下惠州,孫中山委任他為護國軍第四路總司令兼惠州督辦。1917年冬奉孫中山之命,率軍協同桂系黃紹M部進擊潮汕軍閥莫擎宇部及閩軍臧致平部,血戰一天一夜,攻占潮州。1918年8月任潮梅鎮守使兼潮循道尹。任內,整飭吏治,倡築汕頭市堤、韓江河堤,疏浚汕頭海港,倡導改良高陂陶瓷,振興潮梅教育。
1922年6月,陳炯明在廣州發動兵變,炮轟總統府,公開背叛孫中山。劉志陸任陳炯明部潮梅粵軍第二軍軍長。1923年先後率軍攻打東江方向的廣東北伐軍,為許崇智部張民達旅所敗。劉志陸退至福建漳州,後復據潮梅。
1925年春,廣東革命政府舉行第一次東征,討伐叛軍陳炯明,劉志陸率部在揭陽河婆、棉湖和五華安流一帶與東征軍相抗,被東征軍擊敗後潰逃江西。東征軍回師廣州後,復回興梅。同年10月,廣東國民政府舉行第二次東征,消滅盤據在東江、潮梅一帶的陳煙明部,劉志陸逃至香港。旋北上山東,在北洋軍政府山東軍務督辦張宗昌部任直魯聯軍第三路總指揮兼第十三路軍軍長,後調任總司令兼膠東防守司令,駐紮濟南。
1926年7月,北伐軍興,北洋軍閥敗潰。次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劉志陸於1929年至上海,與上海青幫杜月堃、張嘯林等結交,參加杜月笙、戴笠等人組織的蘇浙皖行動委員會,任委員兼別動隊總指揮。1930年1月,被南京國民政府委任為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後又任第四集團軍新編第二師師長。
1937年“七七”抗戰爆發後,劉志陸返粵任廣東民眾抗日自衛團統率委員及潮梅區游擊司令,扼守潮汕,組織團隊,發動民眾參加抗日。在汕頭、澄海沿海岸線迭與日軍作戰,參與指揮抗日軍隊洪之政部收復南澳,打響了廣東抗日第一仗。
1938年10月,廣州淪陷,劉志陸轉任第四戰區長官司令部高級顧問。1939年12月任廣東省政府委員兼第五行政督察區(即潮汕地區)專員兼保全司令,督飭各縣擴充團隊,加強抗日武裝力量。1941年5月,入侵潮汕的日軍擬進犯揭陽,劉志陸親赴前線指揮,加強戒備。8月,日軍派遣少數兵力進犯豐順縣之猴子崬,企圖進攻興梅,劉志陸調集兵民武裝千餘人,構築工事,保衛興梅地區的安全。是秋,劉志陸因病乞假歸里就醫。
劉志陸在廣東任職時,對家鄉建設頗為關心。30年代將其建房之部分款項興辦“桂珊學堂”,使扶貴一帶兒童可就近入學;1940年倡築梅西水利,解決扶大部分農田旱患;在程江烏仙岩開辦煤礦,日可產煤數十噸。1939年任第五行政區督察專員時,大力提倡開山塘、種山禾、種山薯(稱“三山運動”)和擴大冬種,以緩解潮汕地區人多地少糧食緊張問題。
1941年11月4日劉志陸在家病逝,終年52歲。生前著述有《養氣齋集》、《試政錄》5卷、《三山運動》1卷。

