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少奇裝檔案用的木箱
- 館藏地點:劉少奇同志紀念館
- 規格:箱長65.5厘米,寬49厘米,高37.5厘米
- 重量:13800克
文物介紹
在劉少奇同志紀念館的文物庫房裡,有這樣一隻簡樸的棕黃色木箱子。箱子長65.5厘米,寬49厘米,高37.5厘米,重13800克。箱蓋與箱體合頁已壞,且箱蓋與箱體的前後連線處仍清晰地留有殘缺的“一九六七年”、“一九七一年”、“一九七二年”封條痕跡。箱體正面左上角貼的小白紙上用毛筆寫有黑色“西北”二字。箱底四角及箱體四條棱均用鐵皮包裹,箱體兩側均釘有鐵拉環,箱底有兩根粗木條托著。
這個箱子是20世紀40年代末期起至“文化大革命”期間劉少奇在西柏坡以及進京後長期使用過的,曾存放過《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等重要文獻手稿。它是王光美捐贈給劉少奇同志紀念館的兩個大小基本相同的木製檔案箱之一。
1947年3月,蔣介石命國民黨胡宗南軍隊大舉進攻延安,當時陝北我軍的兵力只有敵軍的十分之一,中共中央決定暫時放棄延安,主動撤離。
3月29日晚至30日,中共中央在清澗縣棗林溝舉行會議,決定:中央分成兩套領導班子,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中央機關和人民解放軍總部留在陝北,指揮全國的解放戰爭。劉少奇、朱德和一部分中央委員組成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劉少奇為書記,朱德任副書記,到華北擔負中央委託的工作。
棗林溝會議結束後,劉少奇、朱德率一部分機關人員,於3月31日東渡黃河,前往華北。
仲春的華北仍有幾分寒意,劉少奇、朱德渡過黃河後,從山西臨縣出發,沿晉西北大地東行。沿途考察民情,檢查根據地工作,講解形勢和任務,選擇新的落腳點。一路上山路崎嶇,風餐露宿,劉少奇的胃病又犯了。朱德由於年歲大了,體力也大不如從前。他們互相扶持、互相鼓勵,歷盡艱辛,終於到達了河北省阜平縣城南莊,中共晉察冀軍區的駐地。
晉察冀根據地的負責人聶榮臻等人對中央工委的到來十分高興,劉少奇和朱德顧不得休整,和聶榮臻一起商量中央工委的住址問題。劉少奇想起從延安出發前毛澤東對他說過:“你們到白毛女的故鄉去吧。”便問:“白毛女的故鄉在哪裡?”聶榮臻回答:“傳說在平山。”劉少奇把毛主席的話告訴大家,大家笑過之後,聶榮臻說平山還真的比較合適。隨後他們派人前往平山查看、考察,最後選定了平山縣西北部的西柏坡。
西柏坡是位於太行山東麓的一個小山村,當時只有七八十戶人家,它北面緊依柏坡嶺,南邊面臨滹沱河,白毛女的傳說就出在這裡。
同年5月初,劉少奇領導的中央工委先期進駐西柏坡,開始負責中央委託的工作。西柏坡從此成為黨中央進入北平解放全中國的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
劉少奇在西柏坡居住了近兩年時間。為了徹底消滅幾千年的封建剝削制度,他帶病下鄉調查研究,幾次病倒在調查的路上,其中一次是當地老鄉用自己的毛驢車把他拉回來的。通過廣泛的調查,深入的工作,他終於取得了全國土地會議的第一手材料。多少個不眠之夜,劉少奇在油燈下奮筆疾書。他用辛勤的工作和汗水,終於迎來了全國土地會議的召開。1947年7月,全國土地會議在西柏坡由劉少奇主持召開,經過近兩個月的討論研究,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確定了解決中國土地問題的基本方針,從根本上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進一步推動了共產黨領導地區的土地改革運動。翻身農民努力生產,踴躍參軍參戰,保衛勝利果實。土地改革的極大成功,大大加速了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
此外,以劉少奇為書記的中央工委還領導了華北地區的解放戰爭、經濟建設和軍工生產。
1948年5月,黨中央、毛主席來到西柏坡。前委、後委、工委合併,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在西柏坡正式辦公。劉少奇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兼華北局書記、中央馬列學院院長等職。
1948年8月,劉少奇和王光美在西柏坡結婚了,王光美在為丈夫整理東西時,發現劉少奇隨身帶的這個小木箱裡沒幾件衣服,幾乎全是書和檔案。《論共產黨員的修養》、《關於土地問題的指示》、《中國土地法大綱》等重要檔案和手稿都存放在裡邊。劉少奇把這個看起來不起眼的木箱視為寶貝。王光美看到裡面的東西很珍貴,就把它們認真整理了一下,並趁太陽好的時候,仔細晾曬了一遍。後來這些手稿資料連同這個小木箱就由王光美保管了。1949年3月23日,開完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後,劉少奇便帶上這個木製檔案箱等物品隨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一起離開西柏坡前往北平,以後住進了中南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劉少奇先後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中共中央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等重要領導職務。這隻木箱與其它幾隻木箱一起一直陪伴在劉少奇身邊,存放越來越多的劉少奇的有關手稿、電文以及重要檔案、書籍等。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劉少奇被打成“叛徒”、“內奸”、“工賊”。1967年9月,劉少奇全家被勒令搬出中南海後,這隻箱子連同其它一些物件被中央特偵組封存。箱子上至今還留有三次殘缺封條的痕跡呢。1980年,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後,劉少奇的冤案被平反,這隻木箱才被退回給劉少奇的夫人王光美。1987年11月王光美便把這個箱子連同一些其它文物贈給了正在建設中的劉少奇同志紀念館。
這隻普普通通的木檔案箱,從解放戰爭時期到建國以後的二十多年,從農村到城市,一直陪伴在劉少奇身邊。“文化大革命”中又幾經周折封存才保存下來。它是劉少奇艱苦創業,為革命和建設嘔心瀝血的真實寫照,也見證了“文化大革命”的全過程。經鑑定屬國家二級文物。