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廟清真寺,俗稱劉廟南寺,位於山東省濱州市,始建於明朝1495年,到現在經過多次的改建,現在占地面積800平方米,建築面積480平方米,分為抱廈(即前殿)、中殿、後殿,是濱州市最大的清真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劉廟清真寺
- 外文名稱:劉廟南寺
- 地理位置:山東省濱州市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800平方米
- 始建時間:1495年
歷史沿革,規模建制,地理交通,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陽信劉廟清真南寺位於濱州市陽信縣河流鎮劉廟村南,俗稱劉廟南寺,是濱州市最大的清真寺。
明弘治元年陝西鳳翔府爆發了數千人參加的回民暴動,弘治皇帝在平滅暴動後開始實行積極的民族政策。山東省督掌教陳璽藉此機會上書山東布政使司撥付資金,在山東各地修建清真寺。弘治八年(1495)東南有清河巡司派官員楊修真監造劉廟清真寺,所建寺占地面積60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平方米。1924年張宗昌宣撫軍第一軍在此與吳佩孚殘部作戰時焚毀清真寺。當時張宗昌曾承諾幫助重建,1925年7月擔任省長後張宗昌無視回民懇求,不予資助修復。無奈之下由阿訇和回民長老四處奔走捐募,於1927年在舊址照原樣重建。重建後的劉廟南寺,院落呈.正方形,正門朝東峙立中央,左右各配設一小巧玲瓏的角門,門內居中偏西是主體建築清真寺,俗稱大殿,座西面東,建築面積480平方米,包括抱廈(即前殿)、中殿、後殿,抱廈為亭閣式建築,雕樑畫棟,飛檐斗拱,中殿、後殿為殿堂式建築,硬山高脊,欞窗對稱,三殿連線成為一體。殿內方磚鋪地,明柱矗立,白壁生輝,是誦經禮拜聖潔之地。抱廈正面高懸“清真寺”漢字楷書巨匾,兩旁綴以阿拉伯文字對聯。
2003年,劉廟回民民眾捐款擴建該寺,並於11月26日穆斯林開齋節正式啟用。
明弘治元年陝西鳳翔府爆發了數千人參加的回民暴動,弘治皇帝在平滅暴動後開始實行積極的民族政策。山東省督掌教陳璽藉此機會上書山東布政使司撥付資金,在山東各地修建清真寺。弘治八年(1495)東南有清河巡司派官員楊修真監造劉廟清真寺,所建寺占地面積60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平方米。1924年張宗昌宣撫軍第一軍在此與吳佩孚殘部作戰時焚毀清真寺。當時張宗昌曾承諾幫助重建,1925年7月擔任省長後張宗昌無視回民懇求,不予資助修復。無奈之下由阿訇和回民長老四處奔走捐募,於1927年在舊址照原樣重建。重建後的劉廟南寺,院落呈.正方形,正門朝東峙立中央,左右各配設一小巧玲瓏的角門,門內居中偏西是主體建築清真寺,俗稱大殿,座西面東,建築面積480平方米,包括抱廈(即前殿)、中殿、後殿,抱廈為亭閣式建築,雕樑畫棟,飛檐斗拱,中殿、後殿為殿堂式建築,硬山高脊,欞窗對稱,三殿連線成為一體。殿內方磚鋪地,明柱矗立,白壁生輝,是誦經禮拜聖潔之地。抱廈正面高懸“清真寺”漢字楷書巨匾,兩旁綴以阿拉伯文字對聯。
2003年,劉廟回民民眾捐款擴建該寺,並於11月26日穆斯林開齋節正式啟用。
規模建制
現今重建後的劉廟南寺,院落呈.正方形,正門朝東峙立中央,左右各配設一小巧玲瓏的角門,門內居中偏西是主體建築清真寺,俗稱大殿,座西面東,建築面積480平方米,包括抱廈(即前殿)、中殿、後殿,抱廈為亭閣式建築,雕樑畫棟,飛檐斗拱,中殿、後殿為殿堂式建築,硬山高脊,欞窗對稱,三殿連線成為一體。殿內方磚鋪地,明柱矗立,白壁生輝,是誦經禮拜聖潔之地。抱廈正面高懸“清真寺”漢字楷書巨匾,兩旁綴以阿拉伯文字對聯。
地理交通
坐落於山東省濱州市陽信城南6公里、3000餘名回民聚居的劉廟村南。
地圖信息
地址: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教育局東北150米(青波河南街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