早年經歷

劉志陸(1891-1941),字偉軍,齋名養氣,廣東梅縣扶貴堡(現屬梅縣區程江鎮古塘坪村)人。1891年1月14日出生於廣西龍州。其父劉吉堂早年投劉永福黑旗軍,因抗法有功升任龍州守備。少年時被其父送回家鄉梅州入私塾。1907年又承父意考入廣東虎門陸軍速成學堂,在校時加入同盟會,畢業後適逢辛亥革命爆發,加入在廣東高雷地區起義的蘇慎初部。翌年,蘇慎初部編入陳炯明的廣東民軍第2師,劉任該師下級軍官。不久,經在廣西擔任陸榮廷參謀長的梅州人林竹筠(林紹斐)引薦,劉志陸離粵入桂擔任陸榮廷部的連長、營長。1916初,護國軍興,陸榮廷命莫榮新、劉志陸等率部入粵,會同廣東李耀漢的肇軍討伐投靠北洋軍閥的廣東督軍龍濟光,在廣州外圍佛山、三水一帶擊潰龍濟光的段爾源、馬存發部。驅龍後,陸榮廷被任命為廣東督軍、兩廣巡閱使,桂系軍事勢力遂擴展到廣東。在廣東的桂軍編為4個軍,劉志陸以戰功顯赫升任第四軍軍長兼任惠州綏靖總辦。
陸軍中將加上將銜:劉志陸將軍陸軍中將加上將銜:劉志陸將軍
1917年10月23日,潮梅鎮守使莫擎宇在閩督李厚基的支持下,在汕頭宣布獨立,會同從閩入潮的汀漳鎮守使兼第14混成旅旅長臧致平部隊,從潮梅向東江進攻。廣東代理都督莫榮新即派劉志陸軍與桂系其他部隊組成“平潮軍”,先後攻占海豐、陸豐、揭陽,11月8日大戰於潮州,莫、臧部大敗。“平潮軍”乘勝攻入梅州、汕頭。劉志陸遂被莫榮新任命為潮梅鎮守使。
劉志陸少年得志,官運亨通。在1917年至1918年間,劉志陸任潮、梅鎮守使時,其父病逝汕頭,劉志陸扶樞回到梅州,受梅縣區廣益中學(美國教會辦的)校長訁及平如(美國人)邀請,與該校中國小教師和一部分學生舉行茶話會。劉在茶話會上講:本鎮守使今天受訁及平如校長牧師邀請來茶話會並與各位見面,雖是初見,總是鄉親,就隨便說說吧。他又說:這是我第一次受外國人請來同本國同胞茶話聊天,我希望以後以一省的代表身份,以一國的代表接受外國人請去向外國人講話。還說:從歷史上看中美關係,素來很好,將來也是好的。反看日本東洋鬼子,日夜存心侵略霸占我們的國土,壓迫我國人民。我們要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必須做好中美關係,我今天來到這裡,就是做好這個基礎開端。希望在座的師生們,鄉親們多多注意共同勉之,對青年學生講我也要勸勉二句話:必須用功讀書,在德育,智育、體育、群育四方面求進步,不可驕傲,也不可自卑。古人說:精益求精,滿招損,謙受益,對這幾句話,多多思考實踐是有益的又是必要的,讀書要有恆心。孔夫子教導學生說:學而時習之,又教導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希望同學們更要體會認識“學然後知不足”的深義,從而多學多想多做,也就是“學以致用”。

軍旅生涯

劉志陸在莫榮新部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以至師長、副軍長、軍長等職。1917年莫榮新趕走廣東督軍陳炳焜,自己坐上廣東督軍寶座,劉在此戰役中,立了汗馬功勞,就任廣東省潮梅鎮守使,該使署設在汕頭市,管轄十六個縣市,時年二十八歲,人稱“少年將軍”,劉本人以“儒將”自詡。劉任潮梅鎮守使三、四年中,雖未聞有何善政,但地方治安尚可。莫榮新奪得廣東督軍軍政財權後,一切秉承桂系軍閥頭目陸榮廷旨意,排擠國民黨和反對孫中山。從而導致了第二次粵桂戰爭,使廣東、福建兩省,人民怨聲載道,極為憤恨!事情是:原被桂系軍閥陸榮廷、莫榮新驅逐至閩南的陳炯明部隊,奉孫中山先生命於1920年返粵攻打陸、莫,節節勝利。莫調大批桂軍到廣東,抵抗陳回粵,企圖維持廣東局面。粵桂混戰前後達二年之久。後因陳得到廣東警察廳長魏邦平和坐鎮河南(現廣州市海珠區)的李福林軍長內應,加上孫中山的支持,以及廣惠鎮守使沈鴻英等,按兵不動,不助陸、莫,無形有助於陳。迫使陸、莫,退回廣西老巢。隨著樹倒猢孫散,劉則失去潮梅鎮守使寶座。
但劉志陸不甘失敗,率殘餘部隊竄到福建省武平縣烏鴉坡,以其部屬謝文炳陳修爵兩個旅為主要骨幹,將其他部隊改編為九個團,另稱粵軍、自充主任,流竄於廣東、江西、福建三省邊境,因處境艱難,劉欲率部北去投靠北洋軍閥吳佩孚,但沿途有各地大小軍閥攔阻,南又有陳炯明的粵軍跟追和遊說招降,內部產生矛盾情況混亂複雜。據劉陳出現不同的意見:一提出:投靠國民革命軍東征軍,時在1925~1926年左右,國共合作時期,北伐東征軍已打到廣東潮梅各地。二則主張投靠北方軍閥吳佩孚。投靠東征軍的,認為部隊是廣東人居占絕大多數,遠走中原北方,勞師遠涉,水土氣候不適宜,補給也難,此軍家之忌;主張投靠北方 軍閥則認為當時國民革命軍權力落在蔣介石手裡,蔣為人狡猾奸險,毒辣過人,忌才特甚,欺上壓下,迫走其上司粵軍總司令許崇智、奪其軍權(蔣其時任粵軍總部參謀長,曾以親筆信給許,信內容大意說:君寡斷不慎,不能統治所部,請君暫離廣東去滬休養數月,一俟所部整頓後再請君回粵主持,善意勸言,敬請採納云云。)而且蔣無故囚禁同事軍長梁鴻楷,以樹立自己私人勢力,還槍殺同事軍長張國貞,及旅長楊錦隆,梁士鋒三人,蔣如此陰險殘暴兇惡,誓難以長期相處,不如投靠吳佩孚或張宗昌!後一致認為在蔣處不易立足,非不能有所作為且性命也難得保全。劉遂命令謝文炳、陳修爵兩旅士兵約三千餘,全部武器由謝陳率領投靠北方軍閥吳佩孚,由閩贛邊境出發。劉本人則偽裝商人先至鼓浪嶼轉香港去上海與北方軍閥聯絡。謝、陳兩旅人馬輾轉跋踄至江西蓮花縣,永新歸入吳佩孚部屬。進行休整,旋因吳佩孚亦被廣東的北伐國民革命軍打敗,謝、陳兩旅亦失去安身憑藉之地。無奈再由江西經安徽南部大通鎮渡過長江,到達安慶,桐城,合肥等地,進入山東,投靠張宗昌。張得到劉部謝、陳兩旅廣東軍隊後,增添聲勢,如獲異寶,張曾調謝、陳部隊與馮玉祥軍隊交戰過二三次,使馮無法染指山東,守住了山東的西南門戶。謝、陳為張立了大功,成為心腹水,劉被任直魯聯軍第三路軍總司令兼第13軍軍長,謝文炳任17軍長,陳修爵任十八軍長。因此劉對張感恩感德,張對劉視為難兄難弟!
張宗昌,劉志陸一南一北,相距千里,未有半面之識,張何以視劉為“奇才”難遇?劉在張面前,大談其鴻圖大略騙取張的信任,編為直魯聯軍第三路總司令兼13軍軍長。此外,又允許劉在濟南設立粵桂聯軍辦事處,希望有朝一日,得以打回粵桂老家。張宗昌亦希望劉能如此,以免有尾大不掉之患!但事與願違,時隔不久,國民革命軍打到津浦路直迫山東,動搖了張宗昌的山東的統治。劉的13路軍亦被迫北移魯東一帶,劉所部官兵多為廣東人,轉戰南北經年,早有身在曹營心在漢罷戰之念,劉亦漸感大勢已去,從此就離開軍隊生活,脫離張宗昌。
據說當時劉志陸向張宗昌要了一百多萬元大洋,去上海間居作寓公,日夕與上海青紅幫頭目杜月笙黃金榮等往來甚密,稱兄道弟。為抬高自己威信聲勢,大擺闊綽,以13軍軍長名義,包請大戲,前後演唱了數晚,專為青紅幫頭目杜月笙、黃金榮等獻媚供看。其後,杜月笙、黃金榮等對劉都另眼相看,凡事讓步三分。
1932年,十九路軍在上海抗日期間,劉志陸號召其青紅幫“弟兄”,參與十九路軍抗日,擾亂日敵後方,因此,犧牲者達二千餘人。劉與人談及此事,自譽為愛國行動。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全面發動武力侵略我國,由侵占蘆溝橋開始,到侵占北京、上海等地以及東南半壁河山。日敵侵占上海後,曾以高官厚祿遊說劉志陸出任上海“維持會”主要負責人並任上海偽市長。劉志陸揚言準備上台做,還要求日敵給一定的權力。實則劉志陸悄悄地秘密偽裝商人潛逃到香港,轉入廣東與當時的粵省主席李漢魂搭上,李漢魂委派劉志陸任廣東省潮汕地區行政專員。劉原做過潮梅鎮守使,東山再起,官復原職,好不高興!劉此時曾自吹自擂,對人說:“陸軍天下重,志陸能以微?!”因日敵侵占汕頭、潮安、揭陽,潮陽各地,劉志陸的行政專員公署設於距豐順縣城四公里的山谷中,劉在此任內,提倡“三山政策”以“抗日救國”。“三山政策”:第一,多開建山塘貯水灌溉備耕;第二,多種山薯(木薯)備糧食的不足;第三,多種山樹育林,以免水土流失。
劉志陸在這期間一年曾穿著農民衣服,肩荷鋤頭,頭帶農民草帽,去揭陽縣炮台(今揭陽市揭東縣炮台鎮)地方混在農民中一起耕種,藉此了解日敵哨兵情況。這塊耕地距日敵哨兵崗,不到五公尺寬的小渠。在這之前,劉的左右人物,力勸他不可作此冒險,萬一被日敵哨兵發現,危險之至!劉初聽之下,不發一言,但悄悄地囑五、六個身強力壯的士兵和自己暗藏手槍和利刀,亦穿著農民衣服,戴農民帽負耕具一同出發到炮台,分散在各耕地工作,彼此相距不遠,可以照顧。在出發前,劉志陸似有一些周密布置。命令:這五、六個士兵中,必須有二個人輪流密切監視、如日敵哨兵有舉槍射擊姿態,就要立即用暗號大聲叫:“有鬼”!以防意外保全全。如果日敵哨兵膽敢過來查問,就見機行事解決他們的老命,解決後就逃。此外,劉志陸還準備了約二個班排士兵約三十多人在後方不遠處分別埋伏作後應。結果,日敵哨兵沒有過來,只隔岸敵我對看而已!事後,劉志陸常對左右人說:自己是今世的諸葛亮

參加抗戰

1937年8月13日,第二次淞滬抗戰爆發,蔣介石為了發動工人、學生以及包括財金工商、行業幫會的各界民眾協助武裝部隊作戰,於9月4日電令組建“蘇浙行動委員會別動隊”,由戴笠牽頭,並以杜月笙、劉志陸為常委主其事。要求在一個月內,組建一支有一萬人的游擊武裝,襲擾牽制日軍、肅清奸諜。
淞滬會戰蘇州河戰鬥畫面淞滬會戰蘇州河戰鬥畫面
在劉志陸的指揮下,蘇浙行動委員會別動隊迅速開赴抗日前線。是時,淞滬抗戰戰火正酣,各支隊分頭在滬西、南市、浦東、蘇州河兩岸及京滬、滬杭鐵路線上協助國軍主力作戰,掩護轉移,維護交通;各小股別動隊運用游擊戰術對日軍偵察、襲擾、破壞;還擔負起輸送物資和救助難胞的任務。隨著戰場情勢的緊迫,別動隊還加入蘇州河、奉賢一線與日寇的正面作戰,由於隊員僅經過短期的軍事訓練,缺乏戰場經驗,故遭受重大傷亡。據統計,劉志陸指揮的這支部隊,僅淞滬抗戰一役,為國捐軀的就達2700餘人。正如史界的評價,“這支特種游擊隊武裝廣大官兵,為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和我國全民族偉大抗日戰爭相始終”。

建設汕頭

1918年2月,28歲的劉志陸出任潮梅鎮守使,使署駐汕頭。管轄的範圍包括潮州十屬、嘉應五屬共15個縣。1918年12月,劉志陸仿照廣州,設定汕頭市政局,為汕頭設市之萌芽,意義深遠。
劉志陸在汕頭設立類似的機構比廣東省會廣州略遲。廣州是1918年11月23日設立的,名稱叫“市政公所”。任命了具有政府官員色彩的省財政廳廳長、高州人楊永泰兼任市政公所總辦。廣州市政公所成立不到一個月,當年12月中旬,劉志陸就在汕頭設立“市政局”。汕頭市政局的設立,在國內屬於領先。如同是城市功能比較發達的漢口,設市政局的時間是1919年4月,比汕頭遲了4個月。顯然,劉志陸此舉不論其初衷是為了強化城市管理抑或是時代發展潮流使然,其與時俱進的現代眼光、尋求城市新型的管理模式的理念,是毋庸置疑的。正是市政局的設立及其功能的發揮,為汕頭設立市政廳乃至正式設市開啟了良好的開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正是汕頭的優越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與在國內第一批設立市政局、市政廳的現代管理機構和現代行政區劃相得益彰,互相促進。營造了上世紀20、30年代汕頭的輝煌:十幾個西方國家在汕頭設立領事館,港口吞吐量居全國第三,商業位置排全國第七。1929年,廣東省政府鑒於汕頭地位的凸顯,呈請國民政府批准設立汕頭市。呈函稱:汕頭雖然城市人口只有17萬,與市組織法的標準不相符,但從交通、貿易及稅收而言,實有設市的必要。廣東省的這一要求,立即得到國民政府的批准。1930年,汕頭正式建市,成為全國首批建市的城市之一。飲水思源,近現代汕頭的城市發展,劉志陸功不可沒。
劉志陸出身行伍,但聰明好學,愛讀書,善思考,每有高論。1918年年底,劉志陸在潮梅鎮守使任上,其父親因病在汕頭去世,劉志陸扶柩返梅縣故里。治喪畢,由美國教會創辦的梅縣廣益中學美籍校長汲平如,久聞劉志陸大名,邀請他到學校為師生講話。劉志陸身為不到30歲的軍長、鎮守使,首次受外國人邀請,既得意又自豪,口若懸河,縱論天下。他說,我第一次受洋人邀請來與家鄉同胞聊天。我今天是以潮梅地區的長官的身份,期望日後以一省的長官的身份,甚至以一國的代表接受外國人的邀請去發表講話。因是教會學校,涉外事務多。劉志陸就中國與美國、日本的關係作了分析。他說,從歷史上看,中美關係一向很好,預計將來還是好的;反觀日本東洋鬼子,久存侵略霸占我國領土、掠奪我國資源、壓迫我國人民之野心。我們要抵禦日本的侵略,必須搞好中美關係。我今天應美國人之邀,就是為了實施這一理念,為搞好中美關係開其端。
從歷史發展的軌跡,抑或今天的國際眼光,劉志陸關於中美、中日關係的預測與判斷,可謂真知灼見,一語中的。劉志陸講話之前,日本通過甲午戰爭,占領台澎;之後,日本人又覬覦東北,染指山東。而國內的一些政客,為了自身的利益,罔顧民族大義,明向日本借款,暗向東洋輸誠,甘當日本人的“兒皇帝”。與劉志陸同時代的一些政治軍事人物,是非模糊,對美、日皆以“列強”一言以蔽之。劉志陸作為一個地方軍政長官,有如此清晰的國際眼光,令人佩服。

人物逝世

劉志陸患高血壓、心臟病,在潮汕行政專員任內,病逝於梅州家鄉。

家庭成員

劉志陸本人一妻四妾(李、管、肖、王)。遺有子女,有的在美國經商,有的在香港及印尼做生